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臁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臁瘡,又稱為癰疽,是一種皮膚化膿性疾病。其發病原因主要與外感風熱、內生濕熱有關。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熱痛,並有膿液形成。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

臁瘡的證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局部皮膚紅腫熱痛:這是臁瘡最典型的症狀。由於局部皮膚受到感染,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溫度升高,並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
  • 有膿液形成:隨著病情發展,局部皮膚會出現膿液形成。膿液為黃色或綠色,有臭味。
  • 全身症狀:臁瘡患者常常會出現發熱、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臁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黃、黃連等。外用可用紫雲膏、黃連膏等。

臁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皮膚外傷。
  •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臁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臁瘡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甘草湯

  • 1.《急救廣生集》:「_夾紙膏_,川椒,松香,黃臘(各一錢四分),研,忌鐵器。用連根、蔥白十四段,共搗爛,做夾紙膏,攤貼效。凡臁瘡,用夾膏,須用舊傘紙,以甘草湯煮,密刺多孔,比他紙效。如用尋常油紙,須用甘草、白芷、花椒、荊芥湯煎煮,曬乾攤膏,不痛不生拐。(《心岐傳方》)

當歸拈痛湯

  • 1.《奇效良方》:「治一切風濕熱毒浸淫,瘡瘍下注濕毒,腳膝生瘡赤腫,裡外臁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

當歸補血湯

  • 1.《保嬰撮要》:「一女子患臁瘡,腫痛發熱,脈洪大而虛,此血虛之惡症也,用當歸補血湯,煩熱悉止;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加味逍遙散及蔥熨法而痊。

補中益氣湯

  • 1.《外科備要》:「治臁瘡濕熱下注,內服補中益氣湯,加黃柏、蒼朮、茯苓、澤泄,外敷用陳石灰研末,搗側柏葉汁調勻,稍加火酒。

土茯苓湯


四生丸

  • 1.《驗方新編》:「治臁瘡日久。土炒蚯蚓、炒殭蠶、泡草烏、泡白附、五靈脂等分,研末,蜜為小丸。每服二錢,茶酒任下。

三聖散

  • 1.《儒門事親》:「治臁瘡疔瘡,搭手背疽等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