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遺尿」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遺尿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症,多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所致。其主要症狀為不自主排尿,可分為急迫性遺尿、夜間遺尿、白天遺尿等。

急迫性遺尿是指尿急難忍,一有尿意就想排尿,常常來不及到廁所就尿了出來。夜間遺尿是指睡覺時不自主排尿,常常導致尿床。白天遺尿是指白天活動時不自主排尿,常常導致尿褲子。

遺尿在中醫學中屬於「小便失禁」範疇,其病因主要包括:

  • 先天不足:先天腎氣不足,膀胱失約,導致遺尿。
  • 後天失調:後天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房事不節,導致脾胃虛弱,腎氣虧損,膀胱失約,導致遺尿。

遺尿的治療方法包括:

  • 中藥治療:常用中藥有金錢草、益母草、茯苓、澤瀉、車前子等。
  • 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腎俞、膀胱俞、中極、氣海等。
  • 飲食調理: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生活調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避免熬夜,適當運動。

遺尿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症,但只要積極治療,大多可以治癒。因此,如果有遺尿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虎湯

  • 1.《皇漢醫學》:「**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傷寒論》)**
  • 2.《醫法圓通》:「一治譫語遺尿,口不仁而面垢,三陽並病。譫語者,邪熱入於陽明之府也;遺尿者,邪熱合於太陽之府也;口不仁而面垢者,邪熱合於少陽之腑也。白虎湯力能清熱,一熱清而三病立解,故治之而愈。
  • 3.《續名醫類案》:「一人傷寒六日,兩脈微弱不起,面垢遺尿,自汗譫語,身重不能轉側。此三陽合病,汗、下兩不可用。仲景云:腹滿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自汗者,白虎湯主之。蓋三陽合邪,至遺尿譫語,其中州擾亂,真氣與津液並傷可知。故仲景復云: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
  • 4.《傷寒尋源》:「經云。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湯主之。按三陽合病。其脈浮大。其證欲眠。而目合則汗。諦實此三陽合病之證。而見腹滿身重者。陽盛於經。裡氣莫支也。口不仁而譫語者。熱淫於內。
  • 5.《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燥面垢,譫語遺尿,如誤發汗則譫語益甚,下之則便厥,額上汗出,後必發黃,白虎湯(二十二)。
▼ 展開更多

桃核承氣湯

  • 1.《皇漢醫學》:「至明日,盡五帖,遺尿一次,臭不可近,放屁五六次,言語尚不通,目閉不開,捩視之滿眼皆赤,頭面手足微冷,汗不復出,唇稍焦黑,而神氣不全昏,呼之則應,心胸下硬,按之則蹙額,手足擗地。經二時許,復診之,心胸下有痛狀,仍進前方,至明日大便一行,四肢微冷,人事不知。

甘草乾薑湯

  • 1.《皇漢醫學》:「**肺痿吐涎沬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金匱要略》)**
  • 2.《退思集類方歌注》:「治肺冷唾涎沫而不渴,必遺尿小便數,宜以此溫之;並能回中焦之陽氣。
  • 3.《醫門法律》:「_論《金匱》甘草乾薑湯_,法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用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 4.《金匱方歌括》:「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以此方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 5.《景岳全書》:「(仲景),甘草乾薑湯,治少陰傷寒,小便色白,吐逆而渴,動氣因下反劇,身雖有熱反倦,及肺痿吐涎沫而不咳,口不渴,小便數,遺尿,肺中冷,土虛不能制下,眩暈,多涎唾等證。楊仁齋曰:治男女諸虛出血,胃寒不能引氣歸元,無以收約其血者。《良方》名姜草湯,治陰盛於陽,寒而嘔血。
▼ 展開更多

炙甘草湯

  • 1.《成方切用》:「吐涎沫而不咳不渴,必遺尿,小便數,以上虛不能制下,此肺中冷也。必眩,多涎唾,用炙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用炙甘草湯,此補虛勞也。與補陰虛火熱不同,故肺痿有寒熱之異。)

小承氣湯

  • 1.《張卿子傷寒論》:「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十全大補湯

  • 1.《証治準繩‧瘍醫》:「若元氣虛弱,或不戒房勞,或妄行攻伐,致死肉上延,或腐而不痛,黑而不脫者,當大補元氣,無可保生。若手足節⿰骨界斷去者無妨,骨斷筋連不急剪去,若侵及好肉則不治。若預為調補脾氣,則無此患。大凡膿瘀內焮者,即針之而投托里散,或口噤、遺尿而似破傷風者,急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多有生者。

理中湯

  • 1.《靈驗良方彙編》:「又須分別閉與脫二症明白。如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即是閉症,可用蘇合丸、牛黃丸之類灌之;若口開手撤、眼合遺尿,汗出如珠,即是脫症,須用大劑理中湯灌之,及灸臍下一寸穴,可救十中一、二。若誤服「蘇合」等丸,必不救矣。
  • 2.《奉時旨要》:「如口噤不開,急用牙皂、生半夏、細辛為末,吹入鼻內,有嚏則生,無嚏則死。治法須分閉與脫症,如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閉症也,三生飲開之。若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鼾肺絕,脫症也,大劑理中湯救之,或有得生者。此以昏倒指中風,而另在中腑、中臟、中血脈之外,是一說也。

生薑甘草湯

  • 1.《沈氏尊生書》:「或有患此症吐涎沫而咳者(宜生薑甘草湯,)有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

四逆湯

  • 1.《馮氏錦囊秘錄》:「遺尿者,小便自出而不知也。大抵熱盛神昏遺尿者,可治。若陰症下寒,逆冷遺尿,脈沉遲欲脫者不治,宜四逆湯,加益智仁主之。厥陰囊縮逆冷,脈沉遺尿者,宜四物加茱萸湯。陽不回者,死。若汗下之後,熱不解,陰虛火動而遺尿者,用人參三白湯加黃柏、知母、麥冬、五味、歸地主之。

八味地黃丸

  • 1.《齊氏醫案》:「丹溪云:予治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藥太過,遂致秘塞,知其胃氣下陷,遂以補中益氣湯一服而通。因先多用利藥損其腎氣,遂致通後遺尿一夜不止,急用八味地黃丸料加益智、故紙煎飲,然後已。凡醫之治是證者,未有不用泄利之劑,誰能顧其腎氣之虛者哉?予故重為世戒也。

甘草湯

  • 1.《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若發汗則譫語,遺尿,下之,則手足逆冷,額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湯。自利者,宜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白虎湯方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茯苓甘草湯

  • 1.《錢氏小兒直訣》:「嗽而嘔長蟲,胃氣虛也,用烏梅丸。嗽而痰涎壅盛,風傷脾也,用升麻湯。嗽而遺屎,大腸氣虛也,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不止,豬苓湯。嗽而腰背痛,痛甚則咳涎,風邪傷腎也,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嗽而遺尿,膀胱氣虛也,用茯苓甘草湯。嗽而腹滿,面腫不食,脾虛氣逆也,用五味異功散。
  • 2.《誠求集》:「茯苓甘草湯:治膀胱咳,咳而遺尿。
  • 3.《大方脈》:「_茯苓甘草湯_,治傷寒,水氣乘心,厥而心下悸,或汗出不渴,及膀胱府咳,咳而遺尿。
  • 4.《幼科折衷》:「潔古云:嗽而兩脅痛者屬肝經,用小柴胡湯。咳而嘔苦水者屬膽經,用黃芩半夏生薑湯。咳而喉中如梗者屬心經,用甘桔湯。咳而失氣者屬小腸,用芍藥甘草湯。咳而右脅痛者屬脾經,用升麻湯。咳而嘔大蟲者屬胃經,用烏梅丸。咳而喘息吐血者屬肺經,用麻黃湯。咳而遺尿者屬膀胱經,用茯苓甘草湯。
  • 5.《保嬰撮要》:「咳而遺尿者,屬大腸,用赤石脂湯。咳而腰背痛,甚則咳涎者屬腎經,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咳而遺尿者,屬膀胱,用茯苓甘草湯。咳而腹滿,不欲食,面腫氣逆者,屬三焦,用異功散。若咳嗽流涕,外邪傷肺也,先用參蘇飲。喘嗽面赤,心火刑肺也,用人參平肺散,及六味地黃丸。
▼ 展開更多

桑螵蛸散

  • 1.《胤產全書》:「_桑螵蛸散_,治產後小便數及遺尿。
  • 2.《女科證治準繩》:「_桑螵蛸散_,(《千金》)治產後小便數及遺尿。
  • 3.《校註婦人良方》:「_桑螵蛸散_,治陽氣虛弱,小便頻數,或為遺尿。
  • 4.《胤產全書》:「桑螵蛸散,治產後小便數及遺尿。
  • 5.《婦人大全良方》:「《千金翼》治產後小便數及遺尿。
▼ 展開更多

補中益氣湯

  • 1.《婦科百辨》:「婦人室女遺尿者何?曰:中氣虛,心氣不清之故,宜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智、茯神、石菖蒲、遠志、桑螵蛸、麥冬之類。
  • 2.《軒岐救正論》:「補中益氣湯以接中氣而愈又云都憲孟有涯氣短痰暈服辛香之劑痰盛遺尿。兩尺浮大。按之如無。余以為腎家不能納氣歸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劑而愈。又云一男子素厚味胸滿痰盛。余曰膏粱之人。內多積熱。與法制清氣化痰丸而愈。彼為有驗。修合饋送。脾胃虛者無不受害。
  • 3.《馮氏錦囊秘錄》:「丹溪治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藥太過,遂致閉塞,點滴不出,此因分降,而清陽之胃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一服而通,但因先多用利藥,損其腎氣,遂致通後,遺尿一夜不止,復急溫補其腎而後已。
  • 4.《胎產心法》:「凡人下焦如瀆,所以主瀦泄也。產後氣血虛脫,溝瀆決裂,瀦蓄不固,水泉不止,故數而遺而不禁耳。治法:下者舉之,脫者澀之,宜用升陽調元湯,合桑螵蛸散主之。《醫通》云:產後小便數,乃氣虛不能制水,補中益氣加車前、茯苓。遺尿不知,補中益氣湯。然有腎氣不固者,宜六味丸加益智。

六味地黃丸

  • 1.《赤水玄珠》:「一妊婦遺尿內熱,肝脈洪數,按之微弱,或兩太陽作痛,脅肋作脹,以為肝火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尋愈。後又寒熱,或發熱,或恚怒。前症仍作,用八珍散、逍遙散兼服,以清肝火養肝血而痊。

加味逍遙散

  • 1.《赤水玄珠》:「一妊婦遺尿內熱,肝脈洪數,按之微弱,或兩太陽作痛,脅肋作脹,以為肝火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尋愈。後又寒熱,或發熱,或恚怒。前症仍作,用八珍散、逍遙散兼服,以清肝火養肝血而痊。
  • 2.《古今名醫彙粹》:「或遺尿不禁,或為頻數,此是肝火血熱,用加味逍遙散。
  • 3.《古今名醫匯粹》:「或遺尿不禁,或為頻數,此是肝火血熱,用加味逍遙散。
  • 4.《景岳全書》:「或遺尿不禁,或為頻數,此是肝火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名胎水不利,用鯉魚湯;脾胃虛,佐以四君子。病名同而形證異,形證異而病名同,聊見本方。凡用見證之藥不應,當分月經治之。
  • 5.《女科撮要》:「或遺尿不禁,或為頻數,此是肝火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名胎水不利,用鯉魚湯;脾胃虛,佐以四君子。病名同而形症異,形症異而病名同,聊見本方。凡用見症之藥,不應,當分月經治之。
▼ 展開更多

生化湯

  • 1.《絳雪丹書》:「十四、產後血氣虛,胃寒,小便多失禁或遺尿,生化湯加益智仁八分,煎服。
  • 2.《家用良方》:「_遺尿:_,是感寒,生化湯加益智仁(鹽炒)三十七粒。因熱崩者,忌用。或加雞屎灰一茶匙,或雞窠草灰一錢七分。

人參湯

  • 1.《周慎齋遺書》:「遺尿不禁,龍骨、文蛤各一兩為末,人參湯服。陰戶不閉,十全大補湯加五味斂之。子宮不收,補中益氣湯加醋炒白芍、半夏升提之。

補陽還五湯

  • 1.《醫林改錯》:「此方治半身不遂,口服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白虎加人參湯

  • 1.《先哲醫話》:「夏月因暑熱遺尿者,宜白虎加人參湯。(按:或云三陽合病條遺尿二字,疑當在發汗則譫語下。此說似有理,然有間屬實者,宜於實際而徵焉。)

地黃飲子

  • 1.《冷廬醫話》:「中風最宜辨閉脫二證。閉證口噤目張,兩手握固,痰氣壅塞,語言謇澀,宜用開竅通絡、清火豁痰之劑,如稀涎散、至寶丹之類。脫證口張目合,手撒遺尿,身僵神昏,宜用大補之劑,如參附湯、地黃飲子之類。然閉證亦有目合遺尿、身僵神昏者,惟當察其口噤、手拳、面赤、氣粗、脈大以為別。

參附湯

  • 1.《冷廬醫話》:「中風最宜辨閉脫二證。閉證口噤目張,兩手握固,痰氣壅塞,語言謇澀,宜用開竅通絡、清火豁痰之劑,如稀涎散、至寶丹之類。脫證口張目合,手撒遺尿,身僵神昏,宜用大補之劑,如參附湯、地黃飲子之類。然閉證亦有目合遺尿、身僵神昏者,惟當察其口噤、手拳、面赤、氣粗、脈大以為別。
  • 2.《正體類要》:「口噤手撒,遺尿痰盛,唇青體冷者,虛極之壞症也,急投大劑參附湯,多有得生者。

小續命湯

  • 1.《醫驗大成》:「一人年逾五旬,中風卒倒,牙關緊閉,戴眼上竄,手握而四肢振撣。醫以稀涎散吹鼻,吐出稠痰數碗,繼投小續命湯二劑,反覺口開手撤,眼合遺尿,四肢厥逆,人事昏沉,身體發熱,痰聲如鋸。延予診視,見六脈洪滑而歇至,予以症候危險,辭而作別,其子再三哀懇。
  • 2.《成方切用》:「(痙者,項背強直,手足反張也。傷風有汗為柔痙,以風能散氣也,傷寒無汗為剛痙,以寒能澀血也,亦有血虛筋脈無所榮養而成痙者。凡中風口開為心絕,手撒為脾絕,眼合為肝絕,遺尿為腎絕,鼻鼾為肺絕。吐沫直視,髮直頭搖,面赤如妝,汗綴如珠,皆不治。或只見一二證,尚有得生者。

大菟絲子丸

  • 1.《喻選古方試驗》:「戴原禮《證治要訣》載:小便多者乃下元虛冷,腎不攝水以致滲泄,宜菟絲子丸、八味丸、元兔丹、生料鹿茸丸。又睡著遺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無禁而然,宜大菟絲子丸,豬胞炙碎煎湯下。凡遺尿,皆屬虛。古書云:實則矢氣,虛則遺尿。若小便常急,遍數雖多而所出常少,放了復急不澀痛卻非淋證。
  • 2.《醫碥》:「不知而出為遺,知而不能忍為不禁,比小便數為甚,故另為一篇。多由肺腎虛寒,氣不能攝,補中益氣湯(見氣)送腎氣丸。(見虛損。)大抵上虛補氣,下虛固脫。睡著遺尿,大菟絲子丸(見咳嗽),豬脬炙碎煎湯下。韭子丸、六味丸(見虛損)去澤瀉,加故紙四兩,益智仁、人參各三兩、肉桂一兩。

八珍湯

  • 1.《絳雪丹書》:「凡產後遺尿,由氣血大虛,不能約束,宜用八珍湯加升麻、柴胡,甚者加熟附子一片。
  • 2.《傅青主女科歌括》:「_歌括:_產後氣血太虛弱,頻頻遺尿難固攝。不可妄投收澀劑,峻補氣血泉自縮。產後遺尿難約束,八珍湯加升柴胡。甚者更入熟附片,水煎溫服病可除。

四君子湯

  • 1.《醫方考》:「諸急病,遺尿不禁者,此方主之。

參蘇飲

  • 1.《保嬰撮要》:「一小兒肺癰,愈後咳嗽,面色白或痿黃,手足冷,小便頻,此因脾虛不能生金也,服參蘇飲之類,自汗盜汗,昏憒發搐,遺尿下氣,手足如冰,面色青白,此陽氣脫而虛寒也,用人參一兩、乾薑二錢、大棗五枚,米泔煎沸,先灌一杯,將熟又灌二杯,連用二劑而蘇。更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異功散而愈。

三生飲

  • 1.《湯頭歌訣》:「凡中風口開為心絕,手撒為脾絕,眼合為肝絕,遺尿為腎絕,鼻鼾為肺絕。吐沫直視,髮直頭搖,面赤如朱,汗綴如珠者,皆不治。若服此湯,間有生者。)星香散亦治卒中,體肥不渴邪在經。(中臟、中腑者重,中經者稍輕。膽星八錢散痰,木香二行氣,為末服。《易簡》和姜煎服,名星香散。
  • 2.《醫方集解》:「當此之時,豈尋常藥餌能通達於上下哉。急以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煎服即蘇。此乃行經治痰之劑,斬關擒王之將,必用人參兩許,驅駕其邪,而補助真氣,否則不惟無益,適以取敗,觀先哲用耆附、參附,其義可見。若遺尿、手撒、口開、鼻鼾為不治,然服前藥多有生者。
  • 3.《成方切用》:「當此之時,豈尋常藥餌,能通達於上下哉。急以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煎服即蘇。此乃行經治痰之劑,斬關擒王之將。必用人參兩許,駕馭其邪,而補助真氣,否則不惟無益。適以取敗,觀先哲參耆參附,其義可見。若遺尿,手撒,口開,鼻鼾,為不治。然服前藥,多有生者。

縮泉丸

  • 1.《醫方考》:「脬氣虛寒,小便頻數,遺尿不止者,此方主之。
  • 2.《校註婦人良方》:「_縮泉丸_,治脬氣虛寒,小便頻數,或遺尿不止,小兒尤效。
  • 3.《赤水玄珠》:「_縮泉丸_,治脬氣虛寒,小便頻數,或遺尿不住,小兒尤效。

通關散

  • 1.《大方脈》:「風從外中傷肢體,痰火內發病心官。體傷不仁與不用,心病神昏不語言,當分中絡經腑藏,更審虛實寒熱痰。脫症撒手為脾絕,口開眼合絕心肝,遺尿腎絕鼾聲肺,閉症握固緊牙關,初用通關散取嚏,痰壅不下吐為先。

生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