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本草選》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本草選》是一部藥學著作,也被稱為《本草發明切要》。這本書是明朝時期由張三錫撰寫,王肯堂進行校訂的。它是從《本草綱目》中選取了600多種藥物,按照原書的分類方法分為山草、水草、毒草等27類。每一種藥物都記載了它的產地、炮製方法、氣味、主治和發明等內容。《本草選》很少包含作者自己的見解,實際上可以被視為《本草綱目》的一種節錄本。目前所存的版本有明朝的《醫學六要》刊本,以及其他三種明朝刻本。

以下是《本草選》中的部分內容:

山草

  •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肺、脾、心經。主治虛勞、咳喘、失眠、健忘、眩暈、陽痿、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症狀。
  • 黃芪:味甘、微溫,性平,歸肺、脾、腎經。主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自汗、盜汗、水腫、浮腫、喘咳、心悸等症狀。
  •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主治脾虛食少、腹脹、泄瀉、便溏、水腫、痰飲、黃疸等症狀。

水草

  •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口乾、咽乾、目赤、心煩、失眠、盜汗、腰膝酸軟、遺精、崩漏等症狀。
  • 麥冬:味甘、微苦,性寒,歸肺、心經。主治肺燥乾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
  • 天冬:味甘、苦,性寒,歸肺、心經。主治肺燥咳嗽、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

毒草

  • 附子:味辛、甘,性熱,歸心、腎經。主治陽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水腫、心悸、失眠等症狀。
  • 烏頭:味辛、熱,性大毒,歸心、肝、脾經。主治風寒濕痹、頭痛、眩暈、心腹冷痛、吐瀉、水腫、痰飲、癰腫、瘡瘍等症狀。
  • 巴豆:味辛、苦,性熱,有大毒,歸大腸經。主治腸燥便祕、積聚、癰腫、瘡瘍等症狀。

《本草選》作為一部重要的中醫藥學著作,對後世的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