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胎衣不下」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胎衣不下,中醫稱為“胞衣不下”,是指產後胎衣不能自行排出體外的一種病症。其主要症狀為產後陰道流血,色鮮紅,量多,伴有腹痛,小腹墜脹,腰酸背痛,甚至發熱惡寒。

胎衣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產程過長,胎兒過大,胎衣過厚,使胎衣不能順利剝離。
  2. 產後惡露不盡,或產後出血過多,使子宮收縮乏力,不能將胎衣排出。
  3. 產後受寒,或產後情緒不穩,肝氣鬱結,沖任不調,導致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中醫婦科常見的病症,其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中藥治療:常用中藥有益母草、紅花、桃仁、三七、當歸、川芎等,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促進胎衣排出。
  2. 針灸治療:可取關元、氣海、中極、三陰交、合谷等穴位,針刺或艾灸,可補益氣血,調理沖任,促進胎衣排出。
  3. 手術治療:對於胎衣不下時間過長,或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取出胎衣。

胎衣不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產後併發症,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大出血、感染等嚴重後果。因此,產婦在產後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寒,如果出現胎衣不下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生化湯

  • 1.《絳雪丹書》:「三、胎衣不下宜服生化湯兩帖,初煎即送益母丸一丸,次煎又送一丸,外用烘暖衣服護腹。冬日慎勿坐淨桶並赤身久候胎衣,恐嚴冬寒冷損傷產母,必扶上床被覆以火籠暖和其身兼服生化湯助血,胎衣自下。
  • 2.《靈驗良方彙編》:「凡婦人臨產及產後,皆宜此藥,或隨症加減。凡胎衣不下,或血冷氣閉、血枯氣弱等症,連服生化湯二、三劑即下,或用此送益母丸,一丸即下。蓋益母草行血養血,性善走而不傷人者也。凡血暈、虛暈,加荊芥穗六,七分。凡血虛,加熟地三、四錢。氣虛、氣脫,加人參、黃耆。
  • 3.《家用良方》:「_生化湯_,凡血崩血暈塊痛,胎衣不下者。
  • 4.《婦人規》:「附加減法:凡胎衣不下,或血冷氣閉、血枯氣弱等證,連服生化湯二三劑即下,或用此送益母丸一丸,即下。蓋益母草行血養血,性善走而不傷人者也。凡婦人無論胎前產後,皆宜此藥。凡血暈虛暈,加荊芥穗六七分。凡產婦氣虛氣脫,倦怠無力,加人參、黃耆。凡陽虛厥逆,加附子、肉桂。

牛膝散

  • 1.《婦人規》:「_牛膝散_,胎衣不下腹脹(見經痛論外方)
  • 2.《醫學摘粹》:「如飲食不消者,以薑桂苓砂湯主之。如血崩氣虛者,以艾葉姜苓阿膠湯主之。如產後血暈,緣血熱乘虛,逆上凌心,以致昏迷不省,氣閉欲絕者,以童便一鍾,乘熱服之。如產後陰血暴脫,因陰虛發熱者,以當歸補血湯主之。如產後胎衣不下,腹中脹急者,以牛膝散主之。如產婦乳少者,以豬蹄湯主之。
  • 3.《醫學心悟》:「治胎衣不下,腹中脹急,此藥腐化而下,緩則不救。
  • 4.《景岳全書》:「牛膝散(婦四九,胎衣不下,腹脹)

半夏湯

  • 1.《濟陰綱目》:「_半夏湯_,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衝上昏悶,或血暴下,及胞干而不能產者。
  • 2.《醫燈續焰》:「_半夏湯_,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衝上昏悶,或血暴下,及胞干而不能產者。

失笑散

  • 1.《醫學三字經》:「_胎衣阻,失笑匡_,胎衣不下,宜以醋湯送失笑散三錢,即下。

小營煎

  • 1.《婦科玉尺》:「_小營煎_,治胎衣不下。臨月服之亦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