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脾胃陰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脾胃陰虛

脾胃陰虛是一種病證名,指脾陰虛和胃陰虛的綜合表現。脾與胃相表裡,同主後天水谷營養的生化,故二者關係極為密切。臨床表現多以胃陰虛為主。

病因

脾胃陰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先天不足:由於父母遺傳,導致脾胃陰虛的體質。
  2. 後天失養: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過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損傷脾胃陰液。
  3. 勞倦過度:過度勞累,耗傷脾胃陰液。
  4. 情志不遂:長期情志不遂,憂思鬱結,可導致脾胃陰虛。
  5. 久病耗損:久病不愈,耗傷脾胃陰液。

臨床表現

脾胃陰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胃脘部不適:常表現為胃脘部隱隱作痛、灼熱感、嘈雜感、泛酸水等。
  2. 食慾不振:常表現為食慾不振、吃一點就飽、吃飯後容易腹脹等。
  3. 大便乾燥:常表現為大便乾燥、便祕等。
  4. 舌質紅,少苔,或舌苔薄白而乾燥。
  5. 脈細數。

治療

脾胃陰虛的治療以滋陰養胃為主。常用中藥有生地、麥冬、天冬、玉竹、沙參、百合、白芍、知母、黃柏、天花粉等。

飲食調養

脾胃陰虛的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可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魚類等。忌食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預防

脾胃陰虛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飲食有節,不宜過食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2.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3.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不遂。
  4. 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注意事項

脾胃陰虛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脾胃功能的進一步損害,甚至引起其他疾病。因此,一旦出現脾胃陰虛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