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胎動不安」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胎動不安是中醫學中用來描述胎兒在母體內活動不正常的一種症狀。其主要表現為胎兒在母體內的活動頻繁、劇烈,且不規律。胎動不安常常伴有其他症狀,如孕婦的腹部疼痛、下墜感、腰酸背痛等。

胎動不安在中醫學中被認為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受到了某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活動不正常。這些不良因素包括:

  • 母親的精神因素:孕婦情緒不穩定、精神緊張、恐懼等,都會影響胎兒的活動。
  • 母親的體質因素:孕婦體質虛弱、氣血不足、脾胃虛寒等,都會導致胎動不安。
  • 母親的疾病因素:孕婦患有某些疾病,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都會影響胎兒的活動。
  • 外界的不良因素:孕婦受到外界寒冷、潮濕、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影響,都會導致胎動不安。

胎動不安是中醫學中一種常見的症狀,其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調理孕婦的精神因素:孕婦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不穩定、精神緊張、恐懼等。
  • 調理孕婦的體質因素:孕婦要注意調理自己的體質,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 治療孕婦的疾病因素:孕婦如果患有某些疾病,要積極治療,控制好病情。
  • 避免外界的不良因素:孕婦要避免受到外界寒冷、潮濕、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影響。

胎動不安是中醫學中一種常見的症狀,其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孕婦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㽲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論產前諸疾,妊娠三、兩月,日心中煩憒,頭目眩重,顛倒不安,嘔吐煩悶,此惡阻病,只可與人參丁香散、半夏茯苓湯、茯苓丸、小七香丸、藥丁香。妊娠下血,胎動不安,名曰漏胎,可與安胎飲、四物湯、膠艾湯、保生丸、琥珀丸、澤蘭丸。臨產月,常服滑胎散、安胎飲、保生丸。
  • 3.《奇效良方》:「上為粗末,水煎服,加減於後。治婦人骨蒸,加地骨皮牡丹皮。若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葉,阿膠一片,又加蔥白黃耆,若血臟虛冷,崩中去血過多,亦加膠。若婦人常服,春倍川芎,脈弦頭痛,夏倍芍藥,脈洪飧泄。秋倍地黃,脈沉澀血虛,冬倍當歸,脈沉寒而不食。
  • 4.《祖劑》:「調益營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腹臍㽲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 5.《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㽲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小腹堅痛,時作寒熱。又治血臟虛冷,崩中去血。
▼ 展開更多

當歸散

  • 1.《醫方集解》:「婦人妊娠,宜常服之(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及數半產難產者,並宜服之。胎無疾苦,臨盆易產,產後百病,悉皆主之)。
  • 2.《成方切用》:「(金匱),妊娠有宜常服者。(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及數半產難產者,並宜服之。胎無疾苦,臨盆易產,產後百病,悉皆主之。)
  • 3.《女科撮要》:「妊娠若元氣不實,發熱倦怠,或胎動不安,用當歸散;因氣惱加枳殼;胸膈痞悶再加蘇梗;或作痛加柴胡。若飲食不甘或欲嘔吐,用六君加紫蘇、枳殼。若惡阻嘔逆,頭暈體倦,用參橘散;未應,用六君子湯。若惡阻嘔吐,不食煩悶,亦用參橘散之類。若頓僕胎動,腹痛下血,用膠艾湯;未應,用八珍加膠艾。
  • 4.《古今名醫彙粹》:「薛立齋曰:妊娠若元氣不實,發熱倦怠,或胎動不安,用當歸散。因氣惱,加枳殼。胸膈痞悶,再加蘇梗。或作痛、加柴胡。
  • 5.《古今名醫匯粹》:「薛立齋曰:妊娠若元氣不實,發熱倦怠,或胎動不安,用當歸散。因氣惱,加枳殼。胸膈痞悶,再加蘇梗。或作痛、加柴胡。

當歸芍藥散


補中益氣湯

  • 1.《臨症驗舌法》:「凡婦女胎前氣虛,以致胎動不安,小產崩漏,皆因氣虛不能升舉故也。
  • 2.《醫家心法》:「凡六經內傷外感,及暑月勞倦發熱,或汗出不止,當用本方加白芍一錢。痢疾腹痛已除,瀉猶不止,是脾氣下陷也,加酒炒白芍三錢。瘧疾發久,形體尩羸,無論六經,皆當加半夏一錢。即有外感,不過加黃芩一錢。凡婦女胎前氣虛,以致胎動不安,小產崩漏,或產後血虛發熱,加酒炒白芍二錢。
  • 3.《濟陰綱目》:「地官胡成甫之內,妊娠久痢,自用消導理氣之劑,腹內重墜,胎氣不安,又用阿膠、艾葉之類不應。余曰:腹重墜,下元氣虛也,胎動不安,內熱盛也,遂用補中益氣湯而安,又用六君子湯痊愈。

玉女煎

  • 1.《吳鞠通醫案》:「史氏,二十七歲,癸丑年七月初一日,溫熱誤汗於前,又誤用龍膽蘆薈等極苦化燥於後,致七月胎動不安,舌苔正黃,爛去半邊,目睛突出眼眶之外,如蠶豆大,與玉女煎加犀角。以氣血兩燔,脈浮洪數極故也。

白朮散


六君子湯

  • 1.《濟陰綱目》:「地官胡成甫之內,妊娠久痢,自用消導理氣之劑,腹內重墜,胎氣不安,又用阿膠、艾葉之類不應。余曰:腹重墜,下元氣虛也,胎動不安,內熱盛也,遂用補中益氣湯而安,又用六君子湯痊愈。

芍藥湯

  • 1.《外台秘要》:「又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使寒慄腰背苦冷痛,而目視茫茫,芍藥湯方。
  • 2.《集驗方》:「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使寒慄,腰背苦冷痛,而目視茫茫,芍藥湯方。
  • 3.《婦人大全良方》:「又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使寒慄,腰背苦冷痛,而目視茫茫。
  • 4.《濟陰綱目》:「_芍藥湯_,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時寒慄,腰背苦冷而痛,目䀮䀮。(補土生金,散寒除痛)
  • 5.《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使寒慄,腰背苦冷而痛,目䀮䀮,芍藥湯主之。
▼ 展開更多

半夏湯

  • 1.《養生四要》:「胎前產後,臍腹刺痛,胎動不安,下血不止,用水煎秦艽湯下,或當歸湯下,半夏湯亦可。

參蘇飲

  • 1.《靈驗良方彙編》:「一胎動不安,元氣無虧者,宜用參蘇飲。若脾氣虛弱,宜用「六君子」加紫蘇。鬱結傷脾,宜「四君子」加柴胡、梔子、蘇梗。若鬱怒傷肝脾者,宜「六君子」加柴胡、梔子、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