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悸 - 心悸的中醫名詞

悸是一個中醫名詞,出自《靈樞·癲狂》。它有以下兩種意義:

  1. 心跳不寧的症狀。當心跳不正常時,稱為心悸;當臍下出現搏動的情況,稱為臍下悸。《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記載:「發汗過多,患者叉手自感心跳不正常,心下感到悸動,渴望按壓心部者,可以使用桂枝甘草湯治療。」「發汗後,患者臍下出現悸動,似乎要跳動起來。」

  2. 心動不安、恐懼不安的症狀。《赤水玄珠》卷六記載:「患者感到心臟急速跳動而自覺心靈不安,且感到恐懼和擔憂,就像即將被捕捉到一樣。」

悸的症狀表現為心跳不寧和恐懼不安。它的病因多種多樣,可能是由於心氣虛弱、心陽不固、心血不足、痰濁阻塞心臟、氣血瘀滯等原因引起。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包括心悸、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健忘、頭暈、胸悶、氣短、乏力、食慾不振、大便軟糊等。

治療悸的方法可以根據具體病因辨證施治。如果是心氣虛弱,可以使用補氣養心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包括六君子湯、歸脾湯等;如果是心陽不固,可以使用溫陽固表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包括真武湯、附子理中湯等;如果是心血不足,可以使用養血安神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包括四物湯、歸脾湯等;如果是痰濁阻塞心臟,可以使用化痰祛痰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包括二陳湯、半夏白朮天麻湯等;如果是氣血瘀滯,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包括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

預防悸的方法包括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戒菸限酒,避免吸菸和飲酒;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或需求請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