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關格」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關格,是指關節不能屈伸,或屈伸不利的一種病證。關格多由外感風寒濕邪,或內傷痰飲、瘀血等因素,阻遏經絡,閉阻關節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或關節僵硬,不能活動。

關格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全身症狀。
  • 關節屈伸不利:關節屈伸不利,或關節僵硬,不能活動。
  • 關節周圍肌肉緊張、痙攣:關節周圍肌肉緊張、痙攣,可伴有皮膚發紅、灼熱感。
  • 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浮緊或沉弦。

關格的治療,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為主。可選用中藥如羌活、獨活、防風、白芷、蒼朮、細辛、川芎、當歸、白芍、甘草等,或針灸、推拿等外治方法。

關格是一種嚴重的關節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疾。因此,一旦出現關格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承氣湯

  • 1.《仁術便覽》:「一方,治大小便關格不利。用皂莢燒研末,粥飲下三錢。

小建中湯

  • 1.《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金(三十六歲),臍間沖氣上逆(已見根蒂不固,)自覺壘攻,及脘中痛脹,兼作若響動,下行痛脹始緩。噯多嘔沫,大便艱澀(此近關格之病,早以滑潤通調,極為穩安。)十年宿病,圖效頗難(此等病補益關元氣海,恐其迂滯不靈,只得走出一層滑潤法,以和肝。)
  • 2.《未刻本葉氏醫案》:「壯年而成關格。定屬木火上亢。柔金被劫。失宣降之司耳。

理中湯

  • 1.《萬氏秘傳片玉心書》:「如嘔吐久而諸藥不納者,此胃口壯火,關格之病,用理中湯,以童便、豬膽汁同炒,煎服即安。
  • 2.《醫學研悅》:「若惡食而食入即吐者,此積食在胃口,運化不得也。淡薑湯送理中丸,或用鵝羽掃口中,吐盡舊積後,用二陳湯,加乾薑、神麯、麥芽、砂仁治之,如嘔久而諸藥不納者,此胃口壯火,關格之病也,理中湯加童便豬膽煎服,此藥妙不可言。

豬苓湯

  • 1.《張卿子傷寒論》:「若其脈但浮而不弦大。無諸里證者。是邪但在表也。可與麻黃湯。以發其汗。若不尿。腹滿。加噦者。關格之疾也。故云不治。難經曰。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

麻子仁丸


越鞠丸

  • 1.《未刻本葉氏醫案》:「喜飲熱酒。胃絡積熱血瘀。中脘痹痛。穀食漸減。脈來弦澀。年已望五。最慮營枯氣結。他日有關格之患。

附子瀉心湯

  • 1.《雜病廣要》:「盧,陰陽逆亂,已成關格(按:此關格蓋是膈症),議用附子瀉心湯,為上熱下寒主治。(《臨證指南》)

八正散

  • 1.《理瀹駢文》:「亦名冷熱熨法。(先以冷物熨之再以熱物熨之更以冷物熨之自通亦見駢文注○按大小便不通內經謂三焦約約者不行也以長流水煎八正散治之又關格垂死者但通大便大便行而小便亦行矣)傷寒至於陰毒陽毒病。至於二便不通。危險已甚。而尚用此二法。則凡陰寒陽熱諸症。均可用此二法治之也亦明矣。

風引湯

  • 1.《醫醫小草》:「_風引湯所主,是異是同?但中風一證,自有真類之說,愈辨愈晦,何所取法?勞以虛名,愈補愈劇,何則?蠱膨云虛雲實,孰是孰非?遍察古書,有云關格是證,有云關格是脈,將誰適從?溫暑燥濕,瘧痢霍亂,各有名義,其所以然,請各抒所見以對。_

補中益氣湯

  • 1.《醫貫砭》:「傷寒發熱,拂拂如羽毛之熱,熱在皮毛。三陽俱有壯熱之證,若陽明則熱在肌膚為尤劇,如何皆只微熱。內傷者,肌體壯熱,捫之烙手,內傷雖熱,總不如外感之甚,如何反以為極熱。右手氣口脈大於左手人迎三倍。此又亂道,脈大三倍是關格之脈,危證矣,豈內傷乎?其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

二陳湯

  • 1.《萬氏家抄濟世良方》:「關格似噎,而與噎稍異,胃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謂氣之橫格也,宜二陳湯吐之。
  • 2.《醫學研悅》:「若惡食而食入即吐者,此積食在胃口,運化不得也。淡薑湯送理中丸,或用鵝羽掃口中,吐盡舊積後,用二陳湯,加乾薑、神麯、麥芽、砂仁治之,如嘔久而諸藥不納者,此胃口壯火,關格之病也,理中湯加童便豬膽煎服,此藥妙不可言。
  • 3.《沈氏尊生書》:「關格不通者(宜二陳湯加木香、青皮,如不效,加丁香、沉香、砂仁、蔻仁、厚朴、

白通湯

  • 1.《醫理真傳》:「【闡釋】兩腳浮腫至膝,寒冷如冰,主要由於下焦陰盛陽衰過甚,致與中、上二焦關格,法宜峻補元陽,交通上下,白通湯實為對症之方。因薑、附、蔥合用,溫通之力極強,故能使下焦陰斂陽藏,腳膝得暖而浮腫立消。

保和丸


半夏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肉實坐安席,不能動作喘氣,主脾病熱氣所加關格除喘方。

四神丸

  • 1.《未刻本葉氏醫案》:「有年氣弱。食下少運。左脈弦勁。肝邪僭逆。將來恐有關格之患。

都氣丸


阿膠雞子黃湯

  • 1.《三家醫案合刻》:「上下不宣,狀如關格,但關格乃陰枯陽結,聖賢尤以為難。今是胃傷困乏,清陽不司旋運,斯為異歧,不必以寒之不應而投熱。但主傷在無形,必圖清氣宣通,則為善治程法。《金匱》大半夏湯。

生脈散

  • 1.《類證治裁》:「《內經》以陰氣太盛,則陽不能榮,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弗能榮,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因是症氣逆於上,津涸於下,與噎膈反胃同,而勢較驟,最忌燥熱劫陰,法宜甘潤滋液,生脈散加甜杏仁、玉竹等。或甘酸化陰。參、麥、阿膠、地黃、白芍、烏梅、牛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