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脈訣纂要》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脈訣纂要》是清代醫家馮兆張所著的一部脈學著作,又被稱為《馮氏錦囊祕錄》卷十五。這本書以《內經》的理論為基礎,結合了馮兆張個人的見解,內容包括脈位法天、脈論、七診之法、論脈緊要諸條、太素脈說和刪潤脈訣等內容。

脈位法天是根據天干地支和五行的屬性,來確定人體各個部位的脈位。根據這一理論,馮兆張將人體各個脈位的屬性歸納如下:寸口脈屬木,關脈屬火,尺脈屬土,橈骨脈屬金,魚際脈屬水。

脈論是針對脈象進行的論述。馮兆張將脈象分為十種不同的類型,包括浮、沉、長、短、緩、急、滑、澀、弦、虛和實。這些分類根據脈象在身體中的表現形式和強度。

七診之法是根據脈象、舌象、目睛、五色、五音、五味和五氣等七個診斷方法,來進行疾病的診斷。馮兆張認為脈象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但也需要結合其他診斷方法,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

論脈緊要諸條則是對脈象的臨床應用要點進行的論述。馮兆張認為在臨床診斷中,要重視脈象的變化,並根據脈象的變化來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發展趨勢和預後。

太素脈說是根據《太素》中關於脈象的論述,來解釋脈象在臨床上的意義。馮兆張認為,《太素》中關於脈象的論述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

刪潤脈訣則是對古代脈學著作中的脈象論述進行的修訂和補充。由於古代脈學著作中有些脈象的論述不夠精確,脈象的名稱也不夠統一,因此需要對這些論述進行修訂和補充。

總的來說,《脈訣纂要》這本書是一部重要的脈學著作,它基於《內經》的理論,結合了作者獨特的見解,對脈象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具有相當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