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虛腫」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虛腫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由於體內津液不足,水液代謝失調,導致水腫的病症。虛腫的臨床表現為全身或局部水腫,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虛腫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脾虛:脾主運化水液,脾虛則運化失常,水液代謝障礙,導致水腫。
  2. 腎虛:腎主水液,腎虛則水液不足,導致水腫。
  3. 氣虛:氣虛則推動無力,水液輸布障礙,導致水腫。
  4. 陰虛:陰虛則津液不足,水液代謝失調,導致水腫。
  5. 陽虛:陽虛則溫煦無力,水液代謝失調,導致水腫。

虛腫的治療方法主要以補益脾腎、益氣養陰、溫陽利水等為主。

虛腫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4. 定期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虛腫是中醫的一個常見病證,如果出現水腫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防己黃耆湯

  • 1.《皇漢醫學》:「又防己黃耆湯條曰:「凡防己所治者為虛腫,而自下起也。麻黃所治者為實腫,而自上起也。」

理中湯

  • 1.《皇漢醫學》:「《赤水玄珠》曰:「理中湯,治小兒吐瀉後,脾胃虛弱,四肢漸冷,或面有浮氣,四肢虛腫,眼合不開。」
  • 2.《赤水玄珠》:「_理中湯_,吐瀉後脾胃虛弱,四肢漸冷,或面有浮氣,四肢虛腫,眼合不開。

當歸散

  • 1.《博濟方》:「治婦人血風攻疰,百骨節痠疼,皮虛腫,筋脈拘急,或生癮疹,寒熱不時,飲食無味。

四物湯

  • 1.《世醫得效方》:「上為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月經不調,銀器、燈心。安胎,黃耆、生地黃。補虛調氣,生薑、紅棗,遍身虛腫,當歸、酒。小便不通,滑石末。心虛發狂,硃砂研調。敗血衝心,腹痛如刀刺,燒秤錘紅淬酒,不退,五靈脂、酒。血閉身疼,炒薑、酒。吐酸水,丁香七粒煎湯。

麻黃湯

  • 1.《成方切用》:「(小字宜玩,觀沉小屬少陰句,可知正水而不喘。脈沉而加小,即從少陰論治,亦即石水治法,所以石水不出方也。)浮者為風,無水虛腫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徐忠可曰:仲景於風水皮水裡水皆出方。獨所云石水不出方。觀所出之方,似乎責之手足太陽,手足太陰。

麻黃附子湯

  • 1.《成方切用》:「(小字宜玩,觀沉小屬少陰句,可知正水而不喘。脈沉而加小,即從少陰論治,亦即石水治法,所以石水不出方也。)浮者為風,無水虛腫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徐忠可曰:仲景於風水皮水裡水皆出方。獨所云石水不出方。觀所出之方,似乎責之手足太陽,手足太陰。
  • 2.《金匱懸解》:「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腫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脈浮者,宜杏子湯。

胃苓湯

  • 1.《証治準繩‧幼科》:「痘後腹虛腫脹滿,或氣喘粗者,此宿垢在裡,不問餘毒、食積、蓄水,並先利之,宜塌氣丸,利後以胃苓湯去甘草,加人參、黃耆、大腹皮調之,其治在脾。如因新食作脹不腫者,只木香大安丸。

十全大補湯

  • 1.《外科證治全書》:「面腫有虛實。虛腫者,形羸脈弱,無痛無熱,面目浮白,或兼氣喘,乃大虛之候,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主之。實腫者,形強脈壯,紅腫面熱,煩渴,或按之痛,乃陽明壅實,風熱上攻,小兒多有此證,宜用防風通聖散;甚者,以木香檳榔丸下之,外以杏仁杵膏塗腫處。

歸脾湯

  • 1.《醫學集成》:「脾虛腫,歸脾湯,加炮薑。或補中湯,去橘、草,加砂、半、苓、桂、檳、蔻。

大黃甘遂湯

  • 1.《推拿抉微》:「塗蔚生曰:水腫之症,猶古時洪水之患,瀰漫遍野,渾無際涯。斯時補脾以利水、暖腎以化水、此皆築堤之見,不及之治。不若大禹之治水,疏通河道,引水注海,奪而去之之為愈也。予以為除風腫虛腫而外,水之陽者,宜採用阿膠大黃甘遂湯,從陽以救陰。水之陰者,宜採用十棗湯與五皮散,從陰以救陽。

藿香正氣散

  • 1.《古今醫統大全》:「_藿香正氣散_,治霍亂吐瀉,反胃嘔逆,噁心,腹冷痛,臟腑虛鳴,山嵐瘴氣,瘧疾,遍身虛腫,小兒疳傷及治傷寒頭疼壯熱。止喘咳,五勞七傷,八般風痰,並宜服之。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上喘咳嗽,五勞七傷,八般風痰,五般膈氣,心腹冷痛,反胃嘔惡,氣瀉霍亂,臟腑虛鳴,山嵐瘴瘧,遍身虛腫;婦人產前、產後,血氣刺痛;小兒疳傷,並宜治之。

白朮散

  • 1.《醫方集解》:「治子腫,面目肢體虛腫如水狀(胎中挾濕,水與血搏,濕氣流溢,故令面目肢體浮腫,亦名胎水。原因煩渴引飲過多,或泄瀉損傷脾胃,脾虛不能治水,五六個月多有之)。

人參湯

  • 1.《皇漢醫學》:「《赤水玄珠》曰:「理中湯,治小兒吐瀉後,脾胃虛弱,四肢漸冷,或面有浮氣,四肢虛腫,眼合不開。」

甘草麻黃湯

  • 1.《皇漢醫學》:「又防己黃耆湯條曰:「凡防己所治者為虛腫,而自下起也。麻黃所治者為實腫,而自上起也。」

香蘇散

  • 1.《類證治裁》:「〔虛腫〕,香蘇散,橘紅,防己,木通,蘇葉,生薑

五皮散


四君子湯

  • 1.《証治準繩‧幼科》:「〔潔古〕腹脹虛實凡久病吐瀉之後,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後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真氣(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三方,並見吐瀉)。
  • 2.《醫學綱目》:「〔潔〕腹脹虛實,凡久病吐瀉之後,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後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真氣。(異功散、和中丸方見吐瀉,四君子湯方見治虛實法。)

羌活勝濕湯

  • 1.《女科撮要》:「_羌活勝濕湯_,治痛風,血虛腫痛,身重脈緩等症。

八珍湯

  • 1.《外科證治全書》:「面腫有虛實。虛腫者,形羸脈弱,無痛無熱,面目浮白,或兼氣喘,乃大虛之候,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主之。實腫者,形強脈壯,紅腫面熱,煩渴,或按之痛,乃陽明壅實,風熱上攻,小兒多有此證,宜用防風通聖散;甚者,以木香檳榔丸下之,外以杏仁杵膏塗腫處。

金沸草散

  • 1.《續名醫類案》:「一貴婦患溢飲,遍身虛腫,用金沸草散一劑,汗出腫減。繼以澤瀉湯加枳實、旋覆花、前胡,四劑而安。

五加皮湯

  • 1.《正骨心法要旨》:「凌雲骨,在前髮際下,即正中額骨。其兩眉上之骨,即俗名左天賢骨,右天貴骨,兩額角也。跌打損傷皮破二目,及面浮虛腫,若內損瘀血,上嘔吐衄,氣虛昏沉,不省人事,身軟,面色干黃,遍身虛浮,躁煩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開,飲食少進,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湯熏洗患處,敷烏龍膏,定痛消腫。

烏龍膏

  • 1.《正骨心法要旨》:「凌雲骨,在前髮際下,即正中額骨。其兩眉上之骨,即俗名左天賢骨,右天貴骨,兩額角也。跌打損傷皮破二目,及面浮虛腫,若內損瘀血,上嘔吐衄,氣虛昏沉,不省人事,身軟,面色干黃,遍身虛浮,躁煩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開,飲食少進,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湯熏洗患處,敷烏龍膏,定痛消腫。

胃風湯

  • 1.《目經大成》:「風,陽邪也,血得之則善走,故下鮮血。濕,陰毒也,血得之則敗壞,故便如豆汁淤泥。肺經連於大腸,故白睛脹起,看似有形積熱,其實土金素虧。治法,補其虛而行其滯,風濕頓除。爰用十全去耆、草、地黃,蓋耆草甘緩,地黃濡膩,均不合式。易老審證處方,大都如是。能餐而泄,瞼瞤及虛腫亦有效。

異功散

  • 1.《醫學綱目》:「〔潔〕腹脹虛實,凡久病吐瀉之後,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後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真氣。(異功散、和中丸方見吐瀉,四君子湯方見治虛實法。)
  • 2.《証治準繩‧幼科》:「〔潔古〕腹脹虛實凡久病吐瀉之後,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後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真氣(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三方,並見吐瀉)。

通關散

  • 1.《博濟方》:「治五膈氣,噎塞妨悶,遍身虛腫,涕唾稠濁,不下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