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熱喘」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熱喘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喘息,常見於外感熱邪侵襲肺臟所致。臨床上可見面色潮紅、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咳嗽痰黃、胸悶氣喘等症狀。

熱喘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為主,常用方藥有桑菊飲、銀翹散、麻杏石甘湯等。

熱喘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個人清潔,避免接觸傳染源。
  2.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 在感冒初期,應及時治療,避免病情加重。
  4. 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5.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熱喘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葛根黃芩黃連湯

  • 1.《長沙方歌括》:「堅腸胃以止瀉。又輔以甘草之甘。妙得苦甘相合。與人參同味而同功。所以補中土而調脈道。真神方也。許宏方議云。此方亦能治陽明大熱下利者。又能治嗜酒之人熱喘者。取用不窮也。(蔚按。金桂峰之女患痢。身熱如焚。法在不治。余斷其身熱為表邪。用人參敗毒散。繼服此方全愈。

桂枝湯

  • 1.《專治麻痧初編》:「王氏曰: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仁治寒喘也,今以麻黃石膏加杏仁治熱喘也,麻黃開毛竅,杏仁下里氣,而以甘草載石膏辛寒之性,從肺發泄,俾陽氣出者出,降者降,分頭解散,喘雖忌汗,然此重在急清肺熱以存陰,熱清喘定汗即不輟,而陽亦不亡矣。觀二喘一寒一熱,治法仍有營衛分途之義。

四逆湯

  • 1.《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此即四逆湯去附子也,辛甘合用,專復胸中陽氣,其夾食夾陰,面赤足冷發熱喘欬,

十全大補湯

  • 1.《評註產科心法》:「新產氣急喘促,因榮血暴竭,衛氣無依,名曰孤陽,極險危之症,急用六味地黃湯加人參以益其陰。若脾肺虛者,用四君子湯加當歸、黑姜以益其陽。如見自汗厥冷,再加附子。又有假熱喘促而多汗者,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大劑重用,方可救耳。最怕喘急,吊引瘀血上來,一入於肺,則鼻衄出,乃肺欲絕矣。

大承氣湯

  • 1.《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六七日不大便,小腹滿而煩,或胸中痛而煩熱喘逆者,為有燥屎,大承氣湯急下之。

小承氣湯

  • 1.《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更煩熱喘滿者,並可用小承氣湯復下之,若大下後身熱不退心中結痛,

麻杏石甘湯

  • 1.《感症寶筏》:「熱喘麻杏石甘湯,寒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 2.《感症寶筏》:「若身熱無汗、口渴而喘者,此外寒束內熱也。宜麻杏石甘湯以解肺分之邪,其喘立止(熱喘用麻杏石甘湯涼解)。

大陷胸丸

  • 1.《退思集類方歌註》:「治結胸項強,如柔痙狀者;並治陽明熱喘,及水腫初起形實者。
  • 2.《退思集類方歌注》:「治結胸項強,如柔痙狀者;並治陽明熱喘,及水腫初起形實者。

清暑益氣湯

  • 1.《馮氏錦囊秘錄》:「治長夏濕熱蒸人,四肢精神困倦,身熱喘煩,心下膨悶,或利,或渴,自汗體虛。
  • 2.《續名醫類案》:「徐仲光治一痘後嗜臥,煩熱喘滿,溺赤便溏,時值長夏,脾胃不足之故,用清暑益氣湯治。凡痘後倦怠嗜臥,便溏減食,皆由胃虛不能生氣,脾虛不能生血,運令不行,化工失職,宜六君子湯加棗仁、木香。

華蓋散

  • 1.《痧疹輯要》:「方書謂手太陰肺疹,但有點粒無片片者,用辛散解肌。冬月無汗,壯熱喘氣,用麻杏,如華蓋散、三拗湯。夏月無汗,用辛涼解肌,葛根、前胡、薄荷、防風、香薷、牛蒡、枳殼、桔梗、木通之屬。

黃連解毒湯

  • 1.《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大熱喘嗽而滿者,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或熱甚咳嗽悶亂,三一承氣湯(十三)。少陽咳者,小柴胡(九)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喘嗽頭疼者,茯苓半夏湯(三十八)。咳嗽者,白虎湯(二十二)加半夏、桔梗。咳嗽不已,人參石膏湯(三十五),或崔宣武人參石膏湯(三十六)。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 1.《退思集類方歌注》:「麻杏甘草石膏湯,泄肺存陰定熱喘。(麻黃湯,治寒喘也;此去桂枝而重用石膏,治熱喘也。)無汗汗出休拘泥,(按:《傷寒論》原文本作「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柯韻伯《傷寒來蘇集》改作「無汗而喘,大熱者」,頗屬理正辭明。蓋汗出何可更用麻黃,無大熱何可更用石膏,其說良是。
  • 2.《退思集類方歌註》:「麻杏甘草石膏湯,泄肺存陰定熱喘。(麻黃湯,治寒喘也;此去桂枝而重用石膏,治熱喘也。)無汗汗出休拘泥,(按:《傷寒論》原文本作「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柯韻伯《傷寒來蘇集》改作「無汗而喘,大熱者」,頗屬理正辭明。蓋汗出何可更用麻黃,無大熱何可更用石膏,其說良是。

瀉白散

  • 1.《症因脈治》:「【風寒身腫之治】浮緩散風,浮緊散寒。仲景防己黃耆湯,治風者也。甘草麻黃湯、杏子湯,散寒者也。越婢湯、桂枝芍藥湯,和榮衛者也。大腹皮散、木香丸等,和裡氣者也。若風入肺經,兼喘咳,瀉白散加防風。寒入肺經,而發熱喘咳者,瀉白散加麻黃。
  • 2.《濟陽綱目》:「_瀉白散_,治肺熱喘滿氣急。

清肺飲

  • 1.《景岳全書》:「(萬氏)_清肺飲_(八七)治肺熱喘嗽聲啞。

敗毒散

  • 1.《傷寒大白》:「胃主肌肉,疏利胃陽,為發汗真訣。又於頭汗條中,申明但頭有汗,遍身無汗,皆系水飲淤熱,凝結中焦,隔絕周身之道路。治宜宣發胃氣,疏通經絡。細玩麻桂,宜北不宜南,故家秘化立敗毒散方法,加枳、桔、桑皮,名理肺發表湯,治風寒壅肺,發熱喘逆無汗之症。此從麻黃杏仁方中,化出治法。

生脈散

  • 1.《醫學輯要》:「生脈散,治熱傷肺胃虛熱喘嗽脈虛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