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眼花」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眼花在中醫屬於「視物昏花」的範疇。

眼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肝腎不足:肝主藏血,腎主精,肝腎精血不足,則不能上榮於目,導致視物昏花。
  • 風熱上擾:風熱之邪侵襲眼睛,可導致眼花。
  • 痰濕阻滯:痰濕阻滯於清竅,可導致視物昏花。
  • 血虛血瘀:血虛則目失所養,血瘀則阻礙氣血運行,均可導致視物昏花。

眼花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 視物昏花:視物不清,如隔霧看物。
  • 眼乾澀:眼睛乾澀、疼痛、畏光。
  • 視物旋轉:眼前有黑點、蚊子飛舞、視物旋轉。
  • 眼脹痛:眼睛脹痛、沉重。
  • 頭痛:頭痛、頭暈。

眼花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肝腎不足:可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滋補肝腎的藥物。
  • 風熱上擾:可用羚羊角散、菊花散等清熱明目的藥物。
  • 痰濕阻滯:可用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化痰祛濕的藥物。
  • 血虛血瘀:可用四物湯、補血活血的藥物。

眼花患者平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眼睛疲勞: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等電子產品。
  • 注意用眼衛生:不要用髒手揉眼睛,不要在強光下看書、寫字。
  • 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可以多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緩解眼睛疲勞。
  • 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緒不穩定會加重眼花的症狀。

如果出現眼花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十全大補湯

  • 1.《馮氏錦囊秘錄》:「治勞傷困倦,虛症峰起,發熱作渴,喉痛舌裂,心神昏亂,眩暈眼花,寐而不寐,食而不化。
  • 2.《刪補頤生微論》:「_十全大補湯_,治勞傷困倦,虛症蜂起,發熱作渴,喉痛舌裂,心神昏亂,眩暈眼花,寤而不寐,食而不化。

四物湯

  • 1.《古今醫統大全》:「又以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與丸藥間服之,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不幹,止渴未消,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減川芎加參、耆、白朮、牛膝、五味、炒柏、麥門冬煎調六一散,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藥。
  • 2.《沈氏尊生書》:「或諸血失道妄行,眼花頭暈,漸至吐血不止,或乾血癆(宜四物湯、當歸補血湯。

左歸丸

  • 1.《虛損啓微》:「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症,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 2.《景岳全書》:「_左歸丸_,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 3.《銀海指南》:「_左歸丸_(景岳),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遺淋不禁,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或昏運眼花耳聾。凡精髓內虧,津液枯竭等症,俱宜速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此方主之。
  • 4.《類經圖翼》:「左歸丸,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溉營衛,漸至衰羸,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勞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竭,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此方主之。
  • 5.《成方切用》:「(景岳),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遺淋不禁,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或昏暈眼花,耳聾。凡精髓內虧,津液枯竭等證,俱宜速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此方主之。
▼ 展開更多

六一散

  • 1.《古今醫統大全》:「又以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與丸藥間服之,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不幹,止渴未消,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減川芎加參、耆、白朮、牛膝、五味、炒柏、麥門冬煎調六一散,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藥。

當歸補血湯

  • 1.《沈氏尊生書》:「或諸血失道妄行,眼花頭暈,漸至吐血不止,或乾血癆(宜四物湯、當歸補血湯。

六味地黃丸

  • 1.《蘭臺軌範》:「_六味地黃丸_(錢氏),治腎陰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乾舌痛,齒牙不固,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發熱等症。
  • 2.《刪補頤生微論》:「_六味地黃丸_,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嗽,頭目暈眩,眼花耳聾,咽燥舌痛,齒牙不固,腰膝痿軟,自汗盜汗,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煩躁,下部瘡瘍,足跟作痛等症。
  • 3.《醫宗必讀》:「_六味地黃丸_,治腎水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乾齒動,腰腿痿軟,便血吐血,盜汗失音,水泛為痰。
  • 4.《馮氏錦囊秘錄》:「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燥舌痛,牙齒不固,腰膝痿軟,自汗盜汗,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煩燥,下部瘡瘍,足跟作痛等證。
  • 5.《祖劑》:「一名六味地黃丸,即仲景腎氣丸,錢仲陽去附子、肉桂,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噪舌痛,齒牙不固,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發熱等證,其功不能盡述。
▼ 展開更多

四神丸

  • 1.《目經大成》:「兩腎虛損,眼花白障,此方主之。

失笑散

  • 1.《女科經綸》:「《家居醫錄》曰: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大劑芎歸湯補之,加童便。
  • 2.《女科撮要》:「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蕓薹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繼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
  • 3.《古今名醫匯粹》:「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芸臺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繼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
  • 4.《古今名醫彙粹》:「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芸臺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繼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
  • 5.《資生集》:「《家居醫錄》曰: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大劑芎歸湯加童便。

參附湯

  • 1.《醫學正傳》:「_參附湯_(嚴氏),治真陽虛乏,上氣喘息,自汗盜汗,短氣,頭旋眼花。
  • 2.《萬氏女科》:「如自汗、眼花、視小為大,是將脫也,宜服參附湯。

半夏白朮天麻湯

  • 1.《醫學心悟》:「眩,謂眼黑;暈者,頭旋也。古稱頭旋眼花是也。其中有肝火內動者,經云: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是也,逍遙散主之。有濕痰壅遏者,書云:頭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有氣虛挾痰者,書曰: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上重下輕也,六君子湯主之。
  • 2.《醫學心悟雜症要義》:「「眩,謂眼黑。暈者,頭旋也,古稱頭眩眼花是也。其中有肝火內動者。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是也,逍遙散主之。有濕痰壅遏者,書支:頭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有氣虛挾痰者,書曰: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上重了輕也,六君子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