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痰迷心竅」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痰迷心竅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痰濁阻塞心竅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主要表現為神志不清、昏迷、譫語、手足抽搐等。

痰迷心竅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感風寒、暑濕等邪氣,侵犯人體,導致肺氣失宣,津液不化,痰濁內生;二是內傷飲食、情志不遂,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痰濕內生。

痰迷心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神志不清,昏迷:患者意識不清,或昏迷不醒,或胡言亂語,或躁動不安。
  2. 譫語:患者說話內容不連貫,語無倫次,或胡言亂語。
  3. 手足抽搐:患者四肢或一側肢體抽搐,或全身抽搐。
  4. 其他症狀:患者還可伴有胸悶、心悸、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

痰迷心竅的治療以化痰清心、開竅醒神為主。常用中藥有半夏、白芥子、陳皮、茯苓、甘草、天麻、鉤藤、石菖蒲、鬱金等。

痰迷心竅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避免過食肥甘厚膩、生冷寒涼之物。
  2.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3.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4.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痰迷心竅是中醫古代疾病,但在現代社會仍然有發生,因此我們要了解它的相關知識,做好預防工作。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赤水玄珠》:「_加味導痰湯_,有患憎寒壯熱,頭疼昏沉,迷悶,上氣喘急,口出涎沫。庸醫皆作傷寒治之多誤,殊不知此因內傷七情,以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神出舍空,空則痰生也,名曰挾痰如見祟。痰證類傷寒,與此同治法。

歸脾湯

  • 1.《病機沙篆》:「地黃、天冬、枸杞、遠志、茯苓。健忘者,腸胃實而心虛,心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歸脾湯加升、柴、大棗。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地黃、歸、芍、丹皮、遠志、茯、杞、天冬。思慮過度,痰迷心竅而善忘者,歸脾湯加橘、半、枳、朮、茯神、硃砂。

溫膽湯

  • 1.《不居集》:「心虛血少,神志不寧而驚悸者,養心湯、寧志丸、十四友丸。因驚失志,而神不寧者,寧志膏、遠志丸。心血不足,肝火不清,血熱多驚者,硃砂安神丸。心神虛怯,微兼痰火而驚悸者,八物定志丸。心氣鬱滯,多痰而驚者,加味四七湯。痰迷心竅悸者,溫膽湯、茯苓飲子、硃砂消痰飲。
  • 2.《方症會要》:「皆用四物湯、安神丸、歸脾湯、八物定志丸、天王補心丹,隨症加減。若驚悸痰迷心竅者,有痰因火動,時作時止者,治當溫膽湯、二陳湯,加黃連、生地、茯神、酸棗、歸身、遠志等藥,仍當隨症加減,勿補有餘而攻不足也。
  • 3.《類證治裁》:「如寒痰停蓄心下而怔忡者,薑朮湯。如痰迷心竅驚悸者,溫膽湯,甚者硃砂消痰飲。此景岳治法也。
  • 4.《景岳全書》:「一、心虛血少,神志不寧而驚悸者,養心湯或寧志丸,或十四友丸。若因驚失志而心神不寧者,寧志膏或遠志丸。心血不足,肝火不清,血熱多驚者,硃砂安神丸。心神虛怯,微兼痰火而驚悸者,八物定志丸。心氣鬱滯,多痰而驚者,加味四七湯。痰迷心竅驚悸者,溫膽湯或茯苓飲子,甚者硃砂消痰飲。

二陳湯

  • 1.《醫學原理》:「如痰迷心竅,以二陳湯加金玉琥珀煎湯,下定志丸。
  • 2.《醫通祖方》:「治類中風,痰迷心竅。
  • 3.《方症會要》:「皆用四物湯、安神丸、歸脾湯、八物定志丸、天王補心丹,隨症加減。若驚悸痰迷心竅者,有痰因火動,時作時止者,治當溫膽湯、二陳湯,加黃連、生地、茯神、酸棗、歸身、遠志等藥,仍當隨症加減,勿補有餘而攻不足也。
  • 4.《一見能醫》:「驚悸者,心中忽然跳動也。其因驚恐所致,痰迷心竅,神不安了,治用二陳湯加茯神、遠志、當歸、柏子仁、酸棗仁、人參。丸藥用八物定志丸、天王補心丹(五味、人參、元參、丹參、桔梗、當歸、遠志天冬、麥冬、棗仁、黃柏、茯神、硃砂、生地。)
  • 5.《醫學集成》:「痰迷心竅,二陳湯加膽星、白芥、琥珀、朱砂,用薑汁豬心血為丸,人參湯下。
▼ 展開更多

人參湯

  • 1.《醫學集成》:「痰迷心竅,二陳湯加膽星、白芥、琥珀、朱砂,用薑汁豬心血為丸,人參湯下。

瓜蒂散

  • 1.《小兒諸證補遺》:「狂惑之證,原於氣腦,痰迷心竅,激成心風,先服瓜蒂散,後服解風散調理。瓜蒂散,苦瓜蒂、藜蘆等分,末細,井水灌,吐不止,蔥白湯呷之立止;解風散,玄參、茯神、芩連、貝母、枳實、荊芥、防風、連翹、滑石、生地、半夏,水煎,和青黛服。此小兒夏令之病證也。

大陷胸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後以治痰迷心竅之瘋狂,恆恃之成功,其極量可至一錢強,然非其脈大實,不敢輕投,為其性至猛烈,是以大陷胸湯中所用之甘遂,折為今之分量,一次所服者只一分五釐,而能導引大黃、芒硝直透結胸病之中堅,俾大黃、芒硝得施其藥力於瞬息之頃,此乃以之為嚮導,少用即可成功,原無須乎多也。

滌痰湯

  • 1.《古今醫統大全》:「_滌痰湯_,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口不能言。
  • 2.《類證治裁》:「〔舌強不語〕舌為心、脾、肝、腎四經所繫,邪中其經,則痰涎閉其脈道,舌機不掉,因痰迷心竅者,清心火,滌痰湯。因濕痰者,清脾熱,六君子湯加枳實、竹茹。因風熱者,清肝火,涼膈散加減。腎虛內奪為喑痱,地黃飲子。舌強口角流涎,脾不能攝者,六君子湯加竹瀝、薑汁。
  • 3.《仁術便覽》:「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 4.《濟陽綱目》:「_滌痰湯_,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 5.《醫方選要》:「滌痰湯,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 展開更多

牛黃清心丸

  • 1.《症因脈治》:「_牛黃清心丸_,治痰迷心竅。

至寶丹

  • 1.《友漁齋醫話》:「〔牛黃〕同珍珠,治痰迷心竅,丹藥採用至廣,如至寶丹、抱龍丸、清心丸皆用之。病在心包絡之要藥,霞天膠健脾補血,膽星消包絡積痰。

導痰湯

  • 1.《類證治裁》:「或上虛下盛,龍眼湯。或心火不降,腎水不升,神明不定,朱雀丸。或素有痰飲,茯苓湯。或痰迷心竅,導痰湯下壽星丸。或勞心誦讀,精神恍惚,安神定志丸。或心氣不足,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或稟賦不足,神志虛擾,定志丸、孔聖枕中丹。或年老神衰,加減固本丸。
  • 2.《醫述》:「健忘治法:心氣不足,妄有見聞,心悸恍惚者,《千金》茯神湯。思慮過度,病在心脾者,歸脾湯。挾痰者加薑汁、竹瀝。精神短少者,人參養營湯送遠志丸。痰迷心竅者,導痰湯。上虛下熱者,天王補心丹。心火不降,腎水不升,神明不定而健忘者,六味丸加五味子、遠志。
  • 3.《醫碥》:「)有痰加竹瀝。痰迷心竅者,導痰湯(見痰)吞壽星丸。(見狂癲。)精神短少者,人參養榮湯。(見虛損。)讀書勤政勞心者,安神定志丸。心腎不交者,朱雀丸。孔聖枕中丹。菖蒲一,茯苓、茯神、人參各五,遠志七,為末,服如上法。商陸花陰乾百日,為末,暮服方寸匕。
  • 4.《醫辨》:「有因痰迷心竅者,導痰湯下壽星丸,或加味茯苓湯。
  • 5.《不居集》:「治之之法,當養心血,調脾土,佐以寧神定志。如思慮過度,病在心脾者,歸脾湯。精神短少者,人參養榮湯。痰迷心竅者,導痰湯送壽星丸。心神不交,神志不寧者,朱雀丸。稟賦不足,神志虛擾者,孔聖枕中丹。
▼ 展開更多

控涎丹

  • 1.《馮氏錦囊秘錄》:「治痰迷心竅,時作癲狂,狂言如有所見。
  • 2.《古今醫統大全》:「_控涎丹_(方見痰飲門),治痰迷心竅,狂言妄語,如有所見。
  • 3.《濟陽綱目》:「_控涎丹_,治痰迷心竅,時作癲狂,狂言如有所見。

滾痰丸

  • 1.《羅氏會約醫鏡》:「_滾痰丸_,治痰迷心竅,昏不知事,癲風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