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黃胖」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黃胖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是皮膚發黃,體型肥胖。黃胖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濕內停,水濕不能正常代謝,聚集在體內,使人體出現水腫、皮膚發黃等症狀;二是肝膽功能失調,導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使人體出現肥胖、皮膚發黃等症狀。

黃胖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調理脾胃:可以使用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中藥,如白朮、茯苓、澤瀉、薏苡仁等。
  2. 疏肝理氣:可以使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中藥,如柴胡、香附、丹參、赤芍等。
  3. 其他治療方法:如針灸、推拿、拔罐等。

黃胖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不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2. 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體重。
  3.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黃胖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雖然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但我們仍然要了解它的相關知識,以便在生活中做好預防。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麥門冬湯

  • 1.《皇漢醫學》:「《松原家藏方》曰:「麥門冬湯,治諸黃胖,脈弦大,氣逆胸滿,心下硬,身色淡黃,行動則氣急,或爪甲枯黃而張者。」

真武湯

  • 1.《皇漢醫學》:「《成績錄》曰:「一僧年三十許,胸中煩悶數日,吐下黑血,診之脈沉微,腹滿,小便難,手足浮腫,沉重不仁,大便日二三行,默默不欲飲食,食即停滯胸間,入腹則氣急,腹滿殊甚,其狀如世所謂黃胖病者。先生與真武湯,百患悉治。」

苓桂朮甘湯

  • 1.《先哲醫話》:「苓桂朮甘湯加附子,能治黃胖病。胸中有動氣者,為鐵粉、蜀漆主治。

小建中湯

  • 1.《四科簡效方》:「用力勞傷,神疲黃腫者,乃脫力虛黃,俗云黃胖是也,當服小建中湯、六君子湯之類。

參苓白朮散

  • 1.《錢氏小兒直訣》:「薛按:大病後身目皆黃,或肢體黃胖者,脾氣虧損而真臟為病,宜用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調補元氣。病後發渴者,脾氣虛而津液少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脾經濕熱壅滯,二便秘,腠理不得疏泄而為患者,名為黃疸,用茵陳湯。初生身黃壯熱,不乳便秘,此為胎熱,用地黃湯。

六君子湯

  • 1.《錢氏小兒直訣》:「薛按:大病後身目皆黃,或肢體黃胖者,脾氣虧損而真臟為病,宜用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調補元氣。病後發渴者,脾氣虛而津液少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脾經濕熱壅滯,二便秘,腠理不得疏泄而為患者,名為黃疸,用茵陳湯。初生身黃壯熱,不乳便秘,此為胎熱,用地黃湯。
  • 2.《四科簡效方》:「用力勞傷,神疲黃腫者,乃脫力虛黃,俗云黃胖是也,當服小建中湯、六君子湯之類。

柴胡桂枝乾薑湯

  • 1.《皇漢醫學》:「《橘窗書影》曰:「一婦人產後惡露盡後,時時惡寒面熱,舌上赤爛,但頭汗出,心下微結,腹滿,小便不利,腰以下有微腫。醫或為蓐勞,或為黃胖,眾治不驗。余診為血熱挾蓄飲證,與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自秋至明年春,舊疴已愈逾半矣。仍守前方,遂得全治。於是沉疴痼疾,皆乞診而至矣。」

二陳湯

  • 1.《醫通祖方》:「治黃胖面腫足脹,是脾虛不能健運,雖有積聚,不可下之。
  • 2.《張氏醫通》:「溫中丸,治黃胖面腫足脹。是脾虛不前健運。雖有積聚。不可下之。

甘露飲

  • 1.《景岳全書》:「養勞湯(和三五四,虛勞疸),加減五苓散(和一八三),茵陳四逆湯(熱十九,陰黃汗),綠礬丸(和三五五,黃胖),甘露飲(寒十,濕熱),犀角地黃湯(寒七九,血熱),茵陳湯(寒一二八,濕熱),火府丹(寒百二十,消渴),茯苓滲濕湯(寒一二九,濕熱),柴胡茵陳五苓散(和一八六,傷寒、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