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目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目澀

目澀是一種眼睛乾澀、不舒服的症狀,常見於老年人。中醫認為,目澀多由肝腎不足、風熱上擾、痰濕阻滯等原因引起。

肝腎不足

肝腎不足是目澀最常見的原因。肝主藏血,腎主藏精,肝腎精血不足,則眼睛得不到滋養,就會出現乾澀、疼痛等症狀。

風熱上擾

風熱上擾也是引起目澀的原因之一。風熱之邪侵襲眼睛,會導致眼睛發炎、充血,出現乾澀、疼痛等症狀。

痰濕阻滯

痰濕阻滯也是引起目澀的原因之一。痰濕之邪阻滯經絡,會導致眼睛的氣血運行不暢,出現乾澀、疼痛等症狀。

目澀的治療

目澀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 肝腎不足引起的目澀,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中成藥治療。
  • 風熱上擾引起的目澀,可以用羚羊角散、桑菊飲等中成藥治療。
  • 痰濕阻滯引起的目澀,可以用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中成藥治療。

目澀的預防

  •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 要注意眼睛的衛生,避免眼睛受到外界的刺激。
  • 要注意飲食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 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注意事項

如果出現目澀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真武湯


四物湯

  • 1.《醫學芻言》:「_血虛頭痛_,血虛頭痛,痛連眼稍角,其目澀,宜四物湯倍川芎、加知、柏、蔓荊;又當歸補血湯加鹿茸五錢(另研沖),水、酒各半煎服。

消風散

  • 1.《原幼心法》:「消風散,治小兒解脫,致令風邪客於皮毛,入於臟腑,則令惡風發熱,胸膈痰涎,目澀多睡。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如脫著沐浴,暴感風寒,頭痛身重,寒熱倦疼,用荊芥茶清調下,溫酒調下亦得,可並服之。小兒虛風,目澀昏困,及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半錢,並不計時候。
  • 3.《嬰童百問》:「_消風散_,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蠕動,目眩旋暈,耳作蟬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瘙瘡癮疹,小兒虛風,目澀昏困。
  • 4.《証治準繩‧幼科》:「_消風散_,治小兒解脫,致令風邪客於皮毛,入於臟腑,則令惡風發熱,胸膈痰涎,目澀多睡。(即消風丸見風癇。)
  • 5.《証治準繩‧幼科》:「_人參消風散_,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顫動,耳若蟬鳴,鼻塞多嚏,皮膚頑麻搔癢癮疹,目澀昏困。
▼ 展開更多

桔梗湯

  • 1.《雞峰普濟方》:「若自胸以上至頭髮熱,口鼻氣塞,時如煙燻,目澀咽燥,口乾唾如凝脂,時咳毛竦,大便不利,小便赤黃,此由肺氣不調,邪熱乘客上焦不降,其脈疾大,先與桔梗湯,熱不退與五味子湯。
  • 2.《全生指迷方》:「若自胸以上至頭髮熱,口鼻氣色時如煙燻,目澀咽燥,唾如凝脂,時咳,毛竦,大便不利,小便赤,由肺不調,邪熱熏上焦,其脈疾大,先服桔梗湯。熱不退者,五味子湯主之。

加味逍遙散

  • 1.《內科摘要》:「加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發熱,或潮熱,晡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乾,或月經不調,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內熱作渴等症。

四君子湯

  • 1.《祖劑》:「即四君子湯加桔梗、細辛、栝蔞仁、薄荷三葉、生薑煎服,治小兒風熱瘡疹、傷風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眠、咳嗽、氣粗、鼻塞、清涕及傷食。

五味消毒飲

  • 1.《羊毛瘟證論》:「少陽形證寒熱如瘧面色微青神倦身重頭眩目澀口苦喜噦舌有薄苔或黃或白皆有點紋胸悶心煩治法內服荊防販毒散兼服五黃丹外除羊毛次服五味消毒飲並加減雙解散增雄黃少許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