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搐搦」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搐搦,又稱抽搐、瘈疭,是指肌肉不自主地抽動,常見於小兒,多因驚嚇、受寒、外感等因素引起。

中醫認為,搐搦的病機主要在於肝風內動,或痰濁上擾,或脾虛肝旺,或腎精不足。臨床表現主要為四肢抽動、角弓反張、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

治療上,可根據病因和症狀,辨證施治。常用方藥有羚羊角散、鉤藤飲、鎮肝熄風湯等。

搐搦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但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可以治癒。家長應注意孩子的健康,避免孩子受到驚嚇,同時要注意孩子的保暖,避免孩子受寒。如果孩子出現抽搐的症狀,應立即送醫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半夏厚朴湯

  • 1.《皇漢醫學》:「又按諸氣不調,作痛者不一(求真按:「此引用《三因方》說」),或手足疼痛走注如痛風,或拘攣搐搦,或膈腹掣痛不可忍,或寒熱交作,或小便短澀如淋者,能審其證,皆可用之。

四逆湯

  • 1.《皇漢醫學》:「霍亂重證,吐瀉後,厥冷筋惕,煩躁,無熱,不渴,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脈微細者,宜用此方。服後小便利者,得救。治諸久病,精氣衰憊,乾嘔不食,腹痛溏泄而惡寒,面部四肢微腫者,產後失調,多有此證。治慢驚風,搐搦上竄,下利不止,煩躁怵惕,小便不利,脈微數者。
  • 2.《先哲醫話》:「角弓反張無吐下者,急驚風也。搐搦上竄吐下者,慢驚風也,四逆湯、柴胡抑肝湯、惺惺散、清脾散。或的里亞加隨證投之。後藤氏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未知其應否也。急驚風則病間明瞭,慢驚風則病間似睡,以是為別矣。慢驚風則發以上必昏冒,多屬不治。

大青龍湯

  • 1.《皇漢醫學》:「治小兒赤游丹毒,大熱煩渴,驚惕,或痰喘壅盛者,兼用紫圓或龍葵丸。急驚風,痰涎沸湧,直視口噤者,當先選熊膽、紫圓、走馬湯等取吐下後,大熱煩躁,喘鳴搐搦不止者,宜以此方發汗之。

十全大補湯

  • 1.《保嬰撮要》:「若膿成不潰者,元氣虛也,先補而針之,庶使毒氣不致內攻,氣血不致脫陷。若膿出而反痛者,氣血虛也,用八珍湯。作嘔少食者,胃氣虛也,用四君子湯。欲嘔不食,或腹作脹者,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口噤搐搦者,氣血虛極而變症也,用十全大補湯。內熱晡熱,陰血虛也,四物、參、耆、白朮。

四物湯

  • 1.《經驗麻科》:「瘄後壯熱不退,發為搐搦,煩躁不寧,此心脾不寧也,宜四物湯加山梔、麥冬、甘草、木通,或下安神丸。
  • 2.《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治產後搐搦,用四物湯送下。

附子理中湯

  • 1.《先哲醫話》:「小兒卒下利發搐搦死者,所謂真中也,先與附子理中湯。餘數年雖欲覃志焦神救活之,未得其肯綮。

五苓散

  • 1.《古今醫統大全》:「小兒伏中暑證,發熱汗出引飲,或吐瀉霍亂,腹痛,又有脈虛手足微寒,發渴口熱者,又有煩熱而嘔吐利不食,至成搐搦如驚狀似傷寒者,不可便作驚病及傷寒用藥,只可與五苓散、六和半夏湯消息之,萬無一失。有偏寒偏熱者,以意用藥,甚不可執一也。

防風通聖散

  • 1.《沈氏尊生書》:「如或左右一目視,或左右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陽也,急和之(宜羌麻湯、防風通聖散)。

人參湯

  • 1.《痙病與腦膜炎全書》:「[用法]用人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又治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煩躁,風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下之。《本事方》中,多人參、南星、天竺黃。
  • 2.《証治準繩‧類方》:「上將生犀、玳瑁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香膏重湯煮烊,入諸藥中和搜成劑,盛不津器中,並旋丸如桐子大。用人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又療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煩躁,風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化下。
  • 3.《醫碥》:「又療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煩躁,風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化下。

六味地黃丸

  • 1.《保嬰金鏡錄》:「愚按:前方若口舌生瘡,吐舌飲水,發熱驚搐,啼哭煩躁,面赤,屬心經實熱,宜用此瀉之。若目拽搐搦,面青寒熱,屬肝經風熱,用六味地黃丸。若惡寒飲湯,屬脾氣虛弱,用異功散。若前症益甚,兼手足並冷,睡而露睛,屬脾胃虛寒也,用六君加木香、炮姜補之。

風引湯

  • 1.《先哲醫話》:「痘瘡至貫膿時,煩渴悶亂搐搦者,與風引湯效。蓋此證痘科鍵用滿天秋,《活幼心法》用唇砂益元散,而不如此方最捷矣。(拙軒曰:運用自在,雖存於其人。古方之妙也,西土之醫家,或乏此識。藥方之日增月加,職斯之由。)

三黃湯

  • 1.《張氏醫通》:「當歸龍薈丸,治肝經積熱。時發驚悸搐搦。神志不寧。頭目昏眩。咽膈不利。腸胃燥結。躁擾狂越等證。
  • 2.《醫通祖方》:「治肝經積熱,時發驚悸搐搦,神志不寧,頭目昏眩,咽膈不利,腸胃燥結,躁擾狂越等證。

加味逍遙散

  • 1.《醫學心悟》:「治肝經鬱火,胸脅脹痛,或作寒熱,甚至肝木生風,眩暈振搖,或咬牙發痙,一目斜視,一手一足搐搦,此皆肝氣不和之證。經云:木鬱達之是已。

二陳湯

  • 1.《續名醫類案》:「一痘後傷風,咳嗽發熱,用解表藥,反汗喘。用二陳湯加桑、杏、山梔,反加搐搦。此脾胃虛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鉤藤而愈。

葛根加半夏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方主治項背強急也。故善治驚癇、破傷風、產後感冒、卒痙、痘初起等之角弓反張、上竄搐搦、身體強直者,宜隨證兼用熊膽、紫圓、參連湯、瀉心湯等。」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又曰:「小兒自三五歲,或七八歲,至十四歲,發驚,涎潮,搐搦,如拽鋸,人事不省,目瞪喘急,將欲死者,當吐之。」

獨活寄生湯

  • 1.《世醫得效方》:「治產後血虛生風,手足抽掣,筋脈攣急,時發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勞役太早,風邪乘間而入,服之立愈。有痰,間服加味壽星丸。(方見大方科腰痛及風科通治類)

白朮散

  • 1.《醫方集宜》:「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搐搦
  • 2.《仁術便覽》:「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搐搦。

牽正散

  • 1.《本草衍句》:「中風口喎半身 不遂用牽正散白附子殭蠶全蠍生研為末服二錢酒調服小兒暑毒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搦此乃危急之症用三生丸白附子天南星關夏等分研豬膽汁丸粟米大薄荷湯下

小續命湯

  • 1.《沈氏尊生書》:「產後所致也(宜芎歸養榮湯。)更有風厥,手足搐搦是也(宜小續命湯。)更有骨厥,
  • 2.《是齋百一選方》:「只服小續命湯,其意防中風搐搦故也。任和卿曾用此藥與人,屢效。《活人書》治傷寒,識證依法煎服。

三物香薷飲

  • 1.《醫方集解》:「再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名十味香薷飲:治暑濕內傷,頭重吐利,身倦神昏(加參耆者,所以補肺益氣;加苓朮陳草者,所以助脾調中;木瓜酸溫利濕收脫,能於土中瀉木,平肝而和脾;此外感而兼內傷之證,故用香薷清暑解表,而以諸藥專調中宮也)。三物香薷飲加羌活、防風:治中暑兼中風,僵仆搐搦。

四味香薷飲

  • 1.《醫方集解》:「再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名十味香薷飲:治暑濕內傷,頭重吐利,身倦神昏(加參耆者,所以補肺益氣;加苓朮陳草者,所以助脾調中;木瓜酸溫利濕收脫,能於土中瀉木,平肝而和脾;此外感而兼內傷之證,故用香薷清暑解表,而以諸藥專調中宮也)。三物香薷飲加羌活、防風:治中暑兼中風,僵仆搐搦。

香薷散

  • 1.《世醫得效方》:「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酒一分,同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連吃二服,立效,不拘時候。治中暑復傷風,搐搦不省人事者,宜先服蘇合香丸,候其蘇省,卻以此藥加黃連、羌活各一錢。暑濕腫滿,香蘇散合和,加生薑三片,木瓜二片,車前草二根。伏暑頭疼,小便澀濁,加山茵陳、車前草各二根。

敗毒散

  • 1.《古今醫鑒》:「_敗毒散_,治急驚風初起,發熱,手足搐搦,眼上視等證,並一切感冒風寒,頭痛發熱,咳嗽鼻塞身重,及瘡疹欲出發搐,並宜服之。
  • 2.《古今醫鑑》:「_敗毒散_,治急驚風初起,發熱,手足搐搦,眼上視等證,並一切感冒風寒,頭痛發熱,咳嗽鼻塞身重,及瘡疹欲出發搐,並宜服之。

至寶丹

  • 1.《醫碥》:「又療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煩躁,風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化下。
  • 2.《保嬰撮要》:「_至寶丹_,治諸驚癇心熱,及卒中客忤煩躁,風涎搐搦,或傷寒狂語,伏熱嘔吐。
  • 3.《嬰童百問》:「_至寶丹_,治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煩躁風涎搐搦,及傷寒狂語,伏熱嘔吐,並宜治之。
  • 4.《証治準繩‧幼科》:「_至寶丹_,治諸驚癇心熱,及卒中客忤、煩躁風涎搐搦,或傷寒狂語,伏熱嘔吐。
  • 5.《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_至寶丹_,治諸癇、急驚,心熱、客忤,煩躁,風涎,搐搦。

瀉青丸

  • 1.《幼科發揮》:「_瀉青丸_,治急驚搐搦。主肝熱。
  • 2.《幼科類萃》:「_瀉青丸_:治脾熱搐搦脈洪實
  • 3.《專治麻痧初編》:「_瀉青丸方_,治肝經實熱,急驚搐搦,脈洪實。
  • 4.《癘瘍機要》:「一男子面發紫疙瘩,膿水淋漓,睡中搐搦,遍身麻木,漸發赤塊,勞怒則癢,肝脈洪大,砭刺臂腿腕各出血,用清胃湯加大黃、皂角刺四劑,煎下瀉青丸,肝木少退;以升麻湯數劑,下前丸,諸症少愈;卻用寶鑑換肌散斤許,又用小柴胡合四物湯加參朮、天麻、角刺百餘劑,及六味地黃丸,半載而愈。
  • 5.《醫學正傳》:「_瀉青丸_(又名瀉肝丸)治肝熱急驚搐搦等證。
▼ 展開更多

失笑散

  • 1.《醫學入門》:「血與氣並,心腹痛連腰脅背膂,甚則搐搦,經候不調,謂之血氣,玄胡索散、手拈散、失笑散、單幹漆丸。數證因痰瘀氣積者,與上諸方通用。

當歸龍薈丸

  • 1.《保命歌括》:「_當歸龍薈丸_,治腎水陰虛,肝熱蘊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寧,榮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瘈,腦膈咽嗌不利,腸胃燥澀,躁擾狂越,罵詈驚駭火熱等症。
  • 2.《醫學原理》:「_當歸龍薈丸_,治腎陰虛敗,風熱蘊積,筋惕搐搦,神昏不寧,榮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胞膈,咽嗌不利,腸胃躁澀,燥擾狂越,罵詈,驚駭,大熱等症。見燥門。
  • 3.《古今醫統大全》:「_當歸龍薈丸_,治腎水陰氣,風熱濕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能,榮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咽嗢,胸膈不利,腸胃燥澀,躁擾狂越,罵詈驚駭,火熱等證。
  • 4.《蒼生司命》:「_當歸龍薈丸_,治風熱蓄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嗌塞不利,腸胃燥澀,狂越等證。
  • 5.《大方脈》:「_當歸龍薈丸_,治肝膽火盛,驚悸搐搦,煩躁狂越,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脅痛牽引少腹,腸胃燥澀,咽膈不利,肝熱移肺咳嗽。
▼ 展開更多

通關散

  • 1.《急救廣生集》:「(治驚搐搦、熱痰壅塞、牙關緊閉不開)
  • 2.《幼科指南》:「驚風搐搦,必神氣昏憒,皆由痰壅氣塞在胸中所致,急用通關散吹入鼻內,無嚏則死,有嚏者則生也。審其表裡虛實治之。
  • 3.《楊氏家藏方》:「治小兒急、慢驚風,搐搦潮作。

蘇合香丸

  • 1.《世醫得效方》:「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酒一分,同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連吃二服,立效,不拘時候。治中暑復傷風,搐搦不省人事者,宜先服蘇合香丸,候其蘇省,卻以此藥加黃連、羌活各一錢。暑濕腫滿,香蘇散合和,加生薑三片,木瓜二片,車前草二根。伏暑頭疼,小便澀濁,加山茵陳、車前草各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