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氣厥」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氣厥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突然出現的意識障礙,伴有呼吸、心跳、血壓等生命體徵改變的一種急症。

氣厥的病因多與情志因素有關,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恐懼等,可導致氣機逆亂,痰濁上蒙清竅,出現氣厥。

氣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呼吸不暢,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等。

氣厥的治療以扶正固本、化痰開竅為主。常用中藥有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等。

氣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激動。
  2.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3. 飲食清淡,避免暴飲暴食。
  4.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氣厥是中醫古代疾病,但至今仍有一定的發病率。如果出現氣厥的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吳茱萸湯

  • 1.《類證治裁》:「肝乘胃,白芍、陳皮、枳殼、厚朴、烏梅、吳茱萸。腑不宣通,宜升降,正氣散,降氣湯。腎氣厥逆,宜溫,吳茱萸湯。三焦痞塞,宜運,丁香五套丸。六氣失調,傷暑霍亂,清不升,濁不降,六和湯。七情氣鬱,喉間如絮,咯不出,咽不下,三因七氣湯。氣痞,半夏瀉心湯。

當歸四逆湯

  • 1.《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言血脫則陽氣竭於上,陰氣厥於下也,即用當歸四逆湯,多不可救。

蘇子降氣湯

  • 1.《雜病源流犀燭》:「氣厥則緣暴怒傷陰,四肢冰冷,卒然而僕,口出冷氣,其脈必浮(宜蘇子降氣湯)。且有暴怒氣逆,昏暈痰塞,牙緊似中風者(宜順氣散)。以上氣厥所統。至如暴厥者,由於傷血,其脈芤,先用藥灌醒(宜薑汁調蘇合丸),然後察脈治之。如冷過臂膝,唇與指甲青黑者,皆不治。
  • 2.《雜病源流犀燭》:「_蘇子降氣湯_,〔氣厥〕蘇子,半夏,前胡,炙草,當歸,陳皮,沉香,虛加黃耆,冷加肉桂。

附子湯

  • 1.《古今醫統大全》:「【溫】陰毒初得,病手足項強,咽喉痛,心腹痛,短氣厥逆吐利,身如被杖,附子湯。陰毒,甘草湯、正陽湯。有誤下太陽結胸項強,理中丸。若損甚者,兼與四逆湯。太陽誤下而厥者,故用此;不厥者,不可輕用。

四磨湯

  • 1.《得心集醫案》:「_四磨湯_,一方人參易枳殼,一方去人參加枳實、木香,白酒磨服,名五磨飲子,治暴怒卒死,名曰氣厥。
  • 2.《祖劑》:「即四磨湯去人參加枳實木香,治氣厥暴死。
  • 3.《醫方集解》:「檳榔,沉香,烏藥,人參。等分,濃磨煎三四沸,溫服。一方人參易枳殼。一方去人參,加枳實、木香,白酒磨服,名五磨飲子:治暴怒卒死,名曰氣厥。
  • 4.《醫方論》:「四磨湯,原為氣逆喘急而設。若用人參,不如勿服之為佳矣。除人參,加木香、枳實者為宜,且於氣厥者尤合。
  • 5.《成方切用》:「檳榔,沉香,烏藥,人參,等分。濃磨煎三四沸,溫服。一方人參易枳殼,一方去參加枳實木香。白酒磨,名五磨飲。治暴怒卒死。(名曰氣厥。)

瓜蒂散

  • 1.《仁術便覽》:「上為末,用香豉一合,水二盞,煮作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和藥末一錢頓服之。不吐少加,得快乃止。吐不止,以麝香少許水調服,解之。氣厥身涼,用蘇合香丸,或八味順氣散。今用紫金丹,薑汁磨服,甚妙。氣虛厥脈細者,用四君子湯。痰厥脈弦,用玉樞丹,或牛黃丸,或白朮、竹瀝。

涼膈散

  • 1.《醫學原理》:「耳屬足少陰,為腎家之寄藪,所主者精,若精元充足,則耳聞而聰,苟精脫腎憊,則耳鳴耳閉之症作矣。多因陰虛火動,用補元虎潛丸,或滋陰大補丸皆好。雖然,又有氣厥而聾者,乃濕熱鬱於耳中,而作腫痛,宜涼膈散加酒炒大黃、黃芩、酒浸防風、荊芥、羌活,若是耳中水流,加枯礬吹之。

四七湯

  • 1.《醫辨》:「厥有涎潮,如拽鋸聲在咽中,為痰厥。先用瓜蒂散,或稀涎散,或人參蘆煎湯探吐,隨用導痰湯,多加竹瀝,少加薑汁。暴怒氣逆而昏運者,為氣厥,宜八味順氣散,或調氣散,或四七湯。手足搐搦為風厥,宜小續命湯。因酒而得為酒厥,宜二陳湯加乾葛、青皮,或葛花解酲湯。
  • 2.《明醫指掌》:「氣厥,四七湯、調氣散,八味順氣散、(方見氣證。)蘇合香丸。(方見類中風。)婦人血厥,倉公散、白薇湯。
  • 3.《古今醫統大全》:「_調氣散_(見上),_導痰湯_,_四七湯_(治氣厥兼痰壅盛。並見氣門。)

地黃飲子

  • 1.《明醫雜著》:「_河間地黃飲子_,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步,屬腎經虛寒,其氣厥不至,宜溫之。
  • 2.《校注醫醇賸義》:「_地黃飲子_,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用,腎虛弱,其氣厥不至舌下。
  • 3.《醫學實在易》:「舌強不能語,雖語而謇澀不清,風痰之塞閉也。不語者,絕無言語,有神昏而致者,有腎虛氣厥不至舌下者,虛熱用接命丹,虛寒用地黃飲子。
  • 4.《醫學實在易》:「_地黃飲子_,治足痱不能行,舌喑不能言,此少陰氣厥不至,名喑痱。
  • 5.《醫學摘粹》:「如陽脫者,以兔髓湯主之。如虛病元陽將脫者,以參附湯主之。如少陰氣厥不至者,以地黃飲子主之。
▼ 展開更多

五磨飲子

  • 1.《成方切用》:「治暴怒暴死,名曰氣厥。(宜扶正坐,使氣順即稍安。再用皂角末吹鼻,令嚏。)
  • 2.《醫方集解》:「檳榔,沉香,烏藥,人參。等分,濃磨煎三四沸,溫服。一方人參易枳殼。一方去人參,加枳實、木香,白酒磨服,名五磨飲子:治暴怒卒死,名曰氣厥。
  • 3.《醫方考》:「暴怒暴死者,名曰氣厥,此方主之。
  • 4.《得心集醫案》:「_四磨湯_,一方人參易枳殼,一方去人參加枳實、木香,白酒磨服,名五磨飲子,治暴怒卒死,名曰氣厥。
  • 5.《不居集》:「—方,去人參,加枳實、木香,名五磨飲子,治氣厥。

六磨湯

  • 1.《一見能醫》:「如有痰聲者,名曰痰厥,此虛陽載痰上升也,四君子加竹瀝、薑汁,切不可用二陳燥痰之劑。如行止之間,暴眩僕絕,喉無痰聲,身無邪熱者,此陰虛而陽暴絕也,獨參湯。如暴怒卒倒,身冷無涎汙者,名曰氣厥,六磨湯。如食後著寒著氣而暴死者,名曰食厥,二陳湯探吐之,小兒多有此症。

蘇合香丸

  • 1.《濟陽綱目》:「_蘇合香丸_,治卒厥不知人,未詳風痰氣厥,不可妄投湯劑,且先以此藥灌下,待醒後察脈,然後隨證用他藥。
  • 2.《濟陽綱目》:「_劉宗厚_,曰:按氣中之說,即七情內火之動氣厥逆,由其本虛故也,用蘇合香丸通行經絡,其決裂之性如摧枯拉朽,恐氣血虛者非所宜也。後云不治自復之意,蓋警用藥之失,實勝誤於庸醫之手也。
  • 3.《校註婦人良方》:「獨參湯之類。內有恙怒傷肝,火動上炎者,用柴胡湯之類。中於氣者,七情過極,氣厥昏冒,或牙關緊急,用蘇合香丸之類,誤作風治者死。食厥者,過於飲食,胃氣自傷,不能運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勞傷者,過於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衰,不任風寒,故昏冒也,用補中益氣湯。
  • 4.《玉機微義》:「蘇合香丸治卒暴厥,不知人未辯風、痰、氣厥,宜與此膏化濃湯灌之,惺後卻議脈證用藥。
  • 5.《萬氏家抄濟世良方》:「氣厥用蘇合香丸,身冷者是。或八味順氣散亦可。(方見中風門)
▼ 展開更多

通關散

  • 1.《時方歌括》:「陳修園曰。頑痰上塞咽喉。危在頃刻當以此攻之然痰為有形也痰厥宜湧吐以出其痰。氣。無形也氣厥。宜取嚏以宣其氣。二者皆所以開其閉也。若脫症昏倒。不省人事。亦用此法以開之。是速其死也。慎之。

三生飲

  • 1.《內科摘要》:「三生飲,治卒中昏憒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
  • 2.《刪補名醫方論》:「_三生飲_,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
  • 3.《醫方選要》:「三生飲,治卒中風,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
  • 4.《古今名醫方論》:「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
  • 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猝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氣厥,及氣虛眩暈,大有神效。

導痰湯

  • 1.《古今醫統大全》:「_調氣散_(見上),_導痰湯_,_四七湯_(治氣厥兼痰壅盛。並見氣門。)

升陷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隔年,一日步行二里許,自校至家,似有氣息迫促之狀,不能言語,倏忽而亡。蓋其身體素胖,艱於行步,胸中大氣,素有欲陷之機,因行動勞苦,而遂下陷,此誠《內經》所謂「大氣入於臟腑,不病而猝死」者也。方書有氣厥,中氣諸名目,大抵皆大氣下陷之證,特未窺《內經》之旨,而妄為議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