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厥,是中醫學中的一個名詞,有多種含義和病證。

  1. 指氣逆的病證,即身體氣血上升受阻的情況。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寒則厥,厥則腹滿,死。」這裡的厥指的是氣逆。

  2. 指四肢寒冷的病證。根據《素問.熱論》,當少陽和厥陰兩個經絡同時受病,人會出現耳聾、囊縮和四肢寒冷等症狀。

  3. 指突然昏倒、失去意識,手足僵冷的病證。根據《素問.厥論》,這種病證的出現與上升下降的氣血失衡有關,使得腹部脹滿、陽氣亂動,導致意識不清。

  4. 專指「肝痹」這種病症,主要症狀是脅痛,進食後會嘔吐。這個解釋來自於《素問.玉機真臟論》。

  5. 指癃證中最嚴重的一種情況。主要症狀包括頻尿、身體發熱、喘息,以及脈搏快而有力或細弱。根據《素問.奇病論》,這種情況被稱為厥,難以治療。

  6. 壓迫在足部的邪氣引起的寒冷病症。在《素問.五臟生成篇》中提到,足部的凝血即被稱為厥,意味著足部寒冷。

以上是對厥這個中醫名詞的解釋和相關病證的描述,這些內容摘自《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