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理解,春夏季節排除濕氣的8種常見食物!

- 最後更新:2024-04-24首次發表:

進入春夏季節之後,由於天氣容易潮濕,許多人都出現體內濕氣重的症狀。由於許多人不喜歡吃中藥,如果可以運用食物來排除體內的濕氣,那是最完美不過的解決方案。

本文提出8種常見可以排除濕氣的食物,從「經絡」的角度來探討為什麼春夏季節適合運用,提供給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排濕氣與經絡的關係

傳統中醫認為身體的濕氣,可能來自外界環境,例如潮濕的天氣。也可能來自體內,例如臟腑不調、飲食不當、過度勞累...等。

中醫的「脾臟」是氣血生化之源,負責運化水穀和水液,一個人體內如果濕氣很重的話,一定要先強健脾臟,所以「排濕」與「健脾」密切相關。

如果一個人長期沒有健脾,體內的水液代謝會失常,久了之後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所以還要「利水」。

「利水」是指增加尿液的排出,從而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這種方法通常與健脾相結合。

所以中醫不論在中藥方劑或食物養生,排除體內的濕氣都是以「健脾利水」為主要原則

春夏季節排除濕氣,以健脾利水為基本原則
春夏季節排除濕氣,以健脾利水為基本原則

上面提到中醫的脾臟及腎臟,指的不是現代西醫所看到的解剖學器官。如果從經絡的理解來看,那可能就是「脾經」、「腎經」與「膀胱經」。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來看,進入春夏季節之後,確實有50%以上的人出現脾經、腎經與膀胱經虛證

所以,也可以說這些經絡在濕氣比較重的春夏季節,果然經絡氣血能量偏向於不足的。

所以只要找出可以改善這些經絡的食物,就可以作為春夏季節的養生食療運用。

春夏排除濕氣食物

各位讀者如果到網路上去搜尋「排濕食物」,會發現可以去除濕氣的食物非常多。

因為從各種不同的觀點角度,只要具備清熱利尿的功能的中藥或食物,都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

本文主要是從「經絡」及「健脾利水」的角度,排除現代藥理學的看法,推薦8種常見的食物(非中藥),提供春夏季節養生參考。

1.茯苓

茯苓是中藥也是一種食物,古代藥典對於茯苓的「歸經」描述有很多看法,最常見的是:心經、脾經與肺經,專門用來健脾利水。

從經絡的角度來看,茯苓對於健脾是很有幫助的,茯苓具有利尿、滲濕利水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因此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

茯苓還可以益脾和胃,促進消化,幫助脾胃功能,因此常用於治療嘔吐、腹瀉等症狀。且有鎮靜的作用,可以幫助減輕焦慮、驚悸和失眠。

茯苓常被用來製作成「茯苓糕」,這在亞洲是非常有名的菜餚或點心,很適合當早餐或下午茶。

茯苓最簡單的養生法就是煮湯,最常見的「四神湯」(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加上豬腸或豬骨燉湯,是四季皆宜的溫和藥膳料理,可以參考以下影片製作方法:

2.薏苡仁

中醫的藥膳是非常具有智慧的,古人將去除濕氣及健脾利水的食物製作成菜餚。不但可以用來養生,也可以治病。

上面提到的四神湯,裡面的成分有「薏苡仁」,這是健脾利水能力很強的中藥與食物。

古代藥典對於薏苡仁的「歸經」描述有很多派別,最常見的是:脾經、肺經與腎經,符合春夏季節的常見異常經絡

許多具有去濕氣、去水腫的中藥方劑,成分都有薏苡仁,可見這是一個有效去濕的中藥也是食物,一定要學習。

除了四神湯之外,薏苡仁加上白扁豆、茯苓,也可以製作成美味的湯,對於減肥排濕有幫助,可以參考下面的作法:

3.紅豆

提到薏苡仁,就一定要提到「紅豆」,因為這兩種食物加在一起,除了可以去除濕氣,還可以消除水腫。

古代藥典對於紅豆的「歸經」描述有很多派別,最常見的是:脾經、心經與小腸,與脾經也是密切相關,完全符合春夏季節的異常經絡。

古人認為紅豆味道甘甜,性質微寒,具備利水消腫、健脾益胃、通便排毒、祛濕解毒、退黃等功效。

紅豆在古代經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腳氣、黃疸、腹脹、便秘、毒瘡腫、皮膚疾病...等等。

紅豆加上薏苡仁,除了可以做成甜湯之外,也可以做成粥,整個春夏季節都可以用來養生排濕。

4.綠豆

上面提到薏苡仁加上「紅豆」,還有另一種很好的搭配,就是綠豆。

古代藥典對於綠豆的「歸經」描述有很多看法,最常見的是:心經與胃經。

在進入春夏季節之後,有一定比例的人,心經、肝經與胃經很容易出現實證,代表有火氣的現象

看到這種經絡現象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吃一點綠豆,可以改善這種嚴重的實證現象。

春夏季節常見肝經、胃經實證現象
春夏季節常見肝經、胃經實證現象

某會員就曾經私下分享,他說在每年夏天他都會吃很多綠豆,他感覺這個對去除夏天的火氣確實有幫助,也可以預防中暑。

古人認為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和利水的功效,能夠治療暑熱引起的煩躁與口渴,以及水腫、瀉利、丹毒、癰腫,並可以中和一些藥物帶來的毒性。

尤其是2024年春夏期間,台灣地區經常出現食安事件,運用綠豆,甘草之類的食物,可以減緩中毒的嚴重性。

所以整個春夏季節如果要排濕的話,薏苡仁加上「綠豆」或「紅豆」,可以交替運用,參考以下的煮法:

5.山藥

四神湯裡面有山藥,這也是健脾去濕的很重要的中藥及食物。

古代藥典對於中藥的「歸經」描述有很多看法,最常見的是:肺經、脾經與腎經,與春夏季節常見的異常經絡一致

古人認為山藥的功能非常多,具有健脾、補肺、固腎和益精的功效,能夠改善脾虛導致的食欲減少、長期腹瀉不止,肺虛引起的喘咳、腎虛導致的遺精、帶下、小便頻繁,以及虛熱導致的消渴等問題。

由於現代人幾乎都是脾虛,所以體內濕氣很重,如果定時食用「山藥粥」,對於改善脾虛有輔助效果,可以參考一下的做法:

以上提到的,幾乎都是藥膳、熱湯、熱粥,接下來可以提出一些當作飲料的排濕氣食療法,主要針對利水部分。

6.大麥

大麥很適合夏季飲用,因為古籍記載大麥具有利水、和胃、止渴、消食、療脹功效,還可以改善體內水腫。

古代藥典對於大麥的「歸經」歸經有很多看法,最常見的是脾經與胃經,這也是春夏常見異常經絡

運用大麥來養生是非常容易的,就是直接煮水來喝就可以了,在整個夏天可以去濕氣,止渴還可以利尿。

現代醫學認為,大麥具有高膳食纖維含量,約是糙米的3倍、精白米的19倍,具有更多不可思議的功效!

7.淡竹葉

淡竹葉是很容易買到的中藥或是食物,網路上有非常商家銷售乾燥的茶包。

古代藥典對於「淡竹葉」歸經有很多看法,最常見的是:心經與腎經,也符合春夏常見異常經絡。

淡竹葉具有清熱除煩和利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煩渴、小便赤澀淋痛以及口舌生瘡。

因其甘寒特性,淡竹葉能清心泄熱,消除煩躁和止渴。針對熱病津液受損、心煩口渴的症狀,常與石膏、蘆根等一起使用。

這裡推薦也是中藥的食物,最主要是在2024年雲端中醫在發表「導赤散」之後,有些網友直接買中藥煮藥茶,回報效果非常好。

所以「導赤散」也可以視為是一種「藥茶」,可以改善春夏季節炎熱天氣,所導致的各種火熱症狀。

8.冬瓜

到了春夏季節很多人都會喝冬瓜茶,卻不知道冬瓜具有一堆功效,例如:利水、消痰、清熱和解毒。

冬瓜常用於治療水腫、腹部脹滿、腳氣、淋病、痰吼、咳喘,以及暑熱引起的煩悶、消渴、腹瀉痢疾、癰腫和痔漏。它還能解魚毒和酒毒。

古代藥典對於「冬瓜」描述有很多派別,最常見的是:肺經、脾經、大腸經、小腸經、膀胱經,也符合春夏常見異常經絡。

不是只有冬瓜,連冬瓜的皮都具備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有些人會去買冬瓜茶磚,而這個其實可以自己製作。

每年製作一次,從春季末期、夏季到初秋這半年的時間都可以飲用,自己製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放少一點糖,否則冬瓜茶就扣分了。

製作冬瓜茶的糖一定要用天然蔗糖,不要用化學的糖,不然吃了也不會達到養生的效果。

以上提到的8種食物,如果在春夏季節期間可以交替使用,就可以改善體內濕氣的現象,達到健脾利水的效果。

當然,還有更多的中藥以及食物可以在春夏季節排濕運用,留在其他的文章繼續探討。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