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骨疽」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骨疽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骨科疾病,多發於青壯年,以男性居多。其主要症狀為骨部疼痛、腫脹、發熱,局部皮膚紅腫,甚至潰爛,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骨壞死,甚至截肢。

骨疽的病因多與外傷、跌打損傷、寒濕侵襲有關。外傷導致骨折,骨折後局部血液循環不暢,淤血積聚,可導致骨疽。寒濕侵襲人體,可導致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也易引起骨疽。

骨疽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局部疼痛:骨疽患者多表現為局部疼痛,疼痛可為持續性疼痛,也可為間歇性疼痛,疼痛程度可輕可重,常伴有局部腫脹、發熱。
  2. 局部皮膚紅腫:骨疽患者的局部皮膚可出現紅腫,皮膚溫度升高,局部有觸痛。
  3. 潰爛:骨疽患者的局部皮膚可出現潰爛,潰爛面可有膿性分泌物。
  4. 壞死:骨疽患者的骨頭可發生壞死,壞死的骨頭可呈灰白色或黃白色,質地鬆軟,可用手指捏碎。

骨疽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三黃散、黃連解毒湯、大黃附子湯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拔罐、推拿等外治方法治療。

骨疽是一種嚴重的骨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骨壞死,甚至截肢。因此,一旦出現骨疽的症狀,應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防己黃耆湯

  • 1.《皇漢醫學》:「治風毒腫、附骨疽、穿踝疽,稠膿已盡,稀膿不止,或痛,或不痛,身體瘦削,或見浮腫者。若惡寒或下利者,更加附子為佳,兼用伯州、應鐘、七寶等。凡附骨疽久不治,或治而復發者,以毒之根蒂未除也,宜刮開瘡口,以抉剔除病根,無不治矣。

補中益氣湯

  • 1.《沈氏尊生書》:「乃多骨疽也(宜補中益氣湯、腎氣丸多服之,其骨自出也)。夫多骨疽,

獨參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患骨疽內潰,膿出甚多,後瘡口出血,惡寒體倦,脈之如無,余謂陽隨陰散而氣脫,用獨參湯補之。不信而歿。

陽和湯

  • 1.《外科全生集》:「馬曰:貼骨疽用陽和湯是正理,可法也。
  • 2.《外科全生集》:「治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貝五錢。
  • 3.《經驗選秘》:「_又方_,如色白者,照後脫骨疽陽和湯治之。
  • 4.《經驗選秘》:「_陽和湯_,治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貝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