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五疳」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五疳是中醫古代疾病,又稱為疳積、疳病、疳疾等,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五疳的病因主要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常見的症狀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腹痛、嘔吐、發熱、煩躁不安等。

五疳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面色萎黃、消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腹痛、嘔吐等。此外,還可以根據患者的舌苔、脈象等進行輔助診斷。

五疳的治療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為主。常用的中藥包括山藥、白朮、茯苓、陳皮、神曲、麥芽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

五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
  2.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3. 注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 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五疳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長們應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孩子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帶孩子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平胃散

  • 1.《醫驗大成》:「予先用化食消積藥,次投以平胃散,加黃芩、黃連、白朮、神麯、麥芽,二劑而瀉減,後以五疳丸調理而愈。此乃實症似虛之候,切勿防其慢驚而投溫補之劑也。

肥兒丸

  • 1.《靈驗良方彙編》:「_七味肥兒丸_,治小兒食積五疳,頸項結核、發稀成穗,發熱作渴、消瘦等症。
  • 2.《醫宗說約》:「肥兒丸,治五疳、五痢瀉、蛔蟲,臟腑虛弱,身體羸瘦,發豎焦黃,小便濁色。消積化食,健脾和胃,長肌肉,肚腹膨脹俱宜服。
  • 3.《蘭臺軌範》:「_肥兒丸_,治食積五疳,頸項結核,發稀成穗,發熱作渴等症。
  • 4.《錢氏小兒直訣》:「_肥兒丸_,治食積五疳,頸項結核,發稀成穗,發熱作渴等症。
  • 5.《陳氏小兒痘疹方論》:「_四味肥兒丸_,治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禿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身瘡疥等症。
▼ 展開更多

五味異功散

  • 1.《醫家心法》:「疳病無論五疳虛實,一味五味異功散加黃連、木香,萬不失一。若頭大、肚大、筋青、四肢獨細,即黃連、木香亦不可用,一味參苓白朮散主之。如疳而有蟲,大便必似水而焦赤無渣滓者是也。甚至經年累月,並用五味異功散一料,加蝦蟆一枚,酒炙,川黃連五錢,薑汁拌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