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骨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骨痛是中醫常見的病症,多由外傷、勞損、風寒濕邪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

根據病因和症狀的不同,骨痛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外傷性骨痛:多由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引起,疼痛劇烈,局部腫脹、瘀血,活動受限。
  • 勞損性骨痛:多由長期勞累、過度使用某些關節引起,疼痛較輕,但反覆發作,可伴有關節僵硬、活動不利。
  • 風寒濕邪引起的骨痛:多由感受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疼痛隱隱作痛,局部皮膚可有寒冷、麻木、腫脹等症狀。
  • 肝腎陰虛引起的骨痛:多由肝腎陰虛導致骨質疏鬆、骨骼退化引起,疼痛較為緩慢,局部可有骨質增生、變形等症狀。

中醫治療骨痛,以辨證論治為原則,根據患者的病因、症狀、體質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針灸、推拿、拔罐、中藥內服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緩解骨痛: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局部熱敷、按摩,以緩解疼痛。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海產品等。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骨痛症狀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麻黃湯

  • 1.《簡明醫彀》:「因天行邪氣,客於三陽之經,頭目俱腫而為病也。太陽頭頂、腦項赤腫,宜荊防敗毒散加羌活、藁本。陽明鼻額面腫,二目不開,氣喘口乾,普濟消毒飲;內實,防風通聖散間服。少陽耳之上下、前後、頭角赤腫,寒熱脅痛,小柴胡加消毒藥;頭面大腫、發熱骨痛,沖和湯、冬麻黃湯,汗出腫消。
  • 2.《傷寒直指》:「寒並於營,營實而衛虛者,無汗而惡風寒也。以營強衛弱,故氣逆而喘,與麻黃湯,以發其汗。觀子:此言發熱頭痛、體痛、骨痛、無汗之為傷寒,宜主麻黃湯。按桂枝證曰乾嘔,麻黃證曰喘,非風主嘔,而寒主喘也。首條傷寒內曰:體痛嘔逆,桂枝湯曰喘家,加厚朴杏子,則寒未嘗不嘔,風未嘗不喘也。
  • 3.《傷寒貫珠集》:「足之太陽。其脈上際巔頂。而下連腰足。而寒之為氣。足以外閉衛陽。而內郁營血。故其為病。有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之證。然惟骨痛、脈緊、無汗。為麻黃湯的證。其餘則太陽中風亦得有之。學者若不以骨痛、脈緊、無汗為主。而但拘頭痛、發熱等證。

葛根湯

  • 1.《神農本草經疏》:「君麻黃、甘草,主冬月即病傷寒,太陽經頭疼,發汗解表。君麥門冬、前胡、黃芩,佐以甘草,治春時瘟疫,邪在太陽頭痛。入葛根湯,治太陽陽明頭痛,兼遍身骨痛,口渴,煩熱不得眠;若渴甚,煩熱甚,頭痛甚,則加石膏、知母、竹葉各兩許。瘧發太陽經頭痛者,於治瘧藥中加之,痛止則去之。

麻黃加朮湯

  • 1.《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關節為筋與骨交會之所,汗出入水,不用麻黃加朮湯以發之,寒濕傷筋,故筋痛,傷骨故骨痛。肝主筋,血不行故筋痹。腎主骨,髓日敗故骨痹,而脈之沉弱應之。蓋人之一身,氣分多於水分,則脈浮,水分多於氣分,則脈沉,故歷節而見沉弱之脈,即可決為汗出入水所致。

小柴胡湯

  • 1.《景岳全書》:「一、凡外感毒風,邪留膚腠,則亦能忽然浮腫,如東垣所謂八益之邪,自外而入者是也。然其來必速,其證則必有脈緊及頭疼骨痛等證,方是外感之候,先宜解散其邪,如正柴胡飲、小柴胡湯、敗毒散、參蘇飲、葛根蔥白湯之類,隨宜用之。若風因火熾,而表裡俱熱者,宜芍藥清肝散,或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

當歸拈痛湯

  • 1.《景岳全書》:「一男子患附骨疽,腫硬發熱,骨痛筋攣,脈數而沉,用當歸拈痛湯而愈。
  • 2.《立齋外科發揮》:「一男子患附骨疽,腫硬發熱,骨痛筋攣,脈數而沉,用當歸拈痛湯而愈。
  • 3.《續名醫類案》:「一男子患附骨疽,腫硬發熱,骨痛筋攣,脈數而沉,用當歸拈痛湯而愈。

附子湯

  • 1.《退思集類方歌註》:「)但以人參易去姜,溫散之功轉溫補。(真武湯用姜而不用參,是溫散以逐水氣。附子湯去姜而用參,是溫補以壯元陽。)骨痛身疼手足寒,脈沉不渴宜煎取。(純是少陰虛寒之證,故一惟溫補。)
  • 2.《退思集類方歌注》:「)但以人參易去姜,溫散之功轉溫補。(真武湯用姜而不用參,是溫散以逐水氣。附子湯去姜而用參,是溫補以壯元陽。)骨痛身疼手足寒,脈沉不渴宜煎取。(純是少陰虛寒之證,故一惟溫補。)
  • 3.《張卿子傷寒論》:「少陰腎水而主骨節。身體疼痛。肢冷。脈沉者。寒成於陰也。身疼。骨痛。若脈浮。手足熱。則可發汗。此手足寒。脈沉。故當與附子湯溫經。

六一散

  • 1.《醫便》:「頭眩目暈,防風湯下。搖頭風,金線重樓湯下。口眼歪邪。語言不正,酒下。左癱右瘓,熱黃酒下。風狂,麝香硃砂湯下。頭風手足腰曲,荊芥湯下。暗風病症,荊芥湯下。感風百節痛,獨活湯下。偏正頭風,清茶湯下。風濕痹病,天門冬湯下。諸痹骨痛,六一散下。風寒病症,菖蒲湯下。

生化湯

  • 1.《經驗選秘》:「_生化湯_,治產後兒枕骨痛,及惡露不行,腹痛等症。

二陳湯

  • 1.《丹溪心法》:「〔附錄〕痛有二證,眼屬肝,有肝虛而痛。才見光明,則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黃丸。又有眉稜骨痛,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宜導痰湯,或芎辛湯入芽茶,或二陳湯,吞青州白丸子,良。
  • 2.《古今名醫彙粹》:「眼眶骨痛,有二症:有肝虛而痛,才見光明,則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黃丸;又有肝經停飲一證,發則眉稜骨痛,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宜導痰飲,或芎辛湯去茶芽,或二陳湯吞青州白丸子。
  • 3.《古今名醫匯粹》:「眼眶骨痛,有二症:有肝虛而痛,才見光明,則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黃丸;又有肝經停飲一證,發則眉稜骨痛,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宜導痰飲,或芎辛湯去茶芽,或二陳湯吞青州白丸子。
  • 4.《仁齋直指方論》:「二陳湯吞白丸子(方見小兒類),治痰飲一證,眉心眉梁骨痛,狀如頭風。
  • 5.《雜病廣要》:「二陳湯吞白丸子,治痰飲一證,眉心眉梁骨痛,狀如頭風。(《直指》)
▼ 展開更多

獨活寄生湯

  • 1.《婦人大全良方》:「有一婦人,先自兩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於膝,一、二日流於髀骨,甚流至於肩,肩流於肘,肘流於後谿。或如錘鍛,或如蟲齧,痛不可忍,晝靜夜劇,服諸藥無效。召僕診之,六脈緊。余曰:此真歷節證也,非解散之藥不能愈。但用小續命湯,一劑而愈。

雞鳴散

  • 1.《仙傳外科集驗方》:「桑白皮(殺傷,此為主),白芷(一兩半),赤芍(二兩),烏藥(腫骨痛,此為主),左纏藤,荊芥,橘葉,藿香(臭爛加此),桕葉根(亦可)

補中益氣湯

  • 1.《醫貫》:「水沸為痰。陰火熬煎。口必渴也。腰脅痛者。腎肝虛也。足心如烙者。湧泉涸竭也。膝以下冷者。命門衰絕。上氣必喘也。尺脈必數者。陰火旺也。尺脈數而無力。或欲絕者。真陽衰也。骨痛如折者。腎主骨。骨衰乘火也。此陽虛陰虛之辨。而陰虛之中。又有真陰真陽之不同。

人參敗毒散

  • 1.《仁術便覽》:「治傷寒,頭痛壯熱,或感冒非時,暴寒頭痛,肢節骨痛,惡寒。往來寒熱,合小柴胡湯尤可。又大小腮、蝦蟆瘟、或聲啞者,亦服。如腮腫,車前草汁敷,好。
  • 2.《萬氏家抄濟世良方》:「_人參敗毒散_,治傷寒頭疼、壯熱,或感冒非時暴寒,頭痛、肢節骨痛拘急、惡寒漸作外熱之症。

養胃湯

  • 1.《仁術便覽》:「治脾胃虛寒,嘔逆噁心,腹脅脹滿,腸鳴瀉泄,或外感寒熱如瘧,骨痛。

八珍湯

  • 1.《古方彙精》:「(治氣血兩虛。肌熱火嗽。皮寒骨痛。病後失調。飲食不香。兼治婦人經水不調。赤白帶等症。)

洗肝散

  • 1.《古今醫統大全》:「_洗肝散_,治眉稜眼眶骨痛不可忍。(方見目門。),_二陳湯_(方見痰門。)

參蘇飲

  • 1.《景岳全書》:「一、凡外感毒風,邪留膚腠,則亦能忽然浮腫,如東垣所謂八益之邪,自外而入者是也。然其來必速,其證則必有脈緊及頭疼骨痛等證,方是外感之候,先宜解散其邪,如正柴胡飲、小柴胡湯、敗毒散、參蘇飲、葛根蔥白湯之類,隨宜用之。若風因火熾,而表裡俱熱者,宜芍藥清肝散,或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
  • 2.《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_參蘇飲_,治感冒發熱,頭疼骨痛,半身不遂,嘔吐痰涎等症,妊婦服此最穩。

敗毒散

  • 1.《景岳全書》:「一、凡外感毒風,邪留膚腠,則亦能忽然浮腫,如東垣所謂八益之邪,自外而入者是也。然其來必速,其證則必有脈緊及頭疼骨痛等證,方是外感之候,先宜解散其邪,如正柴胡飲、小柴胡湯、敗毒散、參蘇飲、葛根蔥白湯之類,隨宜用之。若風因火熾,而表裡俱熱者,宜芍藥清肝散,或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

玉液湯

  • 1.《景岳全書》:「_玉液湯_,治七情所傷,氣鬱生涎,隨氣上逆,頭目眩暈,心𩞄忪悸,眉稜骨痛。
  • 2.《醫學正傳》:「_玉液湯_(嚴氏方)治七情感動,氣鬱生涎,隨氣上衝,頭目眩運,心嘈忪悸,眉梭骨痛。
  • 3.《醫學入門》:「火動其痰,眩甚者,二陳湯加芩、連、蒼朮、羌活。火盛壯實,屬陽明者,單大黃酒炒為末,茶清下,或古荊黃湯加防風等分;屬太陽少陽者,酒芩、白芷等分為末,茶清下。虛火,半夏白朮天麻湯。七情,臟氣不平,涎迷心竅,眩暈、眉稜骨痛、眼不可開者,七氣湯、玉液湯、補虛飲。

五積散

  • 1.《醫學入門》:「五硬者,頭項、四肢強直冰冷,乃肝受風邪也,宜小續命湯、烏藥順氣散主之。腹大骨痛不寬者,五積散加烏藥、殭蠶,積消氣和則愈。若心腹俱硬,面青者,死。
  • 2.《古今醫統大全》:「_五積散_,治風寒濕毒客於經鉻,致筋攣骨痛,或腰腳痠疼,或身體拘重痛。

導痰湯

  • 1.《丹溪心法》:「〔附錄〕痛有二證,眼屬肝,有肝虛而痛。才見光明,則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黃丸。又有眉稜骨痛,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宜導痰湯,或芎辛湯入芽茶,或二陳湯,吞青州白丸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