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顱囟經》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顱囟經

師巫曰:顱囟者,小兒初生時,頭上兩骨未合之處也。其脈起於兩耳後,循耳上行,至頭上,入顱囟中,循項下行,至兩肩,入兩腋,循兩肘上行,至兩手腕,入兩手掌中,循兩手指端,出於兩手指甲。其病有五:一曰驚癇癲證,二曰疳痢證,三曰火丹證,四曰頭痛證,五曰耳聾證。

驚癇癲證

驚癇癲證者,其脈浮而數,其病發時,目睛上視,口中吐沫,四肢抽搐,身體強直,如風吹草木,不能自制。治法:用生薑三片,切碎,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取汁,分三次服。

疳痢證

疳痢證者,其脈沉而細,其病發時,腹痛而瀉,瀉下白色或黃色稀水,或夾有血絲。治法:用大黃三錢,切碎,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取汁,分三次服。

火丹證

火丹證者,其脈洪而大,其病發時,頭面及身體出現紅色丘疹或水泡,有灼熱感。治法:用黃連三錢,切碎,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取汁,分三次服。

頭痛證

頭痛證者,其脈弦而急,其病發時,頭部疼痛,痛有定處,不能轉動頭部。治法:用白芷三錢,切碎,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取汁,分三次服。

耳聾證

耳聾證者,其脈弱而無力,其病發時,耳朵聽不到聲音。治法:用川芎三錢,切碎,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取汁,分三次服。

以上是顱囟經的內容。顱囟經是兒科著作,書名取小兒初生時顱囟未合之義。現存的顱囟經是託名周穆王時「師巫」所傳(一作東漢.衛汛撰),明代以後原書已佚,今之所存乃輯自《永樂大典》的《四庫全書》本,並非完整著作。內容主要論述脈法,然後論述病源、病證,再次介紹驚癇癲證治、疳痢證治及火丹證治。文字簡略,為現存較早的兒科專書。此外,現有《當歸草堂醫學叢書》中收錄顱囟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