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肩外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肩外俞

肩外俞是一個穴位名詞,來源於《針灸甲乙經》。它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經穴,位於背部,在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根據不同的醫學著作,也有其他描述這個穴位位置的方式,如《醫學入門》中的「大杼旁三寸」、《循經考穴編》廣註中的「平開大椎三寸」以及《針灸集成》中的「橫直陶道四寸七分微高些」。肩外俞附近有第一、二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副神經以及肩胛背神經和頸橫動脈。肩外俞的主要治療作用是針對肩背痠痛、頸項強急、落枕以及肘臂冷痛等症狀。針刺深度大約為0.5-1寸,艾灸時間約為3-5分鐘。

穴位位置

肩外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在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的位置。

取穴方法

可在坐姿或俯臥位,定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進行取穴。

穴位解剖

肩外俞穴位位於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的位置,這個部位是第一、二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以及副神經的分佈處。

穴名解說

肩外俞的穴名由三個詞綴組成。肩指的是肩部,外表示這個穴位在肩部之外。俞指的是輸入。肩外俞的名字意味著小腸經的氣血在這個穴位輸入膀胱經。這個穴位吸收從肩髎穴流入的陽氣,然後將其散發並輸送到膀胱經,因此得名肩外俞。

功效主治

肩外俞穴的主要功效是治療肩背痠痛、頸項強急、落枕以及肘臂冷痛等症狀。

針灸方法

針刺深度大約為0.5-1寸。艾灸時間約為3-5分鐘。

注意:肩外俞穴位位於背部,皮下組織較厚,針刺時不宜過深,以免損傷深層組織。

穴位配伍

  • 肩外俞穴配合肩髎穴、大椎穴,能夠舒筋活絡、通經活血,主治肩背痠痛、頸項強急。
  • 肩外俞穴配合天宗穴、大椎穴,能夠舒筋活絡、通經活血,主治落枕。
  • 肩外俞穴配合肩髎穴、天宗穴,能夠舒筋活絡、通經活血,主治肘臂冷痛。

經絡循行

肩外俞屬於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起於無名指末端,經由手掌、前臂外側、上臂外側後緣、肩部、頸部後側,最後到達頭頂後部至枕骨下緣。

圖文出處

  • 《針灸學》
  • 《中醫學基礎》
  • 《人體穴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