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腰痠」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腰痠

腰痠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症狀,多由腎虛、肝腎陰虛、肝氣鬱結、脾腎陽虛等原因引起。

  • 腎虛:腎虛是指腎臟精氣不足,主要表現為腰痠、腿軟、乏力、耳鳴、健忘、失眠等。
  • 肝腎陰虛:肝腎陰虛是指肝腎精血不足,主要表現為腰痠、腿軟、頭暈、耳鳴、視物模糊、失眠等。
  • 肝氣鬱結:肝氣鬱結是指肝氣不舒,主要表現為腰痠、胸悶、脅痛、口苦、咽乾、失眠等。
  • 脾腎陽虛:脾腎陽虛是指脾腎陽氣不足,主要表現為腰痠、腿軟、畏寒、手足冰涼、食欲不振等。

腰痠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而不同。腎虛、肝腎陰虛、肝氣鬱結等患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逍遙散等中藥。脾腎陽虛患者,可服用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等中藥。

腰痠患者平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腰痠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如果長期不愈,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歸脾湯

  • 1.《何氏虛勞心傳》:「然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則肝腎亦傷,所以亦有兼筋骨腰痠也。)嗜臥少食,(脾傷則神亦倦,故嗜臥,又腎病則嗜臥,精竭者,神倦也。少食者,胃傷也。)或心脾虛痛,(所謂胃脘,當心而痛是也。)大便不調,(脾主大便,虛則或滯或閉,是其本病也。)血無主統,(心虛則不能生血,脾虛則不能統血。
  • 2.《慎五堂治驗錄》:「失血後調理,擬用歸脾湯加味熬膏日服,使周身之氣咸歸於脾,脾氣得旺,血有所生,氣血充足,何憂腰痠、經斷、膚黃、泄瀉之不已哉?

十全大補湯

  • 1.《濟世全書》:「治婦人久患白帶,瘦削無力,倦怠欲睡,腰痠腿痛,飲食無味,面黃,日晡煩熱,小水淋瀝,十全大補湯去桂,加車前子、地骨皮、鹿角膠,大獲全效。

左歸丸

  • 1.《婦人規》:「_左歸丸_(見《新方八陣·補陣》)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源,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 2.《景岳全書》:「_左歸丸_,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 3.《虛損啓微》:「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症,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 4.《虛損啟微》:「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症,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 5.《銀海指南》:「_左歸丸_(景岳),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遺淋不禁,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或昏運眼花耳聾。凡精髓內虧,津液枯竭等症,俱宜速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此方主之。
▼ 展開更多

補中益氣湯

  • 1.《胎產心法》:「妊娠氣喘不得臥,有因乍感風寒客邪為害者,宜發散自愈,參蘇飲主之。若脾虛四肢無力,肺虛不任風寒,腎虛腰痠短氣,不能行步,猝然氣喘不息,此脾肺素虧,母虛子亦虛,腎氣不歸元而上乘於肺也,生脈散、補中益氣湯去升、柴主之。

四神丸

  • 1.《兒科要略》:「(十四)四神丸,治脾腎虛寒,五更泄瀉,不思飲食,或久痢虛痛,腰痠肢冷。

少腹逐瘀湯

  • 1.《醫林改錯》:「此方治少腹積塊疼痛,或有積塊不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血見時,先腰痠少腹脹,或經血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黯,或黑,或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皆能治之,效不可盡述。

五積散

  • 1.《外科理例》:「治風寒濕毒客於經絡。致筋攣骨痛。或腳腰痠疼。或身重痛拘急。

參蘇飲

  • 1.《資生集》:「慎齋曰:《內經》論喘,屬於肺經為病,若妊娠氣喘,有乍感風寒而不得臥者,客邪勝也,發散自愈,參蘇飲主之,三拗湯在所斟酌,若脾虛四肢無力,肺虛不任風寒,腎虛腰痠、短氣不能步,猝然氣喘不息,此脾肺素虧,母虛子亦虛,腎氣不歸元。而上乘於肺也,生脈散、補中湯去升柴加沉香、補骨主之。

生脈散

  • 1.《馮氏錦囊秘錄》:「若脾虛四肢無力,肺虛不任風寒,腎虛腰痠,短氣不能行步,猝然氣喘不息,此脾肺素虧,母虛子亦虛,腎氣不歸元而上乘於肺也,生脈散、補中湯去升柴主之。丹溪所謂火動作喘,此胎前最多。至於毒藥傷胎病喘,世俗往往有之,病機之不可不察者也。
  • 2.《女科精要》:「若脾虛四肢無力,肺虛不任風寒,腎虛腰痠,短氣不能行步,猝然氣喘不息,此脾肺素虧,母虛子亦虛,腎氣不歸元而上乘於肺也,生脈散、補中湯去升柴主之。丹溪所謂火動作喘,此胎前最多。至於毒藥傷胎病喘,世俗往往有之,病機之不可不察者也。
  • 3.《胎產心法》:「妊娠氣喘不得臥,有因乍感風寒客邪為害者,宜發散自愈,參蘇飲主之。若脾虛四肢無力,肺虛不任風寒,腎虛腰痠短氣,不能行步,猝然氣喘不息,此脾肺素虧,母虛子亦虛,腎氣不歸元而上乘於肺也,生脈散、補中益氣湯去升、柴主之。
  • 4.《類證治裁》:「溺血與血淋異,痛為血淋,出精竅;不痛為溺血,出溺竅。痛屬火盛,不痛屬虛。然經云: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者胞之室。惟房欲損腎,熱注膀胱,腎與膀胱相表裡。故血隨溺出,亦火所迫也。其脈洪數,法當滋化源。六味飲加生牛膝。如肺腎陰虛,口乾腰痠,六味丸合生脈散。

歸腎丸

  • 1.《成方切用》:「治腎肝真陰不足,精衰血少、腰痠腳軟,形容憔悴,遺泄痿弱等證。此左歸右歸二方之次者也。

虎潛丸

  • 1.《古今名醫方論》:「王又原曰:腎為作強之官,有精血以為之強也。若腎虛精枯,而血必隨之,精血交敗,濕熱風毒遂乘而襲焉,此不能步履、腰痠、筋縮之症作矣。且腎兼水火,火勝爍陰,濕熱相搏,筋骨不用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