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丸

XI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肝經 21%
心經 18%
肺經 9%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主治功效


川芎丸

整體功效

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

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

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是由於小兒脾胃虛弱,寒邪內侵,導致腹部冷痛,大便青色。川芎丸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小兒胎寒腹痛的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本草綱目
  • 《中醫方劑學》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丸由川芎、黃耆、牛黃、麝香、當歸、白芍組成。川芎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黃耆具有補氣固表,止汗的作用;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痛的作用;麝香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作用;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作用。川芎丸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小兒胎寒腹痛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川芎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相關疾病


腹痛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容易流眼淚乳腺炎神經性厭食症子宮崩漏胃及十二指腸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川芎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引《肘後方》。 組成:川芎3錢,黃耆3錢,牛黃(研)1分,(??)蟲半兩,麝香(研)1錢,當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 主治: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

川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川芎1兩,桂(去粗皮)3分,當歸(切,焙)3分,乾薑(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枳殼(去瓤,炒)3分,檳榔(微煨,銼)6枚。 主治:宿患冷氣心痛,時時發動。

川芎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川芎1兩,防葵1兩,白蘞1兩,桂心1兩,川椒1兩半(去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朮1兩,乾薑1兩(炮裂,銼),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主治:寒疝,心腹痛,胸脅支滿,飲食不下。

川芎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川芎1兩,防風1兩(去蘆頭),五加皮1兩(銼),肉桂半兩(去皺皮),犀角屑3分,赤茯苓1兩,羌活2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半兩,牛膝1兩(去苗),海桐皮1兩(銼),石斛1兩(去根,銼),麻黃1兩(去根,銼)。 主治:腳氣風毒,痹攣疼痛。

川芎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川芎2兩,當歸1兩半(銼,微炒),桂心1兩,黃耆1兩(銼),沉香1兩,安息香1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白芷半兩,麒麟竭半兩,丁香半兩,木香1兩,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羌活半兩,赤芍藥半兩。 主治:婦人乳癰穿穴,膿水不住,年月深遠,蝕肉傷筋,或時碎骨瘡中自出,肉冷難生,疼痛不可忍。

川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川芎1兩,龍骨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紫石英(搗研)1兩,防風(去叉)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1兩,細辛(去苗葉)1兩,鐵精(搗研)1兩,甘草(炙,銼)1兩1分,枳實(去瓤,麸炒)1兩1分,丹參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1分,人參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乾薑(炮)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菖蒲(九節者,去須,米泔浸,切,焙)1兩1分,白芥子(生,研用)3分,吳茱萸(湯浸,焙,炒)3分,禹餘糧(煅,醋淬)1兩3分,遠志(去心)1兩半。 主治:心中風,驚恐愁憂,煩躁錯亂,若風邪流入五臟,則往來煩悶悲啼,吸吸短氣,發時恍惚喜卧,或心中涎湧,或怒起顛倒,手足厥冷,飲食嘔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