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陰冷」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陰冷是中醫辨證論治中常見的一種證候,是指由於陽氣不足,陰寒內盛所致的一系列症狀。陰冷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

陰冷的病因主要有:

  • 先天稟賦不足:由於先天不足,導致體質虛弱,陽氣不足,陰寒內盛。
  • 後天失調:由於後天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情志不遂等,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水濕內停,寒邪乘虛而入,形成陰冷。
  • 外感寒邪:由於外感寒邪,侵襲人體,導致陽氣受損,陰寒內盛。

陰冷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 溫陽散寒:可用附子、乾薑、肉桂等溫陽散寒的中藥。
  • 健脾益氣:可用黃芪、白朮、黨參等健脾益氣的中藥。
  • 化痰散寒:可用半夏、陳皮、茯苓等化痰散寒的中藥。

陰冷是中醫辨證論治中常見的一種證候,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辨證施治,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吳茱萸湯

  • 1.《聖濟總錄》:「治厥疝腹中陰冷痛,積氣上逆,吳茱萸湯方
  • 2.《濟陽綱目》:「_吳茱萸湯_,治厥疝,腹中冷痛,積氣上逆,致陰冷囊寒。
  • 3.《醫學正傳》:「_吳茱萸湯_(東垣)治厥疝,腹中冷痛,積氣上逆,致陰冷囊寒。

平胃散

  • 1.《古方彙精》:「(治胎死腹中。其舌多見青黑。口中甚穢而嘔。腹中不動。只覺陰冷重墜者是。)
  • 2.《竹林女科證治》:「妊娠胎動不安之甚者,當先察其母之面色,面赤母生;面青母死。尤必察其母之舌色,舌赤胎生;舌青胎死。欲知胎之生死,全以舌為證驗。然必舌見青黑,口出噦氣而吐沫,嘔惡,腹中陰冷如冰,重墜如石者方可議下,宜佛手散、決津煎、脫花煎,助其血而落之最為神效,切勿用平胃散加朴硝等劑腐人腸胃。

理中湯

  • 1.《校註婦人良方》:「寒冷臍下陰冷動泄,用理中湯、治中湯。伏暑心煩,渴,瀉水,用四苓散。傷濕泄瀉,小便自利,用不換金正氣散、胃苓湯。此四證之大略也。仍參第八卷第八論主之。
  • 2.《資生集》:「《大全》曰:若因風冷,水穀不化,下如豆汁,胃風湯;寒冷臍下陰冷,洞泄,理中湯、治中湯;伏暑煩渴瀉水,四苓散;傷濕泄瀉,小便自利,不換金正氣散、胃苓湯。
  • 3.《赤水玄珠》:「若風冷水穀不化,如豆汁,用胃風湯。寒冷臍下陰冷,理中湯、治中湯。伏暑心煩渴、瀉水,用四苓散。傷濕泄瀉,小便自利,用不換金正氣散、胃苓湯。此四症之大略也。仍參泄瀉門互治。
  • 4.《女科經綸》:「寒冷,臍下陰冷,洞泄,用理中湯、治中湯。伏暑煩渴,瀉水,用四苓散。傷濕泄瀉,小便自利,用不換金正氣散、胃苓湯。此四證之大略也。

還少丹

  • 1.《保嬰撮要》:「一小兒九歲,素畏風寒,飲食少思,至秋冬口鼻吸氣,陰冷至腹,手足如冰,飲薑湯及燒酒方快,其脈細微,兩尺如無,余謂此稟命門火衰也,用還少丹不應,改用八味丸,旬余諸症即愈。

龍膽瀉肝湯

  • 1.《瘍醫大全》:「馮魯瞻曰:婦人陰冷,因勞傷子臟,風冷客之,若小便澀滯,小腹痞痛,宜龍膽瀉肝湯。若小便澄清,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治以八味地黃丸。八味丸治血弱不能榮養臟腑,津液枯澀,寒客子臟陰冷者,甚效。(《錦囊》)

補中益氣湯

  • 1.《口齒類要》:「一儒者因勞役感冒,唇生瘡,或用四物加黃柏、知母之類而愈。後復作,彼仍用前藥,益甚。腹中陰冷,余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
  • 2.《續名醫類案》:「一儒者因勞役感暑,唇生瘡,或用四物湯加知、柏之類而愈。後復作,彼仍用前藥益甚,腹中陰冷,乃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

補肝湯

  • 1.《續名醫類案》:「有人陰冷,漸漸入內,陰囊腫滿,晝夜痛悶不已,用上好川椒為末,帛包裹囊。如不覺熱,炒熱更烘。內煎大薊湯汁服妙。陰冷兩丸如冰,出汗,兩腳痿弱,宜補肝湯。(《千金方》。)
  • 2.《醫方集解》:「本方除青皮、澤瀉、乾葛,名黃耆人參湯(東垣):治暑傷元氣,長夏倦怠,胸滿自汗,時作頭痛(時痛時止,為內傷證)。本方除白朮、青皮、麥冬、五味,加茯苓、豬苓、柴胡、羌活、防風、連翹、知母,名補肝湯(東垣):治陰汗如水,陰冷如冰,腳痿無力。

清暑益氣湯

  • 1.《醫方集解》:「本方除青皮、澤瀉、乾葛,名黃耆人參湯(東垣):治暑傷元氣,長夏倦怠,胸滿自汗,時作頭痛(時痛時止,為內傷證)。本方除白朮、青皮、麥冬、五味,加茯苓、豬苓、柴胡、羌活、防風、連翹、知母,名補肝湯(東垣):治陰汗如水,陰冷如冰,腳痿無力。
  • 2.《成方切用》:「除青皮澤瀉乾葛,名黃耆人參湯。(東垣)治暑傷元氣,注夏倦怠,胸滿自汗,時作頭痛。(時痛時止。為內傷證。)除白朮青皮麥冬五味,加茯苓豬苓柴胡羌活防風連翹知母,名補肝湯。(東垣)治陰汗如水,陰冷如冰,腳痿無力。

五味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下痢腹痛,陰冷,小便短少,用五味異功散加肉豆蔻頓愈。復作嘔吐咽酸,或用巴豆之藥連瀉五次,飲食頓減,手足並冷,余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乾薑,飲食少進,倍用乾薑,又四劑,手足溫而痢亦痊。

通關散

  • 1.《奇效良方》:「上用小薊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服。曾有人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恐死,夜疼痛不能眠,煮大薊根汁服之,立瘥。一方為末,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