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疳眼」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疳眼,又稱疳睛、疳目,是一種由疳積所引起的兒童常見眼病。多見於1歲以內的嬰幼兒,以春夏季節為多。主要症狀為眼瞼紅腫、眼屎多、流淚、畏光、結膜充血、角膜混濁、視力下降等。

疳眼的病因主要與小兒脾胃虛弱、營養不良有關。由於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水谷精微,導致精微不能上榮於目,從而出現眼部症狀。此外,外感風熱、濕熱等邪氣侵襲,亦可引起疳眼。

疳眼的治療以清熱解毒、養陰潤燥、健脾益氣為主。常用中藥有黃連、黃芩、梔子、大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薏苡仁、甘草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外治方法。

疳眼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加強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
  3.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4. 保持眼部清潔,勤洗手,避免用不潔的手揉眼睛。
  5. 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疳眼的發生。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益氣聰明湯

  • 1.《保嬰撮要》:「疳眼者,因肝火濕熱上衝,脾氣有虧,不能上升清氣,故生白翳,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用益氣聰明湯、茯苓瀉濕湯,及四味肥兒丸。目閉不開者,因乳食失節,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故目不開,用柴胡復生湯。若胃氣虧損,眼睫無力而不能開者,用補中益氣湯。
  • 2.《証治準繩‧幼科》:「疳眼者,因肝火濕熱上衝,脾氣有虧,不能上升清氣,故生白翳,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用益氣聰明湯、茯苓瀉濕湯及四味肥兒丸。目閉不開者,因乳食失節,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故目不開,用柴胡復生湯。若胃氣虧損,眼睫無力而不能開者,用補中益氣湯。

補肝湯

  • 1.《古今醫鑒》:「_補肝湯_,治肝疳眼閉不開,內有朦霧。
  • 2.《古今醫鑑》:「_補肝湯_,治肝疳眼閉不開,內有朦霧。

大黃甘草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大黃甘草湯條曰:「治胃反,嗝噎,心胸痛,大便難者。倍加鷓鴣菜,名鷓鴣菜湯,治蚘蟲心腹痛,噁心唾沫者。小兒蛔證及胎毒腹痛,夜啼,頭瘡,疳眼。」

肥兒丸

  • 1.《証治準繩‧幼科》:「疳眼者,因肝火濕熱上衝,脾氣有虧,不能上升清氣,故生白翳,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用益氣聰明湯、茯苓瀉濕湯及四味肥兒丸。目閉不開者,因乳食失節,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故目不開,用柴胡復生湯。若胃氣虧損,眼睫無力而不能開者,用補中益氣湯。
  • 2.《保嬰撮要》:「疳眼者,因肝火濕熱上衝,脾氣有虧,不能上升清氣,故生白翳,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用益氣聰明湯、茯苓瀉濕湯,及四味肥兒丸。目閉不開者,因乳食失節,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故目不開,用柴胡復生湯。若胃氣虧損,眼睫無力而不能開者,用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