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遺溺」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遺溺,又稱遺尿,是指小便失禁,不由自主地排尿。在古代,遺溺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並有不同的中醫證候。

  • 氣虛證:患者常常感到疲倦乏力,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尿量多,夜尿頻多。
  • 腎虛證:患者常常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健忘失眠,小便清長,尿量多,夜尿頻多。
  • 脾虛證:患者常常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小便清長,尿量多,夜尿頻多。
  • 膀胱濕熱證:患者常常小便短赤,尿急尿痛,尿道灼熱,大便秘結。
  • 肝腎陰虛證:患者常常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小便短赤,尿量少,夜尿頻多。

在治療上,根據不同的證候,可以使用不同的中醫藥治療方法。例如,氣虛證可以使用補氣中藥,如黃芪、黨參、白朮等;腎虛證可以使用補腎中藥,如熟地黃、山藥、枸杞子等;脾虛證可以使用健脾中藥,如白朮、茯苓、山藥等;膀胱濕熱證可以使用清熱利尿中藥,如金錢草、蒲公英、車前草等;肝腎陰虛證可以使用滋陰補腎中藥,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遺溺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疾病,在治療上應根據不同的證候,辨證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虎湯

  • 1.《証治準繩‧女科》:「(傷寒太陽。)寒厥表熱裡寒,則下利清穀,食入則吐,脈沉,手足冷,用四逆湯。(傷寒厥。)熱厥腹滿,身重難轉,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用白虎湯。(雜病發熱。)錦衣楊永興舉家避眚,有僕沉醉失避者,既而神思昏昧,遍身青傷,各煎金銀藤(即忍冬葉。)湯灌之愈。
  • 2.《玉機微義》:「白虎湯治熱厥,腹滿,身重,難以轉側,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方見暑門。
  • 3.《隨息居重訂霍亂論》:「若見煩擾腹脹,脈來數疾,急投涼膈散,以竹葉易生薑,則毒從下奪。熱劇神昏,雖合三黃,多不可救。煩渴引飲,遺溺,速清陽明,白虎湯加蔥豉,使毒從表化。斑點深赤,毒在血分者,濃煎益母草,少投生蜜,放溫恣服,取效最捷。以其專下惡血也,或加生萊菔汁半杯,總取散血之功。
  • 4.《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熱厥。腹滿身重,難以轉側,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里有熱也。
  • 5.《醫辨》:「熱厥,腹滿身重,難以轉側,面垢,譫語,遺溺,厥冷自汗,脈沉滑,白虎湯主之。
▼ 展開更多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醫經小學》:「腎嗽,麻黃附子細辛湯,膀胱遺溺,苓茯甘草湯

甘草乾薑湯

  • 1.《古今醫統大全》:「_甘草乾薑湯_,治肺痿吐涎沫,不能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運。
  •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數,肺中冷,必眩;不渴,不咳,必遺溺,所以然者,上虛不能制下也。

甘草湯

  • 1.《醫經小學》:「腎嗽,麻黃附子細辛湯,膀胱遺溺,苓茯甘草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

  • 1.《赤水玄珠》:「_赤石脂禹餘糧湯_,大腸腑發咳,咳而遺溺。

茯苓甘草湯

  • 1.《不居集》:「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茯苓甘草湯主之。
  • 2.《証治準繩‧類方》:「_茯苓甘草湯_,治膀胱腑發咳,咳而遺溺。
  • 3.《醫學綱目》:「膀胱咳,遺溺,茯苓甘草湯。三焦咳,腹滿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錢氏異功散。
  • 4.《丹溪手鏡》:「_恐傷腎咳_,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或寒熱喘滿引腰背,此房勞傷腎,宜麻黃細辛附子湯;膀胱受之,遺溺,宜茯苓甘草湯治之。
  • 5.《保嬰撮要》:「_茯苓甘草湯_,治膀胱咳,咳而遺溺。
▼ 展開更多

木防己湯

  • 1.《證類本草》:「虛者便愈,實者三日復發汗,至三日復不愈者,宜去石膏,加芒硝三合。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芒硝,分再服。微下利則愈。禁生蔥。孫思邈療遺溺,小溲澀,亦用三物木防己湯。
  • 2.《本草圖經》:「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分再服,微下利則愈。禁生蔥。孫思邈療遺溺,小溲澀,亦用三物木防己湯。

桃花湯

  • 1.《本草衍句》:「澀可去脫,龍骨、牡蠣之屬,氣脫遺溺遺精者用之,如石脂丸、桃花湯。

補中益氣湯

  • 1.《醫學摘粹》:「遺溺者,膀胱不固也。腎司二便之門戶,腎虛有寒,關門不固,是以遺溺。然亦有肺脾氣虛,不能約束水道而為遺溺者。如因腎元不能溫固而為遺溺者,以附子、人參、山萸肉方主之。如因肺脾不能提攝而為遺溺者,以補中益氣湯主之,如睡中尿出者,緣素稟陽虛,膀胱與腎氣俱冷故也。以雄雞肝桂心方主之。

二陳湯

  • 1.《醫學入門》:「凡味酸傷筋則緩,味鹹傷骨則痿,令人發熱,變為痛痹、麻木等證。慎疾者,須戒魚腥、麵醬、酒醋。肉屬陽助火,但可量吃,若厚味過多,下必遺溺,上必痞悶,先用二陳湯加芍藥、黃連降火,然後用本證藥。

六味地黃丸

  • 1.《三家醫案合刻》:「診得真氣久不周於四肢,又暴受暑邪類中,遺溺目瞑,脈弦數而上承魚際,肝風為足厥陰,暑風為手厥陰,手足兩經得病,喑而不能言者不治,且移至近地涼處為病室,外解暑邪,內用對證之藥以救其逆。

桑螵蛸散

  • 1.《類證治裁》:「〔遺溺〕,寇氏桑螵蛸散,見本卷遺泄。

補肝湯

  • 1.《千金翼方》:「主肝氣不足,兩脅滿,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寒熱偏㿗,淋溺石沙,腰尻少腹痛,婦人心腹四肢痛,乳癰,膝脛熱,轉筋遺溺,消渴,爪甲青枯,口噤面青,太息,疝瘕,上搶心,腹中痛,兩眼不明,悉主之方(後面注內二兩字疑:)

大菟絲子丸

  • 1.《景岳全書》:「一、凡睡中遺溺者,此必下元虛寒,所以不固,宜大菟絲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縮泉丸之類主之。其有小兒從幼不加檢束,而縱肆常遺者,此慣而無憚,志意之病也。當責其神,非藥所及。或因縱以致不固者,亦當治之如前,宜用豬羊溲脬炙脆煎湯,送下前藥更妙。

至寶丹

  • 1.《醫驗隨筆》:「西村裡談正生出外小溺返家驟然趺僕兩目斜視神識不清左乎足不能行動遺溺頭痛面油舌短脈伏苔膩先生診之曰此類中而兼伏熱也用至寶丹一粒以竹瀝六兩調服至天明神識較清再用平肝熄風化痰兩目巳不斜視神情更覺清楚脈有起色舌苔灰黑而潤惟舌縮如故再以芳香化濕消痰之劑大轉機能食稀粥惟友手足一時不能自如耳

縮泉丸

  • 1.《羅氏會約醫鏡》:「若肝腎陽氣不旺,則膀胱不藏,此其咎又在命門。所以少壯者,陰陽兩足,夜少小便,及至老年,夜多小便者,水火俱不足也,治以八味地黃丸,去澤瀉,加骨脂。即右歸飲亦妙。有睡中遺溺者,屬下元虛冷,用五子丸、縮泉丸悉效。小兒之多小便,由陽氣尚微,不能約束,宜於溫補,不治亦不足慮。
  • 2.《景岳全書》:「一、凡睡中遺溺者,此必下元虛寒,所以不固,宜大菟絲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縮泉丸之類主之。其有小兒從幼不加檢束,而縱肆常遺者,此慣而無憚,志意之病也。當責其神,非藥所及。或因縱以致不固者,亦當治之如前,宜用豬羊溲脬炙脆煎湯,送下前藥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