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暑瘧」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暑瘧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夏季高溫潮濕天氣下,人體感受暑熱之邪,加上體內濕熱蘊蒸,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發熱、頭痛、身重、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暑瘧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暑熱之邪:夏季高溫潮濕天氣,人體感受暑熱之邪,會導致體內陽氣過盛,陰液不足,出現發熱、頭痛、身重、四肢酸痛等症狀。
  • 體內濕熱蘊蒸:暑熱之邪加上體內濕熱蘊蒸,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 脾胃功能失調:暑瘧患者常常伴有脾胃功能失調,表現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暑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發熱:暑瘧患者常常出現高熱,體溫可高達40℃以上,發熱時間不規則,可持續數天或數周。
  • 頭痛:暑瘧患者常常出現頭痛,頭痛部位多位於前額或頭頂,疼痛性質多為脹痛或搏動性疼痛。
  • 身重:暑瘧患者常常感到身體沉重,四肢酸痛,活動不便。
  • 食欲不振:暑瘧患者常常出現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暑瘧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清暑解熱:暑瘧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清暑解熱的中藥,如石膏、知母、黃連等。
  • 祛濕利水:暑瘧患者常常需要使用祛濕利水的中藥,如藿香、佩蘭、白扁豆等。
  • 健脾益胃:暑瘧患者常常需要使用健脾益胃的中藥,如白朮、茯苓、山藥等。

暑瘧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避免在高溫潮濕天氣下長時間暴露。
  • 注意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室內通風,勤換洗衣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暑瘧是一種常見的夏季疾病,如果出現發熱、頭痛、身重、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虎湯

  • 1.《類證治裁》:「〔暑瘧〕,白虎湯,見一卷中風。
  • 2.《重慶堂隨筆》:「適同徵友南豐趙藜村來訪,診脈看方,曰:誤矣!此陽明暑瘧也,誤以升麻、羌活提之,將血逆流而上,惟白虎湯可治。命速買石膏,加他藥投之。甫飲一勺,如以鈞之石將腸胃壓下,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額上微汗。朦朧中聞家慈唶曰:豈非仙丹乎!迨醒,趙問思西瓜否,曰想甚。
  • 3.《保命歌括》:「暑瘧加白虎湯,二方相合,不用棗。
  • 4.《王孟英醫案》:「或謂其體質素虛,慮有脫變,勸服獨參湯。幸表弟壽者不敢遽進,乃邀孟英商焉。切其脈洪大滑數,曰:陽明暑瘧也,與傷寒三陽合病同符。處竹葉石膏湯兩劑而瘳。(清熱兼益氣。)庚子夏,滇人黃肖農自福清赴都,道出武林,患暑瘧,孟英投白虎湯,加西洋參,數帖始愈。(清熱益氣與前方意同。
  • 5.《育嬰家秘》:「瘧疾發搐者,其病在肝脾。此有三證,或並病者。瘧至發熱則搐,瘧止搐止,日日如之,病如是者,不必治搐,但治其瘧,瘧退搐亦退也。初起宜用劫藥,風瘧小柴胡湯,暑瘧用白虎湯,食瘧用平胃散,痰瘧用檳榔吐出其痰即愈,久瘧補脾平肝,宜加減平瘧養脾丸主之。
▼ 展開更多

小柴胡湯

  • 1.《仁齋直指方論》:「小柴胡湯,治暑瘧純熱。(方見血類。)或寒熱等,則加桂。
  • 2.《保嬰撮要》:「_小柴胡湯_,治傷寒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方見天釣)
  • 3.《丹溪治法心要》:「寒多、脈弱、體倦、食少,局方人參養胃湯。瘧因勞役,或憂思而作,汗多食少,倦甚懶言語補中益氣湯。痰滯胸滿,熱多寒少,大便燥實大柴胡湯。瘧病能食而痰伏者,小胃丹。瘧大渴大熱之甚,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知母、麥門冬、黃連。大率暑瘧,多用小柴胡湯、人參白虎湯之類。
  • 4.《明醫指掌》:「)在陰分,勿行截藥。(老瘧者,多發於下午陰分,臟病也,不可截之,宜用血藥,引入陽分,方可截之,斯無害於元氣也。)人參養胃治寒多熱少而虛;柴胡清脾理熱多寒少而渴。(邪盛氣虛,故寒多熱少,名曰寒瘧,人參養胃湯。熱多寒少而渴者,暑瘧也,大、小柴胡湯及清脾飲。
  • 5.《古今醫統大全》:「暑瘧為暑勝熱多得之,一名癉瘧,陰氣獨微,陽氣獨發,但熱不寒,裡實不泄,煩渴且嘔,肌肉消爍,合用小柴胡湯、香薷飲。嘔者,縮脾飲(方見暑門。)加生薑溫服下消暑丸。熱多燥甚者,少與竹葉湯,常山、柴胡於暑證最便。當暑盛時作者,人參白虎湯之類。
▼ 展開更多

桂枝湯

  • 1.《秋瘧指南》:「問曰暑瘧之寒熱往來,有服桂枝湯而即愈者,有服羌防辛散而即愈者,有服參林溫補而即愈者,何也?

平胃散

  • 1.《育嬰家秘》:「瘧疾發搐者,其病在肝脾。此有三證,或並病者。瘧至發熱則搐,瘧止搐止,日日如之,病如是者,不必治搐,但治其瘧,瘧退搐亦退也。初起宜用劫藥,風瘧小柴胡湯,暑瘧用白虎湯,食瘧用平胃散,痰瘧用檳榔吐出其痰即愈,久瘧補脾平肝,宜加減平瘧養脾丸主之。

竹葉石膏湯

  • 1.《中西溫熱串解》:「暑瘧但熱無寒,口渴汗多者,竹葉石膏湯或銀翹加梨蔗二漿沃之。竹葉石膏湯見《傷寒》。
  • 2.《回春錄》:「己亥夏,予舅母患瘧,服小柴胡藥(湯)二三帖後,汗出昏厥,妄語遺溺。或謂其體質素虛,慮有脫變,勸服獨參湯,幸表弟壽者,不敢遽進,乃邀孟英商焉。切其脈,洪大滑數。曰:陽明暑瘧也,與傷寒三陽合病同符,處竹葉石膏湯,二劑而瘳。

人參白虎湯

  • 1.《醫學原理》:「如暑瘧,宜用人參白虎湯之類。
  • 2.《萬氏家抄濟世良方》:「_人參白虎湯_,治暑瘧、溫瘧。(方見傷寒門)
  • 3.《丹溪治法心要》:「寒多、脈弱、體倦、食少,局方人參養胃湯。瘧因勞役,或憂思而作,汗多食少,倦甚懶言語補中益氣湯。痰滯胸滿,熱多寒少,大便燥實大柴胡湯。瘧病能食而痰伏者,小胃丹。瘧大渴大熱之甚,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知母、麥門冬、黃連。大率暑瘧,多用小柴胡湯、人參白虎湯之類。

白虎加桂枝湯

  • 1.《保命歌括》:「_白虎加桂枝湯_,治暑瘧。白虎湯加桂枝是也。未發前二時服。

六一散

  • 1.《時病論》:「_六一散_,: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熱口渴,小便不通,瀉痢暑瘧,霍亂吐瀉。

香薷散

  • 1.《仁齋直指方論》:「凡瘧,皆因腹中停蓄黃水,惟水不行,所以寒熱不歇,此瘧家受病之處也。治法,暑瘧純熱,以香薷散加青皮、北大黃、二個烏梅同煎,侵晨溫服。寒瘧多寒,以二陳湯加青皮、良薑,多用姜同煎,侵晨吞神保丸五粒。並欲取下毒水,則去其病根,寒熱自解。

養胃湯

  • 1.《雜病廣要》:「_暑瘧_,暑瘧,其人面垢口渴,雖熱已退後,無事之時,亦常有汗,宜養胃湯一帖,香薷飲一帖,和勻作二服。渴甚汗出多者,加味香薷飲,間進辰砂五苓散。不問已發未發,其人嘔吐,痰食俱出,宜多進二陳湯,每服加草果半錢。又恐伏暑蘊結為痰,宜消暑丸。(《要訣》)

香薷飲

  • 1.《類證治裁》:「〔暑瘧〕,香薷飲,見一卷中風。
  • 2.《古今醫統大全》:「暑瘧為暑勝熱多得之,一名癉瘧,陰氣獨微,陽氣獨發,但熱不寒,裡實不泄,煩渴且嘔,肌肉消爍,合用小柴胡湯、香薷飲。嘔者,縮脾飲(方見暑門。)加生薑溫服下消暑丸。熱多燥甚者,少與竹葉湯,常山、柴胡於暑證最便。當暑盛時作者,人參白虎湯之類。
  • 3.《古今醫統大全》:「_五物香薷飲、香薷縮脾飲_,並治暑瘧。(方見暑門。)

清脾飲

  • 1.《明醫指掌》:「)在陰分,勿行截藥。(老瘧者,多發於下午陰分,臟病也,不可截之,宜用血藥,引入陽分,方可截之,斯無害於元氣也。)人參養胃治寒多熱少而虛;柴胡清脾理熱多寒少而渴。(邪盛氣虛,故寒多熱少,名曰寒瘧,人參養胃湯。熱多寒少而渴者,暑瘧也,大、小柴胡湯及清脾飲。
  • 2.《一見能醫》:「先熱後寒,邪氣與汗皆出者,名曰濕瘧,白虎湯加桂枝。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者,名曰濕瘧,柴平散。口苦咽乾,大小便赤澀,熱多寒少,脈數者,名曰暑瘧,清脾飲。因飲食飢飽,傷胃而成者,名曰胃瘧,人參養胃湯。因山嵐海瘴,乍寒乍熱者,名曰瘴瘧,平胃散加藿香、石菖蒲、生薑。
  • 3.《醫學研悅》:「熱多寒少,暑瘧也,大小柴胡清脾飲之後,方可截藥。然發於下午陰分者,屬臟病,截之不應,必須血藥,引入陽分,方可截之,庶無害於元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