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調經」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月經不調是中醫婦科常見的病症,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經量、經色、經質等方面的異常。中醫認為,月經不調多由氣血、肝腎等因素引起。

氣血虛弱:氣血虛弱是月經不調最常見的原因。氣血虛弱者,常表現為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經期延長,甚至閉經;伴有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氣短等症狀。

肝鬱:肝鬱氣滯是月經不調的另一常見原因。肝鬱氣滯者,常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或多或少,經色紫黯,經前乳房脹痛,情緒不穩定,易怒易哭等症狀。

腎虛:腎虛是月經不調的另一重要原因。腎虛者,常表現為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經期延長,甚至閉經;伴有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健忘失眠等症狀。

其他原因:此外,月經不調還可以由其他因素引起,如內分泌失調、子宮疾病、精神因素等。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以調理氣血、疏肝理氣、補腎填精為主。常用方藥有:

  • 調經湯:主要由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白朮、茯苓、甘草等組成,具有補血調經、活血化瘀的功效。
  • 逍遙散:主要由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朮、甘草等組成,具有疏肝理氣、養血調經的功效。
  • 六味地黃丸:主要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等組成,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講究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合適的方藥。在治療期間,患者應注意調節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注意事項

  • 月經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 月經期間,不宜洗冷水澡,不宜游泳。
  • 月經期間,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 月經期間,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本經逢原》:「苦辛溫,無毒。入肝經藥,醋炒。入心脾藥,麵裹煨熟。入四物湯調經,羊血或雞血拌炒。
  • 2.《皇漢醫學》:「《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止血之主藥,故不僅用於漏下、胞阻也。《千金》、《外臺》用於妊娠跌仆傷產,及打撲傷損,及諸失血。又《千金》之芎歸湯、《局方》之四物湯,雖皆祖於此方,然其妙效,在於阿膠之滋血,艾葉之調經,加以甘草之和中也。是以先輩之四物湯,可謂板滯不靈矣。」
  • 3.《仁齋直指方論》:「四物湯(《和劑方》)補血,和血,調經。
  • 4.《仁齋直指方論》:「四物湯(方見調經類。)
  • 5.《醫方集宜》:「一、調經養血宜用 四物湯為主治
▼ 展開更多

小柴胡湯

  • 1.《湯液本草》:「證前行則惡熱,卻退則惡寒,雖氣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若佐以三稜、廣朮、巴豆之類,故能消堅積,是主血也。婦人經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湯主之,加以四物之類,並秦艽、牡丹皮輩,同為調經之劑。
  • 2.《醫方集解》:「本方合平胃散,名柴平湯:治濕瘧身痛身重。本方加青黛,薑汁糊丸,名清鎮丸(潔古):治嘔吐脈弦頭痛及熱嗽。本方一分,加四物二分,名柴胡四物湯:治婦人日久虛勞,微有寒熱。本方與四物各半,名調經湯。
  • 3.《成方切用》:「(喻嘉言曰:於和法中,略施攻補,深中肯綮。)加桔梗名柴胡桔梗湯,治春嗽。合平胃散,名柴平湯,治濕瘧,身痛,身重。加青黛,薑汁和丸,名清鎮丸。(潔古)治嘔吐脈弦,頭痛及熱嗽。本方一分,加四物二分,名柴胡四物湯。治婦人日久虛勞,微有寒熱。本方與四物各半,名調經湯。
  • 4.《醫學綱目》:「〔海〕小柴胡加減法:如寒熱往來,經水不調,去半夏,加秦艽、芍藥、當歸、知母、地骨皮、牡丹皮、川芎、白朮、茯苓。如小柴胡湯與四物湯各半,名調經湯。無孕嘔者,加半夏。無汗者,加柴胡。惡寒者,加桂。有汗者。加地骨皮。嗽者,加紫菀。通經者,加京三稜、廣朮。勞者,加鱉甲。
  • 5.《濟世全書》:「_八珍湯_,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俱見補益)加味逍遙散見調經)小柴胡湯見調經),五積散,理中湯,俱見中寒
▼ 展開更多

當歸散

  • 1.《類證治裁》:「〔血瘀〕,當歸散,見本卷調經。

芎歸膠艾湯

  • 1.《皇漢醫學》:「《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止血之主藥,故不僅用於漏下、胞阻也。《千金》、《外臺》用於妊娠跌仆傷產,及打撲傷損,及諸失血。又《千金》之芎歸湯、《局方》之四物湯,雖皆祖於此方,然其妙效,在於阿膠之滋血,艾葉之調經,加以甘草之和中也。是以先輩之四物湯,可謂板滯不靈矣。」

逍遙散

  • 1.《醫方集解》:「本方加丹皮、梔子,名八味逍遙散(薛氏):治怒氣傷肝,血少目暗(目為肝竅。經曰:目得血而能視。肝傷血少則目昏。丹皮能瀉血中伏火,梔子能瀉三焦鬱火,故薛氏加之以抑肝氣,兼以調經。《醫貫》曰:古方逍遙散:柴胡、薄荷、當歸、芍藥、陳皮、甘草、白朮、茯神。
  • 2.《湯頭歌訣》:「木鬱則火鬱,火鬱則土鬱,土鬱則金鬱,金鬱則水鬱。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余以一方治木鬱,而諸郁皆解,逍遙散是也。)調經八味丹梔著。(加丹皮、梔子各八味逍遙散,治肝傷血少。)
  • 3.《成方切用》:「加丹皮山梔,名八味逍遙散。(薛已)治怒氣傷肝,血少目暗。(目為肝竅,經曰:目得血而能視,肝傷血少則目昏。丹皮能瀉血中伏火,梔子能瀉三焦鬱火。故薛氏加之,以抑肝氣,兼以調經也。醫貫曰:古方逍遙散,柴胡薄荷當歸芍藥陳皮甘草白朮茯神,其加味者,則丹皮梔子。
  • 4.《醫方簡義》:「調經之要方也。
  • 5.《醫方簡義》:「(方見調經),
▼ 展開更多

十全大補湯

  • 1.《驗方新編》:「產後衝任損傷,氣血虛憊,舊血未盡,新血不斂,相併而下,日久不止,漸成虛勞者,大補氣血,使舊血得行,新血得生。不可輕用固澀之劑,使敗血凝聚變為癥瘕,及為終身之害,用十全大補湯(見前調經門)。如小腹刺痛者,四物湯加元胡索、蒲黃(炒)、乾薑(炒)各等分煎服。
  • 2.《婦人規》:「_十全大補湯_(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 3.《婦人規》:「_十全大補湯_(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 4.《婦人規》:「_十全大補湯_(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 5.《婦人規》:「_十全大補湯_(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 展開更多

小建中湯

  • 1.《三家醫案合刻》:「產後厥冒,厥而下利,恐其陰涸難愈。今神氣欲昏,正是衝陽上犯,治以鎮逆,佐以酸苦,泄熱調經。

吳茱萸湯

  • 1.《婦人大全良方》:「評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作,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宜得其情。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經云:產後肌浮,柑皮酒服。
  •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評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作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宜得其情。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歸脾湯

  • 1.《竹泉生女科集要》:「故治之但以歸脾湯,如鹿茸、阿膠、麥冬,如「調經門」,中經水兩月一至第六條法。倘肝鬱而逆者,參服逍遙散,去白朮、柴胡,加貝母、竹茹、石決明之屬。
  • 2.《醫學三字經》:「_種子者,即此詳_,種子必調經,以歸脾湯治其源,以逍遙散治其流,並以上諸法皆妙,不必他求。唯婦人體肥厚者,恐子宮脂滿,另用二陳湯,加川芎、香附為丸。
  • 3.《醫粹精言》:「按補脾有二法,一補心以生脾血,一補腎以壯脾氣,此方乃心脾同治之法,補後天以生血,即所以調經。
  • 4.《孕育玄機》:「四物湯(見錯妄),補中益氣湯,加味四物湯,歸脾湯,逍遙散(四方見調經)
  • 5.《孕育玄機》:「歸脾湯(見調經),加柴胡、梔子。
▼ 展開更多

八味地黃丸

  • 1.《絳雪丹書》:「殊不知兩腎之中,具水火之體,衝任之根蒂,胎元之所繫,若非白朮黃耆之可安也。腎中無水致胎不安,用六味地黃丸壯水;腎中無火,胎亦不安,用八味地黃丸益火,故調經當以杜仲、續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子等藥出入於六味八味丸中為捷徑,此一以貫之諸書所不及者,余特表而出之也。

理中湯

  • 1.《濟世全書》:「_八珍湯_,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俱見補益)加味逍遙散見調經)小柴胡湯見調經),五積散,理中湯,俱見中寒

黃芩湯

  • 1.《竹林女科證治》:「經來如豬肝水,五心煩熱,腰腹疼痛,面黃肌瘦,不思飲食,此氣血皆虛也。先用黃芩湯退其煩熱,後用調經丸調其氣血。

胃苓湯


桂枝茯苓丸

  • 1.《經方例釋》:「〔案〕此麥門冬湯去米、棗,合吳茱萸湯去棗,又合膠艾湯去地、艾,加桂、丹二味也。而桂、丹並用,又為桂枝茯苓丸下癥之法,殆婦人方中之大劑歟,故為調經,崩中漏下,帶下之總方。《本經》麥冬,主心腹結氣。近徐大椿說:此結氣為燥結之氣。泉謂:唇口者,胃之部,唇口乾燥,則燥結之氣在胃。

越鞠丸

  • 1.《考證病源》:「寡婦獨陰無陽,多有抑鬱之症,乍寒乍熱,食減形瘦。宜用越鞠丸以開其鬱,逍遙散以調經,經未絕者以厥陰之治,經已絕者以太陰治之。

獨參湯

  • 1.《外科備要》:「凡皮肉損破微出血者,初服八味逍遙散麗,氣滯脹痛,服調經散致,若出血過多,面黃眼黑,不要專攻瘀血,當服八珍湯水加紅花、續斷,甚者獨參湯以固根本,一法加蘇木與紅花,兼調瘀血。

加味逍遙散

  • 1.《女科證治準繩》:「余曰:此肝火血虛也,當清肝火,生肝血,養脾土,生肺金。以余言為迂,別服利氣化痰等劑,前證益劇,虛證蜂起,余用加味逍遙散,(調經。)加味歸脾湯兼服,尋愈。一婦人患吐痰甚多,手足常冷,飲食少思。余曰:此肝脾鬱怒,兼命門火衰。不信,另服化痰利氣之劑,胸腹愈脹,又服峻利疏道之劑。
  • 2.《孕育玄機》:「加味逍遙散,補中益氣湯(二方見調經)
  • 3.《秘珍濟陰》:「婦人陰門腫即陰挺之類,但挺者虛,腫者多熱,宜服加味逍遙散(見上卷調經類)。
  • 4.《秘珍濟陰》:「婦人交接出血,此肝傷不能藏血,脾傷不能攝血也,宜服加味逍遙散(見首卷調經類)添肉桂或歸脾湯(見首卷調經類)、八味丸(見匯方)。
  • 5.《秘珍濟陰》:「凡因暴怒漏胎下血,宜用加味逍遙散(方見調經門)加阿膠。因脾虛飲食少,思漏胎點滴,宜用歸脾湯(方見調經門)加阿膠、續斷。因氣虛下陷,足腫漏胎下血,宜用補中益氣湯(方見調經門)倍升麻。
▼ 展開更多

藿香正氣散

  • 1.《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婦人月水淋漓不斷,皆因氣多所致。肚腹疼痛,胸膈飽滿,宜服藿香正氣散,或云即大個散,又名調經和氣飲,實乃發散時行之劑,以之和暢滯經,則不效也。只以四物湯起劑,加香附、紅花、木香、陳皮、甘草,並官桂少許引經尤妙。若腹不痛,淋漓日久,須服補宮湯。

二陳湯


補中益氣湯

  • 1.《秘珍濟陰》:「_補中益氣湯_,方歌見前調經門。
  • 2.《秘珍濟陰》:「凡因暴怒漏胎下血,宜用加味逍遙散(方見調經門)加阿膠。因脾虛飲食少,思漏胎點滴,宜用歸脾湯(方見調經門)加阿膠、續斷。因氣虛下陷,足腫漏胎下血,宜用補中益氣湯(方見調經門)倍升麻。
  • 3.《秘珍濟陰》:「_補中益氣湯_,歌見前調經門。
  • 4.《秘珍濟陰》:「凡半身以下腫者,小便不利,宜五皮飲(方見彙輯)加木通、車前。小便長清者,此脾虛下陷,宜補中益氣湯(方見調經)。
  • 5.《孕育玄機》:「四物湯(見錯妄),補中益氣湯,加味四物湯,歸脾湯,逍遙散(四方見調經)
▼ 展開更多

旋覆花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_大調經散_,方見第七論
  • 2.《女科折衷纂要》:「陳無擇曰:前症若敗血上熏於肺,宜奪命丹。若榮血暴絕,宜大料煎劑,芎藭湯亦可。救傷風寒,宜旋覆花湯,性理郁發,宜小調經散,用桑皮、杏仁煎湯調下。傷食宜見睨丸或五積散。
  • 3.《婦人大全良方》:「小調經散、(方見本卷第十論)五積散、(方見《和劑》)見現丸。(方見二十一卷第一論)

導赤散

  • 1.《銀海精微》:「答曰:此乃室女或肥壯婦女血熱經閉,過期不行,則血逆行於上,注於目,灌於睛外,皆紅色,或烏睛上起如胬肉。治之切不可鉤割,只用下氣破血通經之藥,其血翳自退。宜服調經散、破血紅花散、順經湯、導赤散。

柏子仁丸

  • 1.《絳雪丹書》:「婦人經水不調,多有患瘰癧者,以調經地黃湯加柴胡、芍藥、貝母、桔梗,無不愈者。

桔梗湯

  • 1.《長沙方歌括》:「述,少陰之脈。從心系上挾咽。二三日乃三陽主氣之期。少陰君火。外合三陽。上循經脈。故咽痛。甘草生用。能清上焦之火而調經脈。若不瘥。與桔梗湯以開提肺氣。不使火氣壅遏於會厭狹隘之地也。

六君子湯

  • 1.《濟世全書》:「_八珍湯_,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俱見補益)加味逍遙散見調經)小柴胡湯見調經),五積散,理中湯,俱見中寒

養心湯


抵當湯

  • 1.《皇漢醫學》:「成無己曰:「《內經》(《素問.調經論》)曰:『血并於下,則亂而喜忘。』此本下有久瘀血,所以喜忘也。」

五積散

  • 1.《仁術便覽》:「蒼朮(二錢四分),桔梗(六分),陳皮(六分),麻黃(六分),枳殼(六分),厚朴(四分),乾薑(四分),白芷(五分),半夏(五分),川芎(五分),甘草(三分),茯苓(五分),肉桂(五分),芍藥(五分),當歸(五分),冒寒用火煨生薑,挾氣加吳茱萸,婦人調經入艾葉。
  • 2.《成方切用》:「腹痛挾氣加吳茱萸,胃寒加煨姜。陰證傷寒,肢冷虛汗,加附子。婦人調經,加醋艾。
  • 3.《婦人大全良方》:「評曰:乍寒乍熱,榮衛不和,難以輕議。若其敗血不散,豈止入脾、肺二臟耶?大抵一陰閉一陽,即作寒熱。陰勝故寒,陽勝故熱。只可云敗血循經流入,閉諸陰則寒,閉諸陽則熱。血氣與衛氣解則休,遇再會而復作。大調經散、五積散入醋煎佳。
  • 4.《婦人大全良方》:「小調經散、(方見本卷第十論)五積散、(方見《和劑》)見現丸。(方見二十一卷第一論)
  • 5.《醫方集解》:「有汗去蒼朮、麻黃,氣虛去枳桔,加人參、白朮,腹痛挾氣加吳茱萸,胃寒加煨姜,陰證傷寒、肢冷虛汗加附子,婦人調經加醋艾。
▼ 展開更多

烏藥順氣散

  • 1.《驗方新編》:「此症手足不能動,乃胃中有痰,凝聚血氣所致。宜用烏藥順氣散,見(調經門)或照卷十四癱瘓門外治各方治之。

四君子湯

  • 1.《濟世全書》:「_八珍湯_,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俱見補益)加味逍遙散見調經)小柴胡湯見調經),五積散,理中湯,俱見中寒

八珍湯

  • 1.《濟世全書》:「_八珍湯_,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俱見補益)加味逍遙散見調經)小柴胡湯見調經),五積散,理中湯,俱見中寒
  • 2.《孕育玄機》:「八珍湯,六味地黃湯(四方俱見調經)
  • 3.《秘珍濟陰》:「—,小產心腹痛,以手按之則緩者,宜用八珍湯(方見調經)去白芍加黑薑、肉桂,若昏沉不省人事,亦倍用八珍湯加炮薑、肉桂。
  • 4.《外科備要》:「凡皮肉損破微出血者,初服八味逍遙散麗,氣滯脹痛,服調經散致,若出血過多,面黃眼黑,不要專攻瘀血,當服八珍湯水加紅花、續斷,甚者獨參湯以固根本,一法加蘇木與紅花,兼調瘀血。

五皮散

  • 1.《丹溪治法心要》:「產後水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蒼朮、茯苓,使水自利。產後,敗血乘虛流注經絡,腐壤成水,四肢面目浮腫,切不可用導水氣藥,先用五皮散加牡丹皮三五服,次以局方調經散二三十帖,效,其血自行而腫消也。五皮散,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桑白皮、茯苓皮加牡丹皮煎服。

散腫潰堅湯

  • 1.《証治準繩‧瘍醫》:「羌活當歸湯(腦疽),黃柏當歸湯(發背),黃連消毒飲(腦疽),內托升麻湯(乳癰),散腫潰堅湯,升麻調經湯(並瘰癧),東垣連羌散堅湯,消腫湯(並馬刀),柴胡通經湯(馬刀),郭氏升麻牛蒡子散(時毒),中和湯(時毒)

失笑散

  • 1.《景岳全書》:「一、破氣行氣之劑,凡氣實氣壅之甚而為脹為痛者,宜排氣飲、木香順氣散、木香調氣散、四磨湯、諸七氣湯之類主之。若血中之氣滯而為瘀為痛者,宜失笑散、通瘀煎、調經飲,甚者《良方》奇命丹。疝瘕氣聚者,荔香散,甚者天台烏藥散。氣結膀胱,小水不利者,小分清飲、四苓散、五苓散。
  • 2.《婦人規》:「破氣行氣之劑,凡氣實氣壅之甚而為脹為痛者,宜排氣飲、木香順氣散、木香調氣散、四磨湯、諸七氣湯之類主之。若血中之氣滯而為瘀為痛者,宜失笑散、通瘀煎、調經飲,甚者《良方》奪命丹。疝瘕氣聚者,荔香散,甚者天台烏藥散。氣結膀胱,小水不利者,小分清飲、四苓散、五苓散。

養胃湯


五味異功散

  • 1.《秘珍濟陰》:「產後乳汁自出,此是胃虛所致,宜服五味異功散(即四君子加陳皮,見首卷調經類)加黃耆、五味攝之。若乳多溢滿,急痛,只用烘熱溫布熨上。婦人血氣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食要乳消者,方用麥芽二錢炒熟水煮服,或合用四物湯(方見匯方)亦可。

升陽除濕湯

  • 1.《婦科冰鑑》:「悲哀太過者,補中益氣湯,或日久脾傷食少,中氣下陷,不能載血者,亦宜是方。中氣不固,不能提攝者,益胃升陽湯。崩漏夾水,或日水瀉一二次,形氣不甚弱者,調經升陽除濕湯,以風先勝其濕,然後補益中州。形氣虛弱者,補中益氣湯加風藥一二味,如防風桂枝之屬,補中以勝濕也。
  • 2.《婦科冰鑑》:「_調經升陽除濕湯_,六
  • 3.《婦科心法要訣》:「夾水水瀉不甚弱,調經升陽除濕湯①,耆草升柴歸蒼朮,羌獨藁本蔓荊防。

參蘇飲

  • 1.《濟世全書》:「_四物湯_(方見調經),_參蘇飲_(方見咳嗽),合成一劑,薑棗煎服。

導痰湯

  • 1.《秘珍濟陰》:「—,肥盛婦人稟賦既厚,恣於酒食,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溢滿,閉塞子宮,宜行痰燥濕,用蒼(術)莎(即香附)導痰湯合女聖丸(方見前調經門)。

黃龍湯

  • 1.《婦人規》:「_《良方》黃龍湯_,產後外感(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 2.《婦人規》:「_《良方》黃龍湯_(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小營煎

  • 1.《景岳全書》:「若其既崩之後,則當辨其有火無火。有火者,因火逼血,宜保陰煎主之。無火者,因隔而決,或其有滯,當去其故而養其新,宜調經飲先以理之,然後各因其宜,可養則養,用小營煎;可固則固,用固陰煎之類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