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理瀹駢文》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簡介

《理瀹駢文》是一本外治法專著,又稱為《外治醫說》。作者是清朝的吳尚先,是一冊不分卷的書。整本書使用了駢文體寫成,並聯繫了《子華子》一書中「醫者理也,藥者瀹也」的涵義,因此書名取名為《理瀹駢文》。

本書主要講述了內科理法方藥的理論依據,並以膏藥為主的外治法專書。在卷首,總結了外治的方法。接著,正文部分分別論述了傷寒、中風、痹症等各種病癥的外治方,並詳細解釋其治療原理,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外治法。書末還附上了常用外治膏藥方的配方和製作方法,以及一篇《治心病方》的文章。

整本書著重描述常見病和多發病,治療方法多具有簡單、方便、有效、價格低廉的特點,便於推廣。除了膏藥外,本書還介紹了敷貼法、熨法、洗法、燻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導法、火罐法、割治法等不同的外治方法。

由於作者本身是一位卓越的外治法實踐家,本書所收集的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因此在外治專著中影響較為重大。然而,本書存在綱目不清、缺乏條理的缺點,也混雜了一些無用的內容。目前存世的版本有許多清代的刻本,而在1949年後也有影印本。

理瀹駢文原文:

醫者理也,藥者瀹也。理者,治也;瀹者,和也。治病的方法,必須先理解其經絡,和調其氣血,然後再使用藥物。所以說:《理瀹駢文》。

外治的方法包括了膏藥、敷貼、熨法、洗法、燻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導法、火罐法、割治法等。

膏藥是以藥物為主,外敷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敷貼是以藥物為主,外敷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熨法是以熱熨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洗法是以藥物為主,外洗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燻法是以藥物為主,外燻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照法是以藥物為主,外照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拭法是以藥物為主,外拭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浴法是以藥物為主,外浴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溻法是以藥物為主,外溻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吸入法是以藥物為主,外吸入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取嚏法是以藥物為主,外取嚏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灌導法是以藥物為主,外灌導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火罐法是以火罐為主,外施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割治法是以手術為主,外施於患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以上這些方法,各自具有適應症和禁忌症。使用時,必須遵從醫生的指示,不可隨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