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類經附翼》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類經圖翼

類經附翼(又名《類經圖翼》)是明代醫家張介賓所著的一部醫學著作,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該書分成四卷,包括醫易、律原、求正錄和針灸賦四個部分。

醫易卷

《類經圖翼》中的醫易卷由張介賓以《周易》來論述和解釋醫理。他認為《周易》中所隱含的陰陽五行學說可以用來闡明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他提出了“陰陽相生,五行相生”、“陰陽相剋,五行相剋”等理論。

律原卷

律原卷中,張介賓根據古音理論與醫理相聯繫,認為古音中所蘊含的音律規律可以用來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他提出了“音律調和,陰陽平衡”的理論。

求正錄卷

求正錄卷中,張介賓著重發揮了他所倡導的養陽理論。他認為人體的健康與否主要取決於陽氣的盛衰,因此要重視養陽,以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目的。

針灸賦卷

針灸賦卷中,張介賓輯錄了前賢多種針灸歌賦,並加以評註,為後世學習針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類經附翼的影響

類經附翼是一部集醫理、醫術和醫技於一身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下是《類經圖翼》卷一醫易中的原文:

“夫醫之道,以陰陽為本,以五行為用。陰陽者,天地之根本,萬物之母也。五行者,陰陽之變化,萬物之綱紀也。故知陰陽五行之理,則可以通曉醫道之要矣。

陰陽者,一陰一陽,相反相成,相生相剋。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各有其性,各有其用。木主生,火主長,土主化,金主收,水主藏。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相制相化,以維持自然界的平衡。人體也是一個小小的宇宙,也遵循著陰陽五行的規律。人體的陰陽,以心為陽,以肝為陰;五臟,以心為君,以肝為相;六腑,以脾為主,以胃為佐。五臟六腑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醫者,治病之人也。欲治病,必先知病之所在。病之所在,必有其因。知其因,則可以對症下藥。病有內因,亦有外因。內因者,多由情志不遂,飲食失調,勞逸失宜所致;外因者,多由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所致。內因與外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以致人體陰陽失調,五行失序,而生疾病。

治病之法,有內治、外治之分。內治者,以湯藥為主,以調和陰陽,平衡五行,以達到治病目的;外治者,以針灸、推拿、拔罐、放血等為主,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以達到治病目的。

醫者,非一日之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欲學醫,必先明醫理,熟悉醫術,勤學苦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者。醫者,救死扶傷,造福人羣,是神聖而崇高的職業。願天下所有的醫者,都能秉承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