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拘,本義是指拘泥,有所顧忌。在《素問·五臟別論》中提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此外,拘也可以用作為證名,指的是筋脈拘緊牽強不伸的症狀。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濕熱、風寒或血虛引起的。在《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提到:「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而在《雜證會心錄》捲上中也提到:「古書有風寒、濕熱、血虛之不同,然總不外亡血,筋無榮養則盡之矣。蓋陰血受傷則血燥,血燥則筋失所滋,為拘為攣。」

拘急和拘攣都是筋脈拘緊牽強不伸的症狀。拘急是由於風寒和濕邪侵襲,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去濡養而出現症狀。拘攣則是由於陰血虧虛,筋脈失去濡養而出現症狀。拘急多見於外感風寒濕邪,拘攣多見於陰血虧虛。

對於拘急和拘攣的治療,主要針對症狀緩解和痛楚止穩。常用的藥物有羌活、防風、白芷、細辛、蒼朮、白芍、甘草等。對於拘攣的治療,則需要滋陰養血和潤筋通絡。常用的藥物有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丹參、牛膝、杜仲等。

預防拘急和拘攣的方法主要是保持正確的保暖和避免受寒,同時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如果出現拘急和拘攣的症狀,應及早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