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炮炙大法》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炮炙大法

炮炙是中醫藥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用以對藥物進行加工處理,以改變它們的性味和功效,使其更適合人體吸收和利用。它有許多方法,包括水煎、蒸煮、炒制、烘烤和微波等。《炮炙大法》是一本關於炮炙方法的專書,由明代醫學家繆希雍撰寫,莊繼光整理。這本書結合繆希雍的個人經驗和《雷公炮炙論》的基礎,記述了439種藥物的炮炙方法,分為14類,例如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穀、菜、人、獸和蟲角等。該書還附帶了一些製藥學的基本知識,是一部極具影響力的中醫藥學著作。

炮炙方法

炮炙有多種方法,以下是其中幾種常見的:

  • 水煎:將藥物放入水中,用文火煎煮,直至藥液濃縮。
  • 蒸煮:將藥物放入蒸籠中,用蒸汽蒸煮。
  • 炒制:將藥物放入鍋中,用小火炒至微黃或焦黃。
  • 烘烤:將藥物放入烘箱中,用烘烤的方法使其乾燥。
  • 微波:將藥物放入微波爐中,用微波的方法使其乾燥。

炮炙的目的

炮炙的目的是改變藥物的性味和功效,使其更適合人體吸收和利用。舉例來說,生附子含有毒性,但經過炮製後毒性降低,可以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和痰飲咳嗽等症狀。而生甘草的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和緩解疼痛的功效。然而,生甘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不易消化吸收。經過炮製後,甘草中的糖分被分解,使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炮炙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炮炙時,需要注意火候,以免藥物焦糊。炮製後的藥物要嚴密密封保存,以免受潮變質。此外,炮炙的藥物應根據病情和體質來合理使用。

炮炙是一種重要的中醫藥學技術,它可以改變藥物的性味和功效,使其更適合人體吸收和利用。炮炙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水煎、蒸煮、炒制、烘烤和微波等。炮炙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藥物的性味和功效,使其更利於人體吸收和利用。在進行炮炙時,需要注意火候,以免藥物焦糊。炮製後的藥物要嚴密密封保存,以免受潮變質。炮炙的藥物應根據病情和體質來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