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面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面瘡是中醫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於青少年,以面部為主,好發於額頭、鼻樑、兩頰、下頦等處。面瘡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疼痛,有膿頭,常伴有發熱、頭痛、口乾、便秘等全身症狀。

面瘡的病因主要與肺、胃、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若肺熱上蒸,或肺氣不降,可導致面部皮膚發炎、化膿;胃熱熾盛,或胃火上炎,可導致面部皮膚紅腫、疼痛;大腸熱結,或大腸濕熱下注,可導致面部皮膚膿腫。

面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黃、黃連、黃芩、白芷、甘草等。外用可用黃連膏、紫雲膏等。

面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臉,勤換洗枕巾、被罩等。
  2. 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3.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面瘡,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平胃散

  • 1.《衛生易簡方》:「治面瘡,用平胃散以冷水調塗之。
  • 2.《証治準繩‧瘍醫》:「_〔山〕_,面瘡,水調平胃散塗之。
  • 3.《山居四要》:「面部腿足。面瘡,用水調平胃散塗之,痄腮,用雞子清調赤小豆末塗。又痄腮,及喉下諸般腫病,用蝸牛飛面研勻,貼痛處。腰疼,用牛皮膠化開,生薑汁打勻,貼痛處。挫氣腰疼,細茶內滴入香油數點,頓服。腳氣,用無名異化牛皮膠打勻,貼痛處。腿轉筋,踏實地自止。

苦參湯

  • 1.《千金翼方》:「治二百日小兒頭面瘡起身體大熱方:

十六味流氣飲

  • 1.《雜病源流犀燭》:「_十六味流氣飲_,〔人面瘡〕,人參,黃耆,當歸(各一錢),川芎,肉桂,厚朴,白芷,甘草,防風,檳榔,烏藥,白芍,枳殼,木香(各五分),桔梗(三分),紫蘇(錢半),水煎,食後服。若因怒,加青皮一錢。

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女子面瘡,作渴飲湯麵赤,此脾氣虛熱也,先用異功散,又用益氣湯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