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牛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牛黃,中醫名詞,指的是牛的膽結石。牛黃性寒,味苦,歸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目赤腫痛、目翳、疳積腹痛、小兒驚風等症。
牛黃是三十六黃之一。見《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牛黃者,舌如蠟色,口作噍,不多言語,或如牛吼。若眼目頭面未變,作深黃色者可治;如舌上及身體黃黑色者難療。」治用點烙法,內服犀角散等方。參見黃疸有關各條。
牛黃是中藥名。出自《本草經集注》。為牛科動物黃牛、水牛等的膽結石。夏、秋二季捕殺,剖腹取出,除去泥垢,洗淨,曬乾。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明目退翳。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目赤腫痛、目翳、疳積腹痛、小兒驚風。
牛黃味苦、性寒,歸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目赤腫痛、目翳、疳積腹痛、小兒驚風等症。
臨床應用:
1.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本品苦寒清熱,善入心肝,有良好的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作用,常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等症。常與犀角、黃連、鬱金等配伍使用。 2.用於目赤腫痛、目翳。本品苦寒清熱,善入肝膽,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作用,常用於目赤腫痛、目翳等症。常與菊花、決明子、梔子等配伍使用。 3.用於疳積腹痛、小兒驚風。本品苦寒清熱,善入肝膽,有良好的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作用,常用於疳積腹痛、小兒驚風等症。常與黃連、鬱金、礞石等配伍使用。
牛黃有一定的毒性,內服宜慎。不宜長期服用。孕婦慎用。
牛黃為名貴中藥,價格昂貴。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病情,合理選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