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急性闌尾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急性闌尾炎,又被中醫稱為腸癰,是一種急性腹症,主要是指闌尾的急性炎症。引發此病的原因多為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情志所傷、暴急奔走等。

急性闌尾炎的症狀表現為,初期時疼痛感在上腹部或臍腹部,但數小時後疼痛多出現在右下腹部,該區域有壓痛和反跳痛。大多數患者同時出現全身寒熱不適、噁心嘔吐以及沒胃口。

若治療不當,病情可能會惡化,形成闌尾周圍膿腫,甚至引起瀰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嚴重後果。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闌尾炎,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瘀滯期、蘊熱期、毒熱期。

在瘀滯期,治療方法主要是行氣活血,同時輔以清熱解毒;蘊熱期則需要清熱解毒和行氣活血並用,同時也可以使用通便或利濕藥物;而在毒熱期,治療方法主要是大劑量的清熱解毒,並且通裏攻下,同時行氣活血為輔助。

方藥治療可以使用大黃牡丹皮湯以及紅藤煎進行配合。同時針灸療法以及局部外敷中藥也可以一同進行治療。

對於體虛且沒有顯著高燒的患者,可以選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作為治療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血象、體溫、體徵等變化,必要時可以給予抗生素、輸液等治療。

對於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例,應該及時作出判斷,並盡快進行手術治療。對於已引發闌尾周圍膿腫或併發瀰漫性腹膜炎的病例,也應儘快進行手術治療。

以下是《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對於急性闌尾炎的記載:

「腸癰者,指的是闌尾的急性炎症。多因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情志所傷,暴急奔走等原因引發。初期症狀為上腹部或臍腹部的疼痛,但幾小時後疼痛位置多固定在右下腹部,該區域有壓痛和反跳痛,大多數患者同時出現全身寒熱不適、噁心嘔吐以及沒胃口。如果治療不當,則可能導致熱盛肉腐,瘀結成塊,形成闌尾周圍膿腫。若熱毒熾盛,正虛邪實,則易因闌尾穿孔而引發瀰漫性胸膜炎,嚴重者還可能併發中毒性休克,出現亡陰亡陽症狀。如果治療不當,下焦的濕熱未能完全清除,則可能形成盆腔膿腫。如果病後氣血失和,瘀阻腸道,還可能引發粘連性腸梗阻。」