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血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血痹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為肢體麻木、疼痛,活動不利。血痹的病因主要與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有關,也與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有關。

血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肢體麻木、疼痛,活動不利。
  • 肌肉緊張、僵硬。
  • 皮膚乾燥、粗糙。
  • 脈象沉細、澀滯。

血痹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針灸治療:針灸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中藥治療:中藥可以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化瘀。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痹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注意飲食,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如果出現了血痹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黃耆桂枝五物湯

  • 1.《皇漢醫學》:「**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金匱要略》)**
  • 2.《祖劑》:「即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耆,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3.《金匱方歌括》:「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4.《退思集類方歌注》:「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5.《方劑辭典》:「黃耆桂枝五物湯,血痹。陰湯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者。主之。(金匱血痹)
▼ 展開更多

桂枝茯苓丸

  • 1.《皇漢醫學》:「因有此理,故血痹用桂枝茯苓丸或當歸芍藥散,主驅逐麻痹真正病原的瘀血,或瘀血兼水毒,而不拘知覺神經病變之如何也。所以中醫反比深知此理之西醫能治麻痹也。

當歸芍藥散

  • 1.《皇漢醫學》:「因有此理,故血痹用桂枝茯苓丸或當歸芍藥散,主驅逐麻痹真正病原的瘀血,或瘀血兼水毒,而不拘知覺神經病變之如何也。所以中醫反比深知此理之西醫能治麻痹也。

桂枝湯

  • 1.《本草思辨錄》:「烏頭以蜜煎,則毒解而性和。桂枝湯用治腹痛亦散表邪,故芍藥不再加。桂枝湯與烏頭均濃煎,而得蜜之甘潤,則補中緩急,處處皆彌綸無間。故其知也如醉狀,而邪則吐之,豈灸刺諸藥所能及歟。曰黃耆桂枝五物湯。血痹陰陽俱微,桂枝湯調陰陽有餘而通痹不足。故加黃耆以疏衛,增生薑以宣陽。
  • 2.《祖劑》:「即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耆,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3.《成方切用》:「此乃金匱治血痹之方也,血痹而用桂枝湯加黃耆,以其風邪獨勝,風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其脈微澀,寸口關上小緊,緊處,乃邪著之驗也。然又曰: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此方主之。又可見風性善行,隨其或上或下,又皆主以此方矣。(桂枝湯,為中風一證群方之祖。
  • 4.《醫通祖方》:「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狀。
  • 5.《張氏醫通》:「黃耆桂枝五物湯(金匱),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狀。

炙甘草湯

  • 1.《金匱方歌括》:「(方出千金。見血痹虛勞。歌見長沙方歌括。),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小建中湯

  • 1.《金匱方歌括》:「(見血痹虛勞。),治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 2.《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人身腠理,為氣血流通關鍵,質係油膜,為膽經相火之所司。虛勞病氣血不通,即腠理油膜乾澀之故。小建中湯,最通腠理,血痹身體不仁,功效尤著。如左腹似痛非痛,芍藥冰糖補身右之陰即愈。右降則左升也。膽經之陰,降入肝經,則肝陽和也。
  • 3.《金匱方歌括》:「(見血痹虛勞。),治婦人腹中痛。此主之。

芍藥甘草湯

  • 1.《經方實驗錄》:「抑芍藥甘草湯不僅能治腳攣急,凡因跌打損傷,或睡眠姿勢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牽強者,本湯治之同效。余親驗者屢,蓋其屬於靜脈瘀滯一也。緣動脈之血由心臟放射干外,其力屬原動而強,故少阻塞。靜脈之血由外內歸於心臟,其力近反動而較弱,故多遲滯。遲滯甚者,名曰血痹,亦曰惡血。

補陽還五湯

  • 1.《文十六卷》:「即所謂甚於波浪聲者,亦清任獨聞之,而他人所不能聞。此其所以獨有是方,而方獨可以是名也。都中人語云:此方可一二百服。准以四兩一服,四服即得一斤,百服則二十五斤矣,二百服則五十斤矣。其於真是半身不遂,病果在《金匱》「血痹虛勞門」者,方名雖曰補陽,方藥適以補陰。

抵當湯

  • 1.《讀醫隨筆》:「誤人性命,豈淺鮮耶!夫牽牛、巴豆等藥,直行而破氣,能推蕩腸胃有形之渣滓,而不能從容旁滲於經絡曲折之區,以疏其瘀塞也。故血痹之在經絡臟腑深曲之處者,非抵當輩斷不為功,而誤用硝、黃、牽牛、巴豆,直行破氣,是誅伐無過矣。

桔梗湯

  • 1.《金匱玉函要略述義》:「_桔梗湯方_(原注血痹。當喉痹。然要是後人所續加。)
  • 2.《金匱玉函要略輯義》:「_桔梗湯方_(〔原注〕亦治血痹。○案千金。外臺。並無此四字。程尤金鑑。亦刪之。為是。)
  • 3.《醫燈續焰》:「_桔梗湯_,亦治血痹。今人用此為咽喉諸證要藥。(見第三十二。)
  • 4.《祖劑》:「一名甘桔湯,宋仁宗名如聖湯,即甘草湯加桔梗(一兩)。金匱治肺癰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服之則吐膿血也。亦治血痹。

天雄散

  • 1.《皇漢醫學》:「**失精家,少陰脈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者,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者,男子則失精,女子則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天雄散亦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證治篇》)**

保和丸

  • 1.《三家醫案合刻》:「女科肝病為多,產後必病及八脈,即如少腹瘕聚,沖氣攻心,必嘔吐。逆上則喉間閉寒,經水半年不來,越日常有寒熱。凡下焦多屬血病,症屬氣聚,瘕為血痹。病在衝脈,陰維陽維混混施治,焉得入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