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皮膚瘙癢」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皮膚瘙癢在中醫稱為「癮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以劇烈瘙癢為主要特徵,可伴有皮疹或無皮疹。中醫認為,皮膚瘙癢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風邪、內傷脾胃、血虛風燥等。外感風邪,多因春夏之交,風邪之邪乘虛而入,侵犯肌膚,引起皮膚瘙癢。內傷脾胃,多因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濕熱內生,蘊蒸肌膚,引起皮膚瘙癢。血虛風燥,多因久病體虛,或年老體弱,血虛生風,風燥傷肌,引起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的中醫證候主要表現為:

  • 皮膚瘙癢,劇烈難忍,可伴有皮疹或無皮疹。
  • 皮疹多為紅色丘疹、風團或水皰,可伴有滲液、結痂。
  • 瘙癢多在夜間或天氣潮濕時加重。
  • 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中醫治療皮膚瘙癢,以疏風清熱、養血潤燥為主。常用方藥有:

  • 防風通聖散: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症見皮膚瘙癢,身體發熱,口乾口苦,大便秘結。
  • 白虎湯:適用於內傷脾胃引起的皮膚瘙癢,症見皮膚瘙癢,口渴飲冷,大便溏泄。
  • 當歸生薑羊肉湯:適用於血虛風燥引起的皮膚瘙癢,症見皮膚瘙癢,皮膚乾燥,口唇乾燥,手足心熱。

皮膚瘙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病情。
  • 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皮膚瘙癢症狀較重,或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消風散

  • 1.《景岳全書》:「_二味消風散_,治皮膚瘙癢不能忍。
  • 2.《古今醫鑑》:「_消風散_,治諸風上攻,頭目昏弦,背項強急,耳作蟬鳴,及皮膚瘙癢,頑麻癮疹,婦人血風頭痛。
  • 3.《醫方集宜》:「治諸風上攻頭目昏沉耳鳴鼻塞咽嗌不利及皮膚瘙癢頑麻癮疹
  • 4.《古今醫鑒》:「_消風散_,治諸風上攻,頭目昏弦,背項強急,耳作蟬鳴,及皮膚瘙癢,頑麻癮疹,婦人血風頭痛。

加味逍遙散

  • 1.《不居集》:「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飲食一進,清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
  • 2.《校註婦人良方》:「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仍照虛煩發熱方論主治。
  • 3.《產鑑》:「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頭暈加蔓荊子。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湯加參、術。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因脾血虛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白朮。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
  • 4.《女科折衷纂要》:「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數語盡之)。當補脾,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仍參虛損發熱方論主治。
  • 5.《產鑒》:「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頭暈加蔓荊子。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湯加參、術。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因脾血虛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白朮。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
▼ 展開更多

六君子湯

  • 1.《校註婦人良方》:「_六君子湯_,治脾氣虧損,皮膚瘙癢,或癮疹不消。(三方見本卷第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