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腦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腦痛是中醫的常見病證,多由外感風寒、內傷痰濕、氣血虧虛等原因引起。

外感風寒所致的腦痛,多見於寒冷季節,常伴有頭痛、頭脹、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內傷痰濕所致的腦痛,多見於肥胖、痰多、嗜睡、便溏等患者,常伴有頭痛、頭脹、頭重、噁心、嘔吐等症狀。

氣血虧虛所致的腦痛,多見於老年人、久病體虛者,常伴有頭痛、頭暈、耳鳴、健忘、失眠等症狀。

腦痛的治療,應根據病因辨證施治。外感風寒者,可用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藥物治療;內傷痰濕者,可用化痰祛濕、健脾益氣的藥物治療;氣血虧虛者,可用補益氣血、養心安神的藥物治療。

腦痛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激動。

腦痛是一種常見病,但如果長期反覆發作,或伴有其他嚴重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 1.《皇漢醫學》:「一老翁患轉筋,其證胸腹拘急,背膊強,頭腦痛,口舌乾燥,若弄舌濡唇,則忽轉筋,強直欲死。使門生處方,雖進桂枝加芍藥湯或瓜蔞桂枝湯無寸效,因服雞屎白二錢亦無效。近鄰有湯村生者,診之曰:『脈澀轉筋,宜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其口舌燥者,由於舌筋不轉,血分動而津液乾,不宜作熱候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雜病源流犀燭》:「標(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細辛味辛溫熱以潤肉,寒主頭痛腦痛,百節拘郁,風濕痹痛,汗不出,血不行,所以主足少陰連及足厥陰也)
  • 2.《沈氏尊生書》:「),,標(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細辛味辛溫熱以潤肉,寒主頭痛腦痛,

補中益氣湯

  • 1.《脾胃論》:「如痛甚者,加川芎二分;如頂痛腦痛,加藁本三分或五分。如苦痛者,加細辛二分,華陰者。諸頭痛者,並用此四味足矣;如頭上有熱,則此不能治,別以清空膏主之。
  • 2.《玉機微義》:「按此即補中益氣湯加減法也,內傷頭痛本方加蔓荊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二分,項痛腦痛加藁本二分,若苦頭痛者加細辛二分,諸頭痛並用此四味足矣。若頭上有熱則此不能治,當以清空之劑。

麻黃附子甘草湯

  • 1.《雜病源流犀燭》:「標(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細辛味辛溫熱以潤肉,寒主頭痛腦痛,百節拘郁,風濕痹痛,汗不出,血不行,所以主足少陰連及足厥陰也)
  • 2.《沈氏尊生書》:「),,標(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細辛味辛溫熱以潤肉,寒主頭痛腦痛,

二陳湯

  • 1.《雜病源流犀燭》:「有項強不能回顧,動則腦痛,脈弦數實者,是痰熱客太陽經(宜二陳湯加酒炒黃芩、羌活、紅花)。有傷寒後,項前後腫硬,作痛身熱者(宜柴胡葛根湯)。有傷寒後項腫痛,卻不紅,身不熱者(宜牛蒡甘桔湯)。有項強卒口噤,背反張,成蘵病者(宜烏藥順氣散加羌活、獨活、木瓜)。

涼膈散

  • 1.《仁術便覽》:「一方,治蟲入耳,久食腦痛,桃葉為枕,蟲自鼻出。

清胃散

  • 1.《成方切用》:「足陽明別絡腦,故腦痛。陽明之脈營於面,故面熱。二經熱盛,故唇口齒頰病,面腫痛也。齒為骨,屬腎,牙宣牙齦出血,或齒縫出血也,亦名齒衄,乃腎病。若血多而湧出不止,為陽明熱盛,以陽明多氣多血也。唇屬脾胃大腸經,燥則干,熱則裂,風則瞤,寒則揭,若腫皴裂如蠶繭,名曰繭唇。

香蘇散

  • 1.《醫學入門》:「香蘇散即君香蘇,甘草陳皮各半咀,無汗麻黃宜量入,腦痛芎芷不可無。(見三卷)

人參敗毒散

  • 1.《大方脈》:「真頭痛,痛連腦內,手足青冷,脈沉遲或微細欲厥,眩暈昏死者,用人參、附子、川芎等分,煎湯頻服,良久鼻上出汗者生。此方治一切虛寒頭痛。若因風毒暴侵腦袋,腦痛如破,其脈浮數,寒熱項強者,此非真頭痛症也,用人參敗毒散加酒炒黃柏、條芩、紅花、藁本(見發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