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命門火衰」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命門火衰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畏寒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等症狀。

命門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下腹部,與腎臟相連。命門火衰是指命門穴的陽氣不足,導致腎臟功能下降,出現上述症狀。

命門火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先天不足: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有腎虛的病史,則子女在出生時就可能有命門火衰的體質。
  2. 後天失養:如果後天飲食不節,勞逸不當,或經常熬夜、久坐,都會導致命門火衰。
  3. 疾病所致:一些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炎等,都可能導致命門火衰。

命門火衰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中醫中藥治療:中醫中藥可以補益腎氣,溫補命門,從而改善命門火衰的症狀。
  2. 針灸治療:針灸可以刺激穴位,調節經絡氣血,從而改善命門火衰的症狀。
  3. 食療:食療可以補益腎氣,溫補命門,從而改善命門火衰的症狀。

命門火衰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有節,勞逸適度,戒菸戒酒。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4.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命門火衰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但在現代社會仍然有一定的發病率。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八味地黃丸

  • 1.《古今名醫方論》:「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旋溺等症。
  • 2.《証治準繩‧幼科》:「_八味地黃丸_(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治稟賦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虛寒,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證。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蓋謂此也,或乳母命門火衰,兒飲其乳致前證者,子母並宜服之。
  • 3.《瘍醫大全》:「_八味地黃丸_,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臍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陰盛格陽,內真寒而外假熱等證。
  • 4.《癘瘍機要》:「一口舌生瘡,或咽喉作痛,若飲食喜冷,大便秘結者,實熱也,用四順清涼飲。肌熱惡熱,煩渴引飲者,血虛也,用當歸補血湯。飲食惡寒,大便不實者,虛熱也,用十全大補湯。熱從下或從足起者,腎虛熱也,用加減八味丸。若飲食難化,四肢逆冷者,命門火衰也,用八味地黃丸。
  • 5.《臨症驗舌法》:「按:上方主治命門火衰,元陽虛憊,變為泄瀉,腹脹陽痿,精寒不育,兩膝痠疼,腰軟無力,兩目昏花,不能遠視,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煊之。」此方是也。
▼ 展開更多

四逆湯

  • 1.《醫法圓通》:「一治頭腦冷。夫腦為元神之府,清陽聚會之處,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門火衰,真氣不能上充。四逆湯力能扶先天真陽,真陽旺而氣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醫法圓通》:「一治頭腦冷。夫腦為元神之府,清陽聚會之處,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門火衰,真氣不能上充。四逆湯力能扶先天真陽,真陽旺而氣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理中湯

  • 1.《女科經綸》:「趙養葵曰:有胎從心腹湊上者,名曰子懸。此命門火衰,胎在腹中寒冷,不得已,上就心火之溫暖,須理中湯,不應,八味丸作湯。
  • 2.《邯鄲遺稿》:「胎從心腹湊上者,名曰子懸。此命門火衰,胎在腹中寒冷,不得已上就心火之溫暖,須理中湯,不應,八味丸作湯。
  • 3.《絳雪丹書》:「胎氣上攻,心腹脹滿作痛,名曰子懸,宜服順氣安胎飲,一云胎從心腹湊上者,此命門火衰,胎在腹中寒冷,不得已而上就心火之溫暖,須用理中湯,不應,急服八味丸。

十全大補湯

  • 1.《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 2.《濟陰綱目》:「一產婦患前證,或用獨活寄生湯而痊。後復作,服前湯,其汗如水,更加口噤吐痰。余用十全大補湯,倍養血氣漸愈,後飲食日少,肌體日瘦,吐痰如湧,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加味歸脾湯,諸症漸退,肌肉漸生。
  • 3.《外科樞要》:「二年後又患,服前藥不應,診其尺脈,微細如絲,此屬命門火衰,用七味丸為主,佐以十全大補湯稍愈。至乙巳仍患虛寒之症而歿。
  • 4.《續名醫類案》:「二年後又患,服前藥不應。診其尺脈,微細如絲,此屬命門火衰,用八味丸為主,佐以十全大補湯稍愈。至乙巳,仍患虛寒之症而歿。

歸脾湯

  • 1.《續名醫類案》:「一產婦狀如腳氣,發熱瞀悶,搐掣驚悸,或用獨活寄生湯而痊。後復作,服之,其汗如水,更加口噤吐痰。乃用十全大補湯,培養血氣漸愈。後飲食日少,肌體日瘦,吐痰如湧,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加歸脾湯,諸症漸退,肌肉漸生。
  • 2.《馮氏錦囊秘錄》:「倘脾胃不足,濕熱下流者,以前丸為主,煎服補中益氣以升提之,有用心過度,心虛不能主令,而相火奪權太過者,亦以前丸為主,而兼歸脾湯,命門火衰,元精脫陷,玉關不閉者,用八味丸,或金鎖正元丹,以壯真陽,使之涵攝陰精,而不泄,此其治也。

附子理中湯

  • 1.《續名醫類案》:「表弟婦咳嗽發熱,嘔吐痰涎,日夜約五六碗,喘咳不寧,胸痞燥渴,飲食不進,崩血如湧。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湯加減,治之而愈。
  • 2.《內科摘要》:「表弟婦,咳嗽發熱,嘔吐痰涎,日夜約五六碗,喘咳不寧,胸瘞躁渴,飲食不進,崩血如湧,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湯加減治之而愈。詳見婦人血崩。
  • 3.《薛案辨疏》:「表弟婦,咳嗽發熱,嘔吐痰涎,日夜約五六碗,喘嗽不寧,胸滿躁渴,飲食不進,崩血如湧。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湯加減治之而愈。

六味地黃丸

  • 1.《保嬰撮要》:「_八味地黃丸_(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治稟賦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虛寒,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症。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蓋謂此也。或乳母命門火衰,兒飲其乳致前症者,子母並宜服之。(方見驚癇)
  • 2.《馮氏錦囊秘錄》:「或問曰:下消無水,用六味地黃丸,可以滋少陰之腎水矣,又加附子肉桂者何?蓋因命門火衰,不能蒸腐水穀,水穀之氣,不能熏蒸,上潤乎肺,如釜底無薪鍋蓋乾燥,故渴,肺亦無所稟受,不能四布水精,並行五經而為津液矣。
  • 3.《証治準繩‧幼科》:「_八味地黃丸_(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治稟賦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虛寒,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證。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蓋謂此也,或乳母命門火衰,兒飲其乳致前證者,子母並宜服之。

補中益氣湯

  • 1.《古今名醫彙粹》:「一產婦,瀉痢年餘,形體骨立,內熱晡熱,自汗盜汗,口舌糜爛,日吐痰三碗許,脈洪大,重按全無。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而假熱,然痰者乃脾虛不能統攝歸原也,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用補中益氣湯兼補肺金而脾胃健。
  • 2.《婦科百辨》:「婦人室女遺屎者何?曰:命門火衰(蓋腎主二便)兼大腸無火之故,宜用補中益氣湯加官桂、吳萸之類,久則宜用實藏丸。
  • 3.《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 4.《保嬰撮要》:「一小兒停食腹痛,面色白,黑睛少,手足常冷,大便不實,口鼻吸氣,腹中陰冷。此稟命門火衰,不能溫蒸中州之氣,故脾胃虛寒也,用八味丸、補中益氣湯而愈。
  • 5.《古今名醫匯粹》:「一產婦,瀉痢年餘,形體骨立,內熱晡熱,自汗盜汗,口舌糜爛,日吐痰三碗許,脈洪大,重按全無。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而假熱,然痰者乃脾虛不能統攝歸原也,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用補中益氣湯兼補肺金而脾胃健。
▼ 展開更多

加味逍遙散

  • 1.《女科證治準繩》:「_〔薛〕_,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丸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 2.《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 3.《証治準繩‧女科》:「_〔薛〕_,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丸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六君子湯

  • 1.《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四神丸

  • 1.《醫方集解》:「《薛氏醫案》云:脾胃虛寒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蔻、補骨脂;脾氣虛寒不禁者,六君子湯加炮薑、肉桂;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者,宜八味丸;脾腎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送四神丸;大便滑利,小便秘塞,或肢體盡腫,喘嗽吐痰,為脾腎虧損,宜《金匱》加減腎氣丸)。
  • 2.《時方歌括》:「猶未之及也。夫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因陽氣當至而不至。虛邪得以留而不去。故作瀉於黎明。其由有四。一為脾虛不能制水。一為腎虛不能行水。故二神丸。君補骨脂之辛燥者。入腎以制水。佐肉豆蔻之辛溫者。入脾以暖土。丸以棗肉。又辛甘發散為陽也。一為命門火衰不能生土。
  • 3.《外科精要》:「一、瘡瘍大便泄瀉,若因寒涼傷脾,六君加砂仁。脾氣虛弱,六君煎送二神丸。脾虛下陷,補中益氣送二神丸。命門火衰,用八味丸料煎送四神丸。腎虛不固,姜附湯加吳茱、五味。脾腎虛寒,參附湯送四神丸。脈沉而細,飲食不下,用姜附湯,多有復生者。
  • 4.《醫學入門》:「泄瀉因寒涼傷脾者,六君子湯加砂仁,或托裡建中湯、托裡溫中湯;脾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吞二神丸;命門火衰者,八味丸料煎吞四神丸;腎虛不固者,古姜附湯加吳萸、五味子;大孔痛者,附子理中湯、四逆湯。凡癰疽嘔瀉,腎脈虛者,死。便秘因熱毒入臟,嘔啘心逆,發熱腫硬秘結,固宜通之。
  • 5.《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蓋人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脾壯腎強,焉有泄瀉之症哉?嗜欲過度,腎氣虛傷,或思慮日久,脾土過損,致成五更溏瀉,腹竄腹鳴,面黃體瘦,食少懶倦,腰疼腿軟,一切命門火衰,脾腎泄瀉等症,服之神效。
▼ 展開更多

右歸丸

  • 1.《成方切用》:「(景岳),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反胃噎膈,或欲寒畏冷,或臍腹疼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痛痹。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
  • 2.《醫方簡義》:「治命門火衰者。
  • 3.《景岳全書》:「一、不能食而瘦者,必其脾胃虛弱,不能健運而然,故或為噯氣、吞酸、痞滿,不飢等證,宜四君子湯、歸脾湯。若兼寒者,宜五君子煎、養中煎、理中湯。其命門火衰者,宜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 4.《景岳全書》:「一、命門火衰,精氣虛寒而陽痿者,宜右歸丸、贊育丹、石刻安腎丸之類主之。若火不甚衰,而止因血氣薄弱者,宜左歸丸、斑龍丸、全鹿丸之類主之。
  • 5.《類經圖翼》:「右歸丸,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反胃隔塞,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利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以寒侵溪谷,而為肢節痹痛,或以寒在下焦,而為水邪浮腫。

六味回陽飲

  • 1.《成方切用》:「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陰陽將脫等證。
  • 2.《胎產心法》:「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治雜證,此方內或加肉桂一二錢。加製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
  • 3.《婦人規》:「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若風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見發熱身痛,脈數不洪,凡內無火證,素稟不足者,但用此湯加柴胡一錢半或二錢,連進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陰盛,而邪有難解者,必加麻黃一、二錢,放心用之。

八珍湯

  • 1.《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右歸飲

  • 1.《羅氏會約醫鏡》:「煎出,加竹瀝一杯,和勻服。如陰虛火旺者,間服左歸飲;如命門火衰,不歸原者,服右歸飲(二方見咳嗽條內)或六味丸、八味丸亦妙,不得徒治其末也。
  • 2.《醫學答問》:「里有腎寒,腎虛故也,舌根色白,左右尺脈遲沉。其症為命門火衰者,虛象百出,宜左歸飲、右歸飲;雞鳴泄瀉者,腎虛也,宜加味七神丸;蜷臥厥冷者,火衰也,宜右歸飲、理中湯。
  • 3.《景岳全書》:「一、不能食而瘦者,必其脾胃虛弱,不能健運而然,故或為噯氣、吞酸、痞滿,不飢等證,宜四君子湯、歸脾湯。若兼寒者,宜五君子煎、養中煎、理中湯。其命門火衰者,宜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贊育丹

  • 1.《景岳全書》:「一、命門火衰,精氣虛寒而陽痿者,宜右歸丸、贊育丹、石刻安腎丸之類主之。若火不甚衰,而止因血氣薄弱者,宜左歸丸、斑龍丸、全鹿丸之類主之。

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患之目睛白多,飲食難化,手足並冷,此稟命門火衰而脾胃虛寒也,先用八味丸、異功散、如聖餅出碎骨,乃用六味丸、大補湯而愈。若攻瘡邪不固元氣,必不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