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流涎」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流涎,又稱為流口水,是指口中不自主地分泌唾液,是一種常見的症狀。中醫認為,流涎是由於脾胃虛弱、肝膽火旺、痰濕內阻等原因所致。

脾胃虛弱

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導致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就會產生過多的唾液。

肝膽火旺

肝膽主疏泄,如果肝膽火旺,就會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脾胃的運化,從而導致流涎。

痰濕內阻

痰濕是人體內的一種病理產物,如果痰濕內阻,就會阻礙脾胃的運化,從而導致流涎。

流涎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病因,可以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是脾胃虛弱引起的流涎,可以使用健脾益胃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肝膽火旺引起的流涎,可以使用清肝瀉火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痰濕內阻引起的流涎,可以使用化痰祛濕的藥物進行治療。

流涎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症狀,但如果長期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肝膽火旺、痰濕內阻等疾病,因此,如果出現流涎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清胃散

  • 1.《兒科要略》:「(五)清胃散,治脾胃濕熱,中脘作痛,唇口腫痛,齒齦潰爛,痛引頭腦,或惡寒發熱,飲冷作渴,口舌生瘡,或滿面發熱大痛,喜寒惡熱,小兒重舌馬牙,吐舌流涎。
  • 2.《証治準繩‧幼科》:「〔東垣〕,清胃散,治胃經有熱,齒牙作痛,或飲冷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焮連頭面,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若因服克伐之劑,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者,用五味異功散。
  • 3.《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此散專治胃火上升,牙齒疼痛,口舌生瘡,牙縫出血。每用少許擦牙上,待流涎水吐出自愈。
  • 4.《醫碥》:「口常流涎,脾胃熱,津溢也,清胃散。(見齒。)亦有脾虛不攝者,六君子(見氣)加益智妙。亦有腎熱者,六味丸(見虛損)加知、柏。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患此,服敗毒之藥,腹痛泄瀉,余意脾氣復傷,宜用五味異功散。不信,仍服敗毒之藥,後果不食,作嘔流涎,泄瀉後重,余先用補中益氣湯,次用五味異功散而愈。

六君子湯

  • 1.《錢氏小兒直訣》:「薛按:前症若煩熱作渴,飲冷便結者,宜用瀉青丸。若發熱飲溫,大便不結者,宜用柴芍參苓散。若自汗盜汗,腎虛液不歸源也,用地黃丸。若服峻劑,或久病流涎,脾虛涎不歸源也,用六君子湯。所云肝旺者,乃肝虛而邪氣旺也,故先補其母,後瀉其子。一小兒寅卯時發熱,或兼搐有痰,服抱龍、瀉青二丸而愈。
  • 2.《幼科證治大全》:「【薛己】六君子湯,小兒口角流涎。或痰氣壅盛。脾不能攝也。

六味地黃丸

  • 1.《保嬰撮要》:「貫膿而搐搦,血氣虛也,參耆四聖散加鉤藤鉤。若靨後而搐搦,血氣尤虛也,八珍湯加鉤藤鉤。或目瞷,或直視者,風火相搏也,柴胡梔子散,或六味地黃丸加柴胡、山梔或口角流涎者,木乘土也,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鉤藤鉤。或目赤眵淚者,肝血虛而生風也,四物湯加柴胡、鉤藤鉤。

消風散

  • 1.《保嬰撮要》:「一婦人痘方愈,因勞發癢,服消風散,口噤流涎,余謂此日元氣復傷,不信,乃服前藥,更四肢發搐,余用十全大補、加味逍遙而愈。

白朮散

  • 1.《保嬰撮要》:「口角流涎,或腮頰患腫,胃虛風熱也,先用人參安胃散,次用七味白朮散。若午後甚者,脾血虛也,四物多加參、朮、茯苓。未應,用補中益氣湯,及審五臟相勝。若因疳瘦所致,當參諸疳門。

瀉黃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發熱作渴,用瀉黃散,大便重墜,口角流涎,仍欲瀉火。余曰:鼻準青白多而黃色少,屬脾胃虛寒,肝木所侮。蓋口角流涎,胃氣不能統攝也;大便重墜,脾氣不能升上也。不信,另用涼劑,果眉唇微動,四肢微搐。余曰:此虛極而變慢驚風矣。用六君、當歸、木香、炮薑、鉤藤鉤二劑益甚,意欲更劑。
  • 2.《保嬰金鏡錄》:「一小兒,發熱作渴,用瀉黃散,大便重墜,口角流涎,仍欲瀉火。余曰:鼻準青白多而黃色少,屬脾胃虛寒,肝木所侮。蓋口角流涎,胃氣不能統攝也;大便重墜,脾氣不能上升也。不信,另用涼劑,果眉唇微動,四肢微搐。余曰:此虛極而變慢脾風也。用六君子加當歸、木香、炮薑、釣藤鉤,二劑益甚。
  • 3.《錢氏小兒直訣》:「一小兒發熱作渴,用瀉黃散,大便重墜,口角流涎,仍欲瀉火。余曰:鼻準青白,脾虛肝木所侮也。口角流涎,胃氣不能攝涎也。大便重墜,脾氣不能升也。不信,另服涼藥,果眉唇微動,四肢微抽。余曰,此元氣虛極而變慢脾風也。用六君加炮薑、當歸、木香、釣藤鉤,二劑益甚。

五味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患此,服敗毒之藥,腹痛泄瀉,余意脾氣復傷,宜用五味異功散。不信,仍服敗毒之藥,後果不食,作嘔流涎,泄瀉後重,余先用補中益氣湯,次用五味異功散而愈。
  • 2.《保嬰撮要》:「一小兒痘出,自汗發搐流涎,此木火侮土,先用五味異功散加鉤藤鉤,諸症頓減;次以五味異功散加柴胡而安。
  • 3.《保嬰撮要》:「貫膿而搐搦,血氣虛也,參耆四聖散加鉤藤鉤。若靨後而搐搦,血氣尤虛也,八珍湯加鉤藤鉤。或目瞷,或直視者,風火相搏也,柴胡梔子散,或六味地黃丸加柴胡、山梔或口角流涎者,木乘土也,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鉤藤鉤。或目赤眵淚者,肝血虛而生風也,四物湯加柴胡、鉤藤鉤。
  • 4.《保嬰撮要》:「一小兒臀癰,久不收斂,因驚發搐口噤,用托裡散內參、術各用三錢、柴胡五分、鉤藤鉤一錢五分,四劑而安。後停食驚駭,目直髮搐,口噤流涎,手指逆冷,用五味異功散,此肝木旺脾土受侮,飲食內作而然,用五味異功散加鉤藤鉤、木香、乾薑而蘇。
  • 5.《証治準繩‧幼科》:「愚按:前方治脾胃實火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齒齦潰爛,焮連頭面,或惡寒發熱,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等證,子母並宜服之。若因脾胃氣虛,寒涼克伐,或虛熱上行,口舌生瘡,弄舌發熱,飲食少思,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流涎齦爛者,用五味異功散。
▼ 展開更多

清涼飲

  • 1.《保嬰撮要》:「一小兒腹痛吐舌,流涎作渴,飲冷便秘,用清涼飲下之,頓安。余謂:小兒元氣,易虛易實,病勢稍安,不必再藥。不信,自用三黃丸一服,果吐瀉發搐。余用白朮散加鉤藤鉤,補脾平肝而愈。

小續命湯

  • 1.《成方切用》:「故中臟者,舌縱難言,廉泉開而流涎沫也。廉泉穴在舌下,竅通於腎,津液之所出也。)

異功散

  • 1.《兒科要略》:「(八)異功散,治小兒氣虛氣滯,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驚搐痰嗽,睡時露睛,手足並冷,飲食少思,吐瀉不止。
  • 2.《保嬰撮要》:「一小兒患此,砭之而愈,但作嘔不食,流涎面黃,余謂此脾氣虛弱,用異功散加升麻治之,吐止食進;又用補中益氣湯,涎收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