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麻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麻痹是中醫病名,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肢體或肌肉的運動功能障礙。麻痹的病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外感風寒、風熱、濕邪、痰濁、瘀血等,以及內傷勞倦、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臨床表現主要為肢體或肌肉的運動功能障礙,如手足不能活動、屈伸不利、麻木疼痛等。

麻痹是中醫臨床常見病,治療上以辨證論治為主,根據不同病因、病機,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針灸、推拿、拔罐、藥物治療等。

針灸治療麻痹,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緩解麻木、疼痛等症狀。推拿治療麻痹,可以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改善局部肌肉的張力,從而緩解麻木、疼痛等症狀。拔罐治療麻痹,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緩解麻木、疼痛等症狀。藥物治療麻痹,可以根據病因、病機,選擇不同的中藥進行治療。

麻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注意飲食,避免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麻痹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桂枝茯苓丸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桂枝茯苓丸條中云:「治經水不調,時時頭痛,腹中拘攣,或手足麻痹者,或每至經期頭重眩暈,腹中及腰腳疼痛者。…經閉上衝,頭痛,眼中生翳,赤脈縱橫,疼痛羞明,腹中拘攣者。」

黃耆桂枝五物湯

  • 1.《皇漢醫學》:「血痹者,和久田氏云:「血脈澀滯,麻痹之名也。」尾臺氏云:「身體痹而覺肌膚習習者。」淺田氏云:「邪入血分,形體麻痹,如被微風吹者,是可知矣。」

腎著湯

  • 1.《皇漢醫學》:「《宣明論》曰:「腎著湯治胞痹(膀胱麻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

柴胡桂枝湯

  • 1.《皇漢醫學》:「婦人無故憎寒壯熱,頭痛眩暈,心下支結,嘔吐噁心,肢體酸軟,或麻痹鬱鬱,惡於對人,或頻頻欠伸者,俗謂之血道,宜服此方,或兼瀉心湯。

當歸芍藥散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此證亦宜用柴胡薑桂湯、當歸芍藥散之合方,不當處以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也。和田氏為古方後世折衷家,不知合方之機,是以慣用畸形方也,不可從之。依余之經驗,當歸芍藥散兼有驅瘀血利尿之二作用,能治知覺及運動之不全麻痹,所以腳氣痿弱有效也。」
  • 2.《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妊娠,產後,下利腹痛,小便不利,腰腳麻痹無力者,或眼目赤痛。若下利不止,惡寒者,加附子。若不下利大便秘者,加大黃。」

大柴胡湯

  • 1.《皇漢醫學》:「某人右足有病,已十五年,雖騎馬步行即覺麻痹而不用。由六月上旬求治於余,余診察之,用大柴胡湯。病人云:「前曾用巴、遂、大黃等多矣,初用雖下,至二三日則不下矣。任用多少大黃等藥,亦不下。總而言之,有大黃之藥,無一效驗者。」於是用本方至中旬,云因感風邪而有熱,故請再診。

芍藥甘草附子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痼毒沉滯,四肢攣急,難以屈伸,或骨筋疼痛,寒冷麻痹者,兼用七寶承氣丸或十乾承氣丸。此方加大黃名芍藥甘草附子大黃湯,治寒疝,腹中拘急,惡寒甚,腰腳攣痛,睾丸柳腫,二便不利者,有奇效。」

桃核承氣湯

  • 1.《皇漢醫學》:「求真按:「由此治驗,可知知覺麻痹之多因於瘀血者。」

桂枝湯

  • 1.《家塾方與方極》:「黃蓍桂枝五物湯。治桂枝湯證、而嘔、身體麻痹、不急迫者。

真武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痿躄病,腹拘攣,腳冷不仁,小便不利,或不禁者。腰疼,腹痛,惡寒,下利日數行,夜間尤甚者,此稱疝痢,宜此方。又久痢見浮腫,或咳,或嘔者,亦良。產後下利,腸鳴,腹痛,小便不利,肢體酸軟,或麻痹有水氣,惡寒發熱,咳嗽不止,漸成勞狀者,尤為難治,宜此方。」

附子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水病,遍身腫滿,小便不利,心下痞硬,下利腹痛,身體痛,或麻痹,或惡風寒者。」
  • 2.《皇漢醫學》:「又有一種,諸證大同,脈沉微,面色如常,四肢拘急,或疼痛,或麻痹,手足冷者,此病人雖有痰飲之變,非主證也,宜用附子湯兼用應鐘,時時以紫圓攻之。其不奏效者,可以七寶丸攻之。雖麻痹偏枯之類有緩急,而治法無異也。」

桃花湯

  • 1.《皇漢醫學》:「腹痛者,因腸潰瘍面為病的異產物刺激而引起。小便不利者,因下利不止,消耗體液也。下利不止者,因於腸管麻痹,故用溫性收斂劑之本方以治之也。

當歸拈痛湯

  • 1.《明醫指掌》:「濕勝,脈沉緩,留住不去,四肢麻木拘急,浮腫,茯苓川芎湯。風濕痹,腳膝腫痛,行步艱難,腰、膝、臂、髀大骨痛,蒼朮散。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當歸拈痛湯。(方見腳氣。)

補中益氣湯

  • 1.《醫述》:「劉允功,形體魁偉,不慎酒色,偶因勞怒,頭暈仆地,痰涎上湧,手足麻痹,口乾引飲,六脈洪數而虛。余以為腎經虧損,不能納氣歸原而為暈,不能攝水歸原而為痰,陽氣內虛而麻痹,虛火上炎而作渴,用補中益氣湯合六味丸治愈。(薛立齋)

薏苡仁湯

  • 1.《校注醫醇賸義》:「_薏苡仁湯_,治中風,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 2.《景岳全書》:「_薏苡仁湯_,治中風流注,手足疼痛,麻痹不仁,難以伸屈。
  • 3.《瑞竹堂經驗方》:「治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 4.《奇效良方》:「治中風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 5.《奇效良方》:「治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十棗湯

  • 1.《醫方集解》:「本方除大棗,加大黃、黑醜、輕粉,水丸,名三花神佑丸(河間):治壯實人風痰鬱熱,支體麻痹,走注疼痛,濕熱腫滿,氣血壅滯,不得宣通;及積痰翻胃。服二丸後,轉加痛悶,此痰涎壅塞,頓攻不開,再加二丸,快利則止(加牽牛、大黃、大瀉氣血之濕;加輕粉,無竅不入,以去痰積。虛人不可輕用)。

二陳湯

  • 1.《類編朱氏集驗醫方》:「其為喘、為嗽、為壅、為嘔、為眩暈、為風癎、為狂迷、為忪悸。或吞酸、或短氣、或痞隔、或腫脹、或寒熱、或疼痛,其證不一。假如頭風證,眉稜、耳角俱痛,治以風則不效,治以痰則收功。又如飲酒之人,有時臂痛,時或麻痹,治以二陳湯、白丸子、消飲丸,無不作效。

白朮散


大黃附子湯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此尿閉,與桃核承氣湯者,為欲去瘀血之急迫也。用本方或八味丸者,為欲恢復尿道麻痹也,而期於利尿則一。」

大陷胸湯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本方不背陷胸之名,能治胸廓前後高起,所以能治龜胸及壓迫性脊髓麻痹。」

柴胡桂枝乾薑湯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此證亦宜用柴胡薑桂湯、當歸芍藥散之合方,不當處以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也。和田氏為古方後世折衷家,不知合方之機,是以慣用畸形方也,不可從之。依余之經驗,當歸芍藥散兼有驅瘀血利尿之二作用,能治知覺及運動之不全麻痹,所以腳氣痿弱有效也。」

葛根加半夏湯

  • 1.《皇漢醫學》:「逸仙曾療山梨某者,其人感觸瘴毒,病頗甚,經數醫,麻痹諸證雖漸漸治愈,繼發浮腫而不能治。適因魯西亞船來,托治於鄂醫。鄂醫使水藥塗於全身,並服其丸藥,次次水瀉。一月許,水氣雖治,又發為周身疼痛如歷節風狀,鄂醫雖用種種方法不能愈。因起病已久,辭歸江戶,又經西醫數人醫治而不瘥。

桂枝加黃耆湯

  • 1.《皇漢醫學》:「此一段承前四段,論又一等之劇證,故以「又」字接上也。「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之二句應前之「兩脛自冷,下部冷而汗不出也」。及於腰以下者,比脛冷重一等也。弛者,鬆也。腰髖者,腰之畔處,如鬆緩而痛,是由瘀水與鬱熱也。如有物在皮中者,麻痹之狀也,覺循肌隔一物在皮中,身外無樣可覺也。

人參湯

  • 1.《皇漢醫學》:「《續建殊錄》曰:「一老人大便不通數日,上逆頭眩,醫與以備急丸而自若,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於是身體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復結。更醫診之,與以大劑承氣湯。一服,不得下利,服三帖,下利如傾盆,身體冷痛不得臥,大便復結。又轉醫作地黃劑使服之,上逆尤劇,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孕婦浮腫,喘咳息迫,或身體麻痹或疼痛者。治肺癰初起,惡寒息迫,咳嗽不止,面目浮腫,濁唾臭痰及胸痛者。當其精氣未脫,兼用白散,蕩滌邪穢,則可平復矣。風濕、痛風,發熱劇痛,關節腫起者,加朮、附有奇效。」

烏藥順氣散

  • 1.《醫方考》:「中風,遍身麻痹,語言謇澀,口眼喎斜,喉中氣急有痰者,此方主之。
  • 2.《養生類要》:「四肢皆有冷痹加川烏,附子,交桂(各八分)。麻痹疼痛極者合三五七散。左癱右瘓加當歸,天麻,白蒺藜(各一錢)。二三年不能行者合和獨活寄生湯服。婦人血氣加防風,荊芥,薄荷(各七分)。風氣日夜疼痛,午間輕夜又重,合和神秘左(經湯)。
  • 3.《醫便》:「_烏藥順氣散_(百二十六),治男婦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麻痹,手足癱瘓,語言謇澀,筋脈拘攣,及腳氣步履艱辛,腰膝軟弱,婦人血風,並老人冷氣,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吐瀉腸鳴等症。
  • 4.《蒼生司命》:「_烏藥順氣散_,治中風、中氣,遍身麻痹,語言蹇澀,口眼喎斜,喉中氣急有痰。
  • 5.《山居四要》:「_烏藥順氣散_,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攻疰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麻痹,手足癱瘓,言語謇澀,筋脈拘攣,及腳氣步履艱辛,腳膝軟弱,婦人血氣,老人冷氣,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吐瀉腸鳴,遠年近日,加減一切治之。
▼ 展開更多

小續命湯

  • 1.《古今醫統大全》:「(《局方》)小續命湯,治中風不省人事,漸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戰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神情昏亂,頭目眩暈,痰火併多,筋脈枸急,不能屈伸。骨節煩疼,不能轉側。諸風服之皆驗。腳氣緩弱,久服得瘥。久病風人,每過天色陰晦,節候變易,預宜服之,以防喑啞。
  • 2.《醫方選要》:「小續命湯,治卒暴中風,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顫掉,語言蹇澀,肢體麻痹,神情昏亂,頭目眩暈,痰涎壅盛,筋脈拘攣及腳氣緩弱,不能動履屈伸。

五積散


五加皮湯

  • 1.《聖濟總錄》:「治婦人血風勞氣,攻注四肢腰背疼痛,嘔逆吞酸,不思飲食,日漸羸瘦,面色萎黃,手腳麻痹,五加皮湯方

四生丸

  • 1.《婦人大全良方》:「治血風骨節疼痛,抬舉臂不起,行履不得,並渾身麻痹。
  • 2.《古今醫統大全》:「_四生丸_,治血風,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渾身瘙癢,或麻痹不知痛癢。
  • 3.《立齋外科發揮》:「_四生丸_,治血風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或渾身瘙癢,或麻痹。
  • 4.《外科理例》:「治血風。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或渾身瘙癢。或麻痹。
  • 5.《靈驗良方彙編》:「_四生丸_,治外臁及血風頑瘡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或渾身搔癢,或麻痹不仁,並效。
▼ 展開更多

健步丸

  • 1.《御藥院方》:「治乾溼腳氣,腿膝麻痹冷痛,足下隱痛,行步艱難。下注生瘡,並宜服之。
  • 2.《楊氏家藏方》:「治乾溼腳氣,腿膝麻痹、冷疼,足下隱痛,行步艱難,下注生瘡。

清濕化痰湯

  • 1.《萬病回春》:「_清濕化痰湯_,治周身、四肢骨節走注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側,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乃是濕痰流注經絡關節不利故也。

控涎丹

  • 1.《成方便讀》:「入心則迷成癲癇,人肺則塞竅喘咳背冷,入肝則膈痛乾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釣痛,入皮肉則瘰癧癰腫,皆可以此方服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而為痰。大戟能泄臟腑水濕,甘遂能行經隧水濕,二味皆能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
  • 2.《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陽、太陰藥也(十棗湯加減,行水例藥,亦厲劑)。李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癇,入肺則塞竅為喘咳背冷,入肝則膈痛乾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牽引灼痛,入皮肉則瘰癧癰疽,陳無擇《三因方》並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
  • 3.《成方切用》:「李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癇。入肺則塞竅,為喘咳背冷。入肝則膈痛乾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釣痛,入皮肉則瘰癧癰腫。陳無擇三因方,並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功,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為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