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外痔」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外痔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疾病,中醫認為其主要病因是由於飲食不節、久坐久立、外感濕熱等因素,導致肛門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濕熱蘊結而成。外痔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腫痛、便血、脫出等。

腫痛:外痔初期,肛門部位會出現腫脹、疼痛的症狀,疼痛可隨排便而加重。

便血:外痔患者在排便時,常常會出現便血的症狀,血色鮮紅,量不多。

脫出:外痔發展到一定程度,腫塊會脫出肛門外,患者會感到肛門墜脹、疼痛。

中醫治療外痔,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常用方藥有:

  • 大黃蟅蟲丸:主要成分是大黃、蟅蟲,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外痔腫痛、便血。
  • 槐花地榆湯:主要成分是槐花、地榆,具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的功效,適用於外痔出血。
  • 升麻葛根湯:主要成分是升麻、葛根,具有升清降氣、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外痔脫出。

外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此外,還要注意保持肛門部位的清潔衛生,避免肛門局部感染。

如果外痔的症狀較為嚴重,或者自行治療效果不佳,建議到醫院肛腸科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槐角丸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弩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乳,名瘻,並皆治之。
  • 2.《家用良方》:「_槐角丸_,凡五腫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彎肉如妳,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瘻瘡;有蟲名蟲痔,並皆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