西元2025年,干支「乙巳」年五運六氣分析及疾病預測!
《黃帝內經》關於2025年「司天」上半年的疾病預測
司天:厥陰風木
2025年(乙巳年)厥陰風木司天疾病分析
根據《黃帝內經》所述,2025年乙巳年,厥陰風木司天,主導上半年氣場,風邪偏盛。風為陽邪,易襲陽位,且具有升發、開泄、輕揚、善行數變等特性。因此,相關疾病主要表現為:
一、風氣偏勝
-
主勝:
- 胸脅痛,舌難以言: 風氣內擾,肝氣不舒,經脈阻滯,故胸脅疼痛,影響言語功能。
-
客勝:
- 耳鳴,掉眩,甚則咳逆: 風邪上擾清竅,故耳鳴、眩暈;風邪犯肺,肺失宣降,氣機上逆,故見咳逆。
-
具體症狀:
- 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 自然界呈現風氣偏盛之象,即使春季也可能出現寒冷天氣,流水不易結冰。
- 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 風木克脾土,脾胃運化失常,氣機升降失調,故見胃脘疼痛、脅痛、吞嚥困難、食慾不振、嘔吐、腹脹、腹瀉等症。
- 蟄蟲不去,病本於脾: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虛則運化失職,故疾病根源在於脾。
- 衝陽絕,死不治: 衝陽脈位於足背,為胃經原穴,若衝陽脈絕,則提示胃氣衰敗,預後不良。
二、風氣下臨,脾氣上從
- 土且隆,黃起水乃眚,土用革: 風氣下臨,影響脾土運化,可見水濕內停,甚至水腫等症狀。
- 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 脾主肌肉,脾虛則肌肉失養,故見體重減輕、肌肉萎縮、食慾減退、口中乏味等。
- 風行太虛,雲物搖動,目轉耳鳴: 風邪盛行,自然界多見風象,人體則易出現頭暈目眩、耳鳴等症。
- 火縱其暴,地乃暑,大熱消爍,赤沃下,蟄蟲數見,流水不冰: 風助火勢,可能出現暑熱症狀,如發熱、口渴、小便短赤等。
三、風燥火熱,勝復更作
- 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 上半年風邪為主,但風易與熱、燥等邪氣相兼為病。熱邪多侵犯下焦,風邪多侵犯上焦,而風燥之邪則易影響中焦脾胃。
- 草木眚,喘嘔寒熱,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地乃燥清,淒滄數至,脅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 後續會因為少陰司天的影響,草木會出現枯萎,人體方面會有喘、嘔吐、忽冷忽熱、打噴嚏、流鼻水、流鼻血、鼻塞等症狀。如果天氣過於炎熱,則會產生皮膚紅腫熱痛的瘡瘍。還會感到乾燥、淒涼、脅痛、喜歡嘆氣、草木會發生明顯變化。
- 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高遠,炎熱從之,云趨雨府,濕化乃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其政撓,其令速,其谷蒼丹,間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 整體運勢會讓節氣比往年還晚到。與太乙天符年份相同,這段時間天氣變化快,氣候容易不穩定。上半年氣場是風木,所以遠方會出現強風,並帶來炎熱的氣息,雲會開始聚集準備降雨。風跟火會一起影響,對應到歲星與螢惑兩顆星。這段時間容易產生動亂,而且變化快速。農作物適合種植屬於蒼色與紅色的作物,畜牧獸等,其羽毛容易耗損,容易有風燥火熱等症狀產生。
總結
2025年上半年,由於厥陰風木司天,風邪偏盛,易發風病。同時,風木克脾土,易致脾胃疾病。此外,風易與熱、燥等邪氣相兼為病,可見風熱、風燥等病症。因此,上述症狀可能在上半年交替或同時出現,呈現複雜多變的病理狀態。
《黃帝內經》關於2025年「在泉」下半年的疾病預測
在泉:少陽相火
2025 年乙巳年下半年疾病分析 - 少陽相火在泉
總體特徵:
- 火淫所勝: 少陽相火在泉,火氣偏盛,易導致火邪過盛的病理現象。
- 寒熱更至: 火熱之邪為主,但由於是「在泉」,也有機會與寒邪相干擾,所以會寒熱交替。
- 焰明郊野: 形容火熱之邪熾盛,如同郊野烈火,表示病勢可能較為迅猛。
具體病症:
客勝: (外來邪氣勝過本地正氣,多指氣候反常帶來的邪氣。)
- 腰腹痛而反惡寒: 火邪在下,與寒邪相爭,寒邪侵襲會導致腰腹部疼痛,並伴有發冷、怕冷的症狀。
- 甚則下白溺白: 嚴重時,可能出現大、小便清稀色白的症狀,是火熱下迫,損傷陽氣的表現,同時也表明寒邪深入。
主勝: (本地正氣勝過外來邪氣,多指人體正氣偏盛或者感受火熱之邪。)
- 熱反上行而客於心: 火性炎上,火熱之邪上擾心神,侵犯心臟。
- 心痛發熱: 出現心痛、發熱等症狀,這是心火亢盛的表現。
- 格中而嘔: 火熱之邪阻隔胸中氣機,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
其他
- 古文內容: 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蒼丹。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
- 少陽在泉,一般情況下寒毒不易滋生,說明以熱性病症為主。
- 其味辛,這只是描述少陽之氣的五味歸屬,不代表一定是病症表現。
- 其治苦酸,這只是提供治療思路,不用列在此處。
- 其谷蒼丹,同樣只是描述少陽之氣的五穀歸屬,不代表一定是病症表現。
- 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司天和在泉都是火,且在泉偏向於苦味,說明在泉的火熱之性更加明顯,並且會伴隨一些苦味的症狀。但這個症狀可能非常輕微或者不明顯。
總結:
2025 年下半年,少陽相火在泉,需要重點關注心火亢盛、寒熱交替以及下焦寒熱錯雜等情況導致的疾病。具體表現為心痛、發熱、嘔吐、腰腹痛、惡寒等,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大、小便清稀色白。
北宋《聖濟總錄》對於2025年的相關論述白話翻譯
這一年是乙巳年,由厥陰風木主司天運,少陽相火主司地運,中間夾著少商金運。這一年金運不足,自然界的氣化運行比正常年份要晚。上角音與正角音相同,凡是相同的都屬於“正歲”,自然界的氣化運行與司天之氣相同。風的氣化運行於上,左邊是火的氣化,右邊是金的氣化,所以天氣動盪而政令受到干擾;苦的氣化主司於地,左邊是燥的氣化,右邊是木的氣化,所以地氣正常而政令迅速。風氣產生於高遠之處,炎熱之氣跟隨,雲彩向雨水多的地方聚集,濕氣得以運行。風和火同屬一類,對應著天象的歲星和熒惑。適合食用青色和紅色的穀物,間谷適合食用太宮和太羽音階對應的穀物,容易損耗的是有紋飾的角音類和羽蟲類。風、燥、火、熱,相互勝制和復仇交替,蟄伏的蟲類會出現,流水不會結冰,熱病多發於下部,風病多發於上部,風、燥的勝負表現在中部,熱和寒的勝負相同,這就是所謂的邪氣化日。風的氣化為八,清的氣化為四,火的氣化為二,這就是所謂的正化度數。
毛蟲安靜,羽蟲繁育,這是這一年萬物適宜的景象;介蟲耗損,寒毒不生,這是地氣制約的結果。然而木為天氣,火為地氣,金運居中,地氣勝過金運,金運勝過天氣,天氣虛弱,地氣強盛,應當補充化育的源頭,以扶助木氣,同時也要扶助金運,不要讓邪氣勝過正氣。治療方法,上部宜用辛涼,中部宜用酸和,下部宜用鹹寒,這就是這一年適宜使用的藥物和食物。上半年,由厥陰風木主導,厥陰風木以中氣為氣化,這段時間如果風隨從火的氣化,是天氣調和的表現。
如果風氣過於亢盛,就會出現天空昏暗、雲彩繚繞的景象,寒氣在春天產生,流水不會結冰。人們容易患上胃脘部和心窩部疼痛,向上牽引到兩脅,胸膈和咽喉不通暢,飲食不下,舌根發硬,吃東西就嘔吐,寒性的泄瀉、腹脹、大便稀溏、癥瘕、小便不通等疾病,病根在脾。可以通過診察足部的衝陽脈來判斷。治療方法應當用辛涼的藥物來平抑,用苦味和甘味的藥物來輔助,用甘味的藥物來緩解,用酸味的藥物來泄下。下半年,由少陽相火主導,少陽相火的氣化遵循本氣的規律。如果火氣過於亢盛,就會出現郊野一片通明的景象,寒熱交替,人們容易患上腹瀉、小便發紅、小腹疼痛,嚴重的還會出現便血等疾病。治療方法應當用鹹寒的藥物,用苦味和辛味的藥物來輔助,用酸味的藥物來收斂,用苦味的藥物來發散。這一年金運不足,年運的綱紀稱為「從革」,屬於「折收」之象,收斂的氣來得晚,生發的氣得以發揚,生長和化育相協調,火的政令得以宣佈,萬物繁盛。金運的氣是向上發揚的,作用是急躁的,動態是鏗鏘有力、拘急、視物昏花、眩暈,發作時會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疾病容易傷及肺臟,氣化會兼及它所不能勝的,如果夏天出現了光明顯赫、悶熱潮濕的氣候,那麼冬天就會出現嚴寒凝結、整肅的景象;如果夏天出現炎熱、火光熊熊的變化,那麼秋天就會出現冰雹、霜雪的報復。金氣的災害主要在西方,對應的臟腑是肺,疾病在內會影響到胸膺、脅肋、肩背,在外會影響到皮毛。如果金氣復仇,就會出現暴雨,降下冰雹,霜雪殺傷萬物,出現陰厥並且上下格拒不通,陽氣反而向上衝逆,頭部和門戶部位疼痛,蔓延到頭頂,發熱,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痛。治療應當用酸味的藥物來調和中部。
初之氣,從甲辰年大寒節氣的巳時初刻開始,到這一年春分節氣的卯時初刻結束,共六十天八十七刻半。主位是太角木,客氣是陽明燥金,中間夾著金運。金運和陽明燥金之氣都居於木位,與厥陰風木交替主導而運行春天的時令。金和木氣勢相當,寒氣開始清肅,肅殺之氣剛剛到來,人們容易患上身體右下側寒冷的疾病。應當針對陽明燥金的客氣進行治療,用酸味的藥物來補益,用辛味的藥物來瀉下,用苦味的藥物來泄下。適合食用青色的穀物,間谷適合食用黍子。這個時節的氣,
司天之氣是涼的,用藥要避免過於寒涼。二之氣,從春分節氣的卯時正刻開始,到小滿節氣的丑時正刻結束,共六十多天。主位是少徵火,客氣是太陽寒水,中間夾著金運。金和水相生相助,寒氣不退,開花的植物會結冰,肅殺之氣散佈,霜降臨,一些草類會枯萎,寒冷的雨水頻繁到來,陽氣恢復其化育作用,人們容易患上身熱、心煩等疾病。應當針對太陽寒水的客氣進行治療,用苦味的藥物來補益,用鹹味的藥物來瀉下,用苦味的藥物來堅固,用辛味的藥物來潤澤。適合食用青色的穀物,間谷適合食用稷。
三之氣,從小滿節氣的寅時初刻開始,到大暑節氣的子時初刻結束,共六十多天。主位是少徵火,客氣是厥陰風木,中間夾著金運。火克制金,金克制木,天氣的政令發佈,風不時颳起,人們容易患上流眼淚、耳鳴、身體搖晃、眩暈等疾病。應當針對厥陰風木的客氣進行治療,用辛味的藥物來補益,用酸味的藥物來瀉下,用甘味的藥物來緩解。適合食用青色的穀物,間谷適合食用稻米。
四之氣,從大暑節氣的子時正刻開始,到秋分節氣的戌時正刻結束,共六十多天。主位是太宮土,客氣是少陰君火,中間夾著金運。火克制金,溽暑到來,濕氣和熱氣交蒸,在左上方(東北方)相互爭鬥,人們容易患上黃疸和浮腫等疾病。應當針對少陰君火的客氣進行治療,用鹹味的藥物來補益,用甘味的藥物來瀉下,用酸味的藥物來收斂。適合食用紅色的穀物,間谷適合食用大豆。
五之氣,從秋分節氣的亥時初刻開始,到小雪節氣的酉時初刻結束,共六十多天。主位是少商金,客氣是太陰濕土,中間夾著金運。這一年金運得位,與濕土相和,燥氣和濕氣的氣化交替,陰沉的天氣散佈,寒氣侵襲身體,風雨到來。應當針對太陰濕土的客氣進行治療,用甘味的藥物來補益,用苦味的藥物來瀉下,用甘味的藥物來緩解。適合食用紅色的穀物,間谷適合食用芝麻。
終之氣,從小雪節氣的酉時正刻開始,到大寒節氣的未時正刻結束,共六十多天。主位是太羽水,客氣是少陽相火,中間夾著金運。少陽相火畏懼(金運)主司政令,陽氣的氣化旺盛,蟄伏的蟲類會出現,流水不會結冰,地氣發洩,草木生長,人體舒暢,容易出現的疾病是溫疫。應當針對少陽相火的客氣進行治療,用鹹味的藥物來補益,用甘味的藥物來瀉下,用鹹味的藥物來軟堅。適合食用紅色的穀物,間谷適合食用大豆。以上是六氣的正常變化規律。一年之中,氣候的變化,如果是天氣勝過地氣,陽明燥金就會來報復;如果是地氣勝過天氣,太陽寒水就會來報復。治療的方法,應當根據它們相互勝負的規律來進行。
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中見少商金運,歲金不及,氣化運行後天,上角與正角同,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風化行於上,左灼化,右藏化,故天氣擾而其政撓,苦化司於地,左素化,右柔化,故地氣正而其令速,風生高遠,炎熱從之,云趨雨府,濕化乃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其谷蒼丹,間谷言太宮太羽者,其耗文角品羽,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熱化寒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風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所謂正化度也。
毛蟲靜,羽蟲育,是乃歲物所宜,介蟲耗,寒毒不生,是乃地氣所制,然木為天氣,火為地氣,金運在中,地氣勝運,運化勝天,天氣虛,地氣盈,宜資化源,以助木氣,兼贊歲運,無使邪勝,其化上辛涼,中酸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歲半之前,天氣厥陰主之,厥陰以中氣為化,當其時風從火化者,天氣之和也。
若風淫所勝,則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病本於脾,診在足衝陽之脈,法宜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歲半之後,地氣少陽主之,少陽之化從本,若火淫於內,即焰明郊野,寒熱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法宜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歲運之化金不及,紀曰從革,是謂折收,收氣乃後,生氣乃揚,長化合德,火政乃宣,庶類以蕃,其氣揚,其用躁切,其動鏗禁瞀厥,其發咳喘,其病邪傷肺,其化兼所不勝,夏有光顯鬱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若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復,其眚西,其藏肺,其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復則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殺物,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囟頂發熱,甚則心痛,治宜以酸和調中。
初之氣,自甲辰年大寒日巳初,至是歲春分日卯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氣陽明金,中見金運,氣與運同居於木位,與厥陰交司而行春令,金木氣齊,寒始肅,殺氣方至,民病寒於右之下,宜治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歲谷宜蒼,間谷宜黍,是氣也。
司氣以涼,用涼無犯,二之氣,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滿日醜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氣太陽水,中見金運,金水相得,寒不去,華雪水冰,殺氣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數至,陽復化,民病熱於中,宜治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谷宜蒼,間谷宜稷。
三之氣,自小滿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氣厥陰木,中見金運,火勝金,金勝木,天政布,風乃時舉,民病泣出耳鳴掉眩,宜治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蒼,間谷宜稻。
四之氣,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宮土,客氣少陰火,中見金運,火勝金,溽暑至,濕熱相搏,爭於左之上,民病黃癉而為胕腫,宜治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歲谷宜丹,間谷宜豆。
五之氣,自秋分日亥初,至小雪日酉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氣太陰土,中見金運,歲運之金得位,與土相和,其化燥濕更勝,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宜調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丹,谷間宜麻。
終之氣,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氣少陽火,中見金運,畏火司令,陽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耎之,歲谷宜丹,間谷宜豆,六氣之常也。歲氣之化,天氣勝者,陽明覆之,地氣勝者,太陽復之,其治各以其勝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