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惡露不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惡露不盡是中醫婦科常見病證之一,是指產後惡露排出時間過長或量多色紫、有臭味、質稠黏等症狀。其病因多由產後氣血虛弱、瘀血阻滯、寒凝胞宮所致。臨床表現主要有惡露淋漓不止、色紫有臭、質稠黏、小腹疼痛、腰酸腿軟、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弱等。

治療上以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為主,常用方藥有桃仁紅花散、溫經湯、益母草膏等。此外,亦可配合針灸、艾灸、拔罐等療法。

惡露不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產後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2. 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作用的食物,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益母草等。
  4. 可適當進行適量的運動,以促進惡露排出。
  5. 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後檢查,以及早發現和治療惡露不盡。

惡露不盡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一系列併發症,如產後感染、子宮內膜炎、不孕等。因此,產婦在產後一定要注意惡露的排出,一旦發現有惡露不盡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桂枝茯苓丸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桂枝茯苓丸條曰:「若產後惡露不盡,則諸患錯出,至於不救。故其治法以逐瘀血為至要。此方宜之。」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更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 2.《金匱方歌括》:「(見痙病),治產後七八日。無太陽症。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此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 3.《濟陰綱目》:「_全匱_,云: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則里結在膀胱也。(既曰惡露不盡,不大便而躁熱矣,然不用桃仁承氣,而用大承氣者何?蓋熱結在膀胱,故宜大承氣也)
  • 4.《金匱懸解》:「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 5.《蘭臺軌範》:「_大承氣湯_(《金匱》),產後七八日,無太陽症,少腹堅痛,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即譫語,至夜即愈,熱在裡,結在膀胱也。見傷寒。

桃核承氣湯

  • 1.《皇漢醫學》:「《方機》本方主治曰:「小腹急結如狂者。胞衣不下,氣急息迫者。產後小腹堅痛,惡露不盡,或不大便而煩躁,或譫語者。痢疾,小腹急痛者。」
  • 2.《方機》:「產後小腹堅痛。惡露不盡。或不大便。而煩躁或譫語者。
  • 3.《中國內科醫鑑》:「女子戀愛男子不能達意至於發狂者。名為華瘋。亦名花癲。(華與花通)其證亦有陰陽。可用前之治法。又妊娠中或產後發狂者。其治法亦可用前方。血熱不解者用加味逍遙散。惡露不盡而發狂者可用桃核承氣湯、甲字湯加大黃。或哭或笑或歌或悲者用甘麥大棗湯。(下略)

當歸羊肉湯

  • 1.《退思集類方歌註》:「黃耆(一兩),人參,當歸(各七錢),生薑(五錢),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前藥煎服。(若惡露不盡,加桂;惡露下多,加川芎。)
  • 2.《退思集類方歌注》:「黃耆(一兩),人參,當歸(各七錢),生薑(五錢),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前藥煎服。(若惡露不盡,加桂;惡露下多,加川芎。)
  • 3.《醫方集解》:「黃耆(一兩),人參,當歸(七錢),生薑(五錢。)用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前藥煎,服。如惡露不盡,加桂(辛熱行血);惡露已盡,加川芎;有寒,加吳茱萸;有熱,加生地汁;有氣,加細辛。
  • 4.《成方切用》:「參耆補氣而固衛,當歸養血而調營。生薑辛溫,引氣藥入氣分而生新血。羊肉甘熱,用氣血之屬,以補虛勞,熱退而汗收矣。(吳綬曰:產後不可輕易發汗。蓋有產時傷力發熱,有去血過多發熱,有惡露不盡發熱,有三日乳蒸發熱。或早起勞動飲食停滯,亦皆發熱。狀類傷寒,要須詳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