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痛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痛痹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其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僵硬,活動不利。痛痹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邪、內傷勞損、或情志不遂等,臨床上可分為風寒濕痹、肝腎陰虛痹、氣血虛弱痹等證型。

風寒濕痹多見於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其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僵硬,遇寒加重,遇熱減輕,伴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四肢乏力等。

肝腎陰虛痹多見於年老體弱、久病體虛的人群,其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僵硬,夜間加重,伴有腰膝酸軟、耳鳴耳聾、視物模糊等。

氣血虛弱痹多見於久病不愈、營養不良的人群,其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僵硬,活動不利,伴有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乏力倦怠等。

痛痹的治療以辨證施治為原則,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針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藥內服等。

痛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加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
  3.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 合理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痛痹是中醫古代疾病,其病因病機複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患者在治療時應遵醫囑,切勿自行盲目用藥。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獨活寄生湯

  • 1.《嚴氏濟生方》:「治肝腎虛弱,或久履濕冷之地,或足汗脫履,或洗足當風,為濕毒內攻,兩脛緩縱,攣痛痹弱,或皮肉紫破有瘡,足膝攣重。
  • 2.《証治準繩‧女科》:「_獨活寄生湯_,治肝腎虛弱,或久履濕冷之地,或洗足當風,濕毒內攻,兩脛緩縱,攣痛痹弱,或皮肉紫破,足膝攣重。又專治產後腳氣。
  • 3.《濟陰綱目》:「_獨活寄生湯_,治肝腎虛弱,或久履濕冷之地,或洗足當風,濕毒內攻,兩脛緩縱,攣痛痹弱,或皮肉紫破,足膝攣重,又專治產後腳氣。
  • 4.《立齋外科發揮》:「_獨活寄生湯_,治肝腎虛弱,風濕內攻,兩脛緩縱,攣痛痹弱,足膝攣重。
  • 5.《目經大成》:「肝筋腎骨,屈伸之專任也。今而虛極,故三氣湊之,腰膝手足,痛痹不便。上方獨活、細辛、秦艽、防風,疏風藥也,偕寄生、續斷兼養氣而能祛濕。杜仲、牛膝、虎骨、鹿茸,強健藥也,入十全大補兼益精而能禦寒。凡氣凝滯,肢體不仁,及口眼相邀,並宜准此。
▼ 展開更多

上中下通用痛風丸

  • 1.《醫方集解》:「痛風有寒、有濕、有熱、有痰,有血之不同,此為通治(按此即《內經》所謂行痹、痛痹也。經曰:風寒濕三者雜合而為痹也,蓋風痹痿厥,病多雜合,故世俗每言風痹有病風而不痛者,則為不仁,此氣血兩虛,其證為加重矣)。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 1.《皇漢醫學》:「《方輿輗》本方條曰:「此湯之證,較麻黃加朮湯則濕邪膩滯稍深,故用薏苡等品歟。夫薏苡,《本經》云治濕痹,《別錄》云除筋骨中之邪氣,余曾運用於梅毒及痛痹等。」

地黃飲子

  • 1.《目經大成》:「風痱,舌強語澀,足廢步蹇。風痹即內經行痹、痛痹之謂。蓋脾腎素虛,運化水火不及,風氣雜合而成。治宜和臟腑、通經絡,河間地黃飲子主之。余考其方,地黃、巴戟天、山茱萸、蓯蓉、麥冬、五味,滋水藥也,水足可以制飛越之火。附子、肉桂、茯苓、遠志、石斛、菖蒲,熯濕藥也,濕去足以回厥逆之陽。

三痹湯

  • 1.《醫方集解》:「治氣血凝滯,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痹(經曰:風寒濕三者雜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

蠲痹湯

  • 1.《成方切用》:「三曰風癔,庵忽不知人也。四曰風痹,諸痹類風狀也。嘉言曰:難相類,實有不同。風則陽先受之,痹則陰先受之爾。致痹之因,曰風,曰寒,曰濕,互相雜和,非可分屬。但以風氣勝者為行痹,風性善行故也。以寒氣勝者為痛痹,寒主收急故也。以濕氣勝者為著痹,濕主重滯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