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子癇」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子癇是中醫婦科常見病證,多見於產後婦女,以產後七日內發病者為多,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抽搐、昏迷,常伴有高熱、煩躁、口渴、尿少等症狀。

子癇的病因病機主要與產後陰血虧虛、肝陽上亢、痰熱內擾有關。陰血虧虛,肝陽失於制約,可導致肝陽上亢,痰熱內擾,氣血逆亂,出現抽搐、昏迷等症狀。

子癇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如產後七日內發病,抽搐、昏迷,伴有高熱、煩躁、口渴、尿少等症狀,即可診斷為子癇。

子癇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養血安胎為主。可選用羚羊角、鉤藤、白礬、黃連、黃芩、梔子、赤芍、丹參、川芎、白芍、生地等中藥治療。

子癇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孕期注意保胎,避免早產、難產等情況。

  2. 產後注意護理,避免受寒、受熱、勞累等。

  3. 產後適當補充營養,以增強體質。

  4. 定期產檢,及早發現異常,並進行治療。

子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因此,孕婦和產婦要重視子癇的預防,一旦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葛根湯

  • 1.《外台秘要》:「小品療妊娠忽悶眼不識人,須臾醒,醒復發亦仍不醒者,名為痓病,亦號子癇病,亦號子冒,葛根湯若有竹近可速辨者,當先作瀝汁,後辨湯也,其竹遠不可即辨者,當先辨湯,此二療會得其一種其竹瀝偏療諸痓絕起死也,非但偏療妊娠產婦絕死者有效,小兒忽癇痓金瘡療之亦驗作竹瀝法。
  • 2.《醫方集宜》:「治妊娠臨月因發風痓,或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少省,復發,名曰子癇。
  • 3.《小品方》:「治妊娠忽悶,眼不識人,須臾醒,醒復發,亦仍不醒者,名為痓病,亦號子癇病,亦號子冒,葛根湯。若有竹近可速辦者,當先作瀝汁,後辦湯也;其竹遠不可即辦者,當先辦湯。此二治會得其一種。其竹瀝偏治諸痙絕起死也,非但偏治妊娠產婦絕死者有效,小兒忽癇痙金瘡,治之亦驗。作竹瀝法:
  • 4.《婦人大全良方》:「療妊娠臨月,因發風痓,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小醒復發,名為子癇。
  • 5.《醫學綱目》:「〔云〕,葛根湯,治妊娠臨月,因發風痓,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名曰子癇。
▼ 展開更多

四物湯

  • 1.《醫方考》:「子癇者,此方主之。
  • 2.《產孕集》:「中風口噤,項背強直,筋脈拘攣,發搐不止,痰盛昏迷,或時作時止,名曰子癇,宜四物湯,量加驅風逐飲之藥,甚則宜羚羊角湯。
  • 3.《產孕集》:「中風口噤,項背強直,筋脈拘攣,發搐不止,痰盛昏迷,或時作時止,名曰子癇,宜四物湯,量加驅風逐飲之藥,甚則宜羚羊角湯。

芍藥甘草湯

  • 1.《先哲醫話》:「子癇者,與芍藥甘草湯加乾薑,副用童便可也。蓋產前子癇與產後痙無異,故又宜甘草乾薑湯。《婦人良方》交加散,亦治柔痙。產後之痙病與豆淋酒者,以酒氣緩筋脈也。此等法不可拘產後可,亦治雜病之痙矣。

甘草乾薑湯

  • 1.《先哲醫話》:「子癇者,與芍藥甘草湯加乾薑,副用童便可也。蓋產前子癇與產後痙無異,故又宜甘草乾薑湯。《婦人良方》交加散,亦治柔痙。產後之痙病與豆淋酒者,以酒氣緩筋脈也。此等法不可拘產後可,亦治雜病之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