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亻亦)」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09

名詞介紹


解(亻亦),病名。解,通懈。解(亻亦)是一種肢体睏乏、筋骨懈怠肌肉渙散無力的病證,或兼有脊痛、少言等證。

靈樞.論疾診尺》:「尺肉弱者,解(亻亦)。」

素問.玉機真臟論》:「各脈太過,令人解(亻亦),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雜病源流犀燭.虛損癆瘵源流》:「解(亻亦),肝腎虛病也。……解(亻亦)者,寒不寒,熱不熱,弱不弱,壯不壯,佇不可名。謂之解(亻亦)也。據此則知解(亻亦)一證,洵由肝腎兩經之虛,蓋肝主筋腎主骨肝虛則筋軟緩而無力以束,無力以束則周身之肌肉皆渙散而若解;腎虛則骨萎(艹爾)而不能自強,不能自強則遍體之骨節皆鬆懈而多(亻亦)。」

後世將解(亻亦)歸入虛損類病證,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熱病恢復期。

解(亻亦)的症狀表現為:

  1. 肢体睏乏,四肢無力,活動不便。
  2. 筋骨懈怠,肌肉鬆弛,無力收縮。
  3. 脊痛,腰酸背痛,坐卧不利。
  4. 少言,不欲言語,語言低沉。
  5. 面色萎黃精神不振,食欲不振
  6. 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解(亻亦)的病因多由肝腎兩經虛損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虛則筋骨失於濡養,導致筋骨懈怠,肌肉鬆弛,肢体睏乏,四肢無力。此外,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熱病恢復期,也易導致肝腎兩經虛損,而出現解(亻亦)的症狀。

解(亻亦)的治療以補益肝腎為主。可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外治方法進行治療。

解(亻亦)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2. 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4.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5. 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